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系统的形成、变迁与应用方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7831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is stud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fe style, attempts to set up a more reasonable typology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t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significa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by examining the 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by analyzing the adopation of different patterns among these settlements at all level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study is suppos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at of the Chinese urba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an academic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with rich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planning connotation.
本研究拟在对传统生活方式及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合理严密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系统,并通过对传统建筑类型系统的形成、变迁及不同类型建筑在各层级聚落中的採用与设置方式的梳理,进一步把握不同类型建筑的特征、价值和意义,形成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更为贴切的认识,促成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变迁与发展规律的更为合理的理解,并且"内在地"建立传统建筑历史与城市建设史之间的关系,为更具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内涵的系统性的中国传统社会环境建构史的叙述打下基础。

结项摘要

建筑类型系统是理解建筑文化、链接建筑史与城市建设史之间叙述的基础。建筑学是一门舶来的学科,关于传统建筑的分类也一直以西方分类格局为基础。随着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深入,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充分展现中国建筑的特质,探讨基于中国的建筑文化特征、且又符合现代学术要求的新的中国传统建筑分类成为一项需要展开的工作。.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往往将建筑作为合理社会秩序落实的手段,传统文献,尤其是明清地方志中关于建筑的分类,因其必然的内生性特征,可以作为新的建筑分类的基础。同时,一些现代中国建筑史著作中关于建筑分类的内容对于志书建筑分类的局限性有积极的消解作用。.通过对两者的细致梳理、辨识和分析,所形成的新的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系统:以目的相类的社会行为作为一级分类;然后依次以文化来源、社会等级对应区别出更次一级;再结合历史规定的营造模式需求进一步细化;最后,考虑记忆的要求和功能的关联对一级分类进行某种程度的归纳,并结合志书和现代叙述的逻辑进行酌情排序。.该一类型系统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三个尺度,是一个更贴近、更能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本质的路径,不但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及空间构造规律,并且把建筑的营造与聚落景观的营造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研究进而直面先秦时期传统建筑规制及城池建设规制的系列学术难题,辨认了明堂、宗庙、社祀等聚落主导类型建筑的来源、变迁和形制,考察了它们在不同层级聚落中的呈现方式,揭示了城池的构型规则以及轴线的变迁,形成了对东汉以前相应时期、地域乃至国家景观秩序的连续的、立体的理解。.此外,依据新的分类系统,研究还针对一些长期被学术领域忽略或存有异议的类型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新的思考,确认了它们在传统社会生活框架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秩序建构的影响。这些研究为有序地延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传统景观提供了条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中国古代“聚合型”都城的演变与退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
  • 通讯作者:
    王鲁民
以地方志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建筑分类讨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建筑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李帅
  • 通讯作者:
    李帅
泉州的牌坊布局与城市景观的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肖文斌;张晓歌
  • 通讯作者:
    张晓歌
牌坊小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建筑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肖文斌
  • 通讯作者:
    肖文斌
中国古代都城宗庙设置及其与朝寝关系的变迁简说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
  • 通讯作者:
    王鲁民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廊院式住宅使用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新建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鸣笛;王鲁民
  • 通讯作者:
    王鲁民
明清赣南地区庙学建设地位的提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南方建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梁粱;宋鸣笛
  • 通讯作者:
    宋鸣笛
《明代官宅形制的选择与合院式住宅的流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五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鲁民;乔迅翔
  • 通讯作者:
    乔迅翔
聚甲醛纤维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
  • DOI:
    10.13233/j.cnki.mar.fish.2019.02.01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海洋渔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毅成;李颖;王鲁民;闵明华
  • 通讯作者:
    闵明华
聚甲醛改性研究进展
  • DOI:
    10.3969/j.issn.1001-3539.2019.11.02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工程塑料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毅成;闵明华;王鲁民;李颖
  • 通讯作者:
    李颖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鲁民的其他基金

中国传统聚落型制史与建设性遗存的空间原意呈现型保护
  • 批准号:
    51678362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古代合院式住宅流布史研究
  • 批准号:
    50978168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