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森林溪流可溶性有机碳输入/输出动态特征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0037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Alpine forest streams are the water sources of many downstream river basins. The output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with stream flow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for the downstream aquatic ecosystems, but also an important type of carbon flux in alpine forest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dynamics of DOC in alpine forest stream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stream DOC input and output can be significantly mediated by the dynamics of plant litter, snowpack, and soil freeze-thaw cycle during different critical periods, a field experiment will be conducted in the alpine forest stream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hods such as field survey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will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plant litter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changes, seasonal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snowfall, and soil percolating water and freeze-thaw cycle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dynamics of stream DOC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tream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ores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watershed area etc. during different critical periods. Meanwhile, based on our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bined with published data on alpine forest carbon storage and fluxes, we will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stream DOC input and output to the fluxes of alpine forest carbon, aiming to reveal the processes of material turnover and output in forest ecosystems.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be use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treams as a link between montane forests and their connected aquatic ecosystems.
高寒森林溪流是众多江河流域的水源源头,其可溶性有机碳(DOC)随水体的输出不仅是下游水域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而且是碳迁移的重要形式,但缺乏必要的关注。基于“高寒森林溪流DOC输入/输出受不同关键时期植物残体、雪被和冻融循环等因子的综合调控”这一科学假设,拟以长江上游海拔3600m左右的高寒森林溪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时监测等方法研究不同关键时期植物残体组分和质量变化、季节性降雨/降雪动态、土壤渗透水与冻融循环以及三者的综合作用对溪流DOC输入/输出的影响,分析DOC输入/输出与土壤理化性质、森林群落结构、集水区面积等的相互关系。同时,基于团队前期研究结果,结合已有高寒森林碳储量和碳迁移数据,深入讨论溪流DOC输入/输出对森林碳迁移的贡献,进一步了解以DOC为代表的森林物质周转和输出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森林溪流在联系山地森林与对接水体之间的纽带作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依托前期工作基础,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以长江上游3600 m左右的高寒森林溪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时监测等方法,探讨了溪流DOC输入/输出特征及植物残体的贡献。获得一下主要研究结果:(1) 研究期间输入溪流的植物残体平均总输入量为0.52 kg/m2,输入高峰期出现在6月,溪流植物残体储量平均为1.2 kg/m2,其中木质残体储量平均为0.7 kg/m2,而非木质残体为0.5 kg/m2。不同溪流间植物残体木质与非木质残体储量及分配格局存在显著差异;(2) 集水区内,单位集水区面积DOC的最大年输出速率为13.0 t/km2。研究区溪流水体中不同形态碳的输出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单位集水区面积输出速率分别为2.0、1.2和0.8 t/km2,表明高寒森林生态系统溶解碳可通过溪流水体输出大量流失、其中无机碳和有机碳的输出量分别占到总溶解碳的约60%和40%;(3) 不同关键时期之间,溪流DOC输出随水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且DOC含量及输出特征与溪流长度密切相关,整体表现为长度大于30 m的溪流DOC浓度在源头大于尽头,而在长度小于30 m的溪流中表现出相反的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寒森林溪流不仅是重要的碳储量库,同时也是森林碳输出的重要渠道。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在Global Change Bi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Ecosystems,Oikos和《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2名,硕士2名,形成了一直从事森林生态的年轻有活力的研究团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easonal dynamics of organic components in fresh foliar litters at different gap positions in an alpine forest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东部高山森林不同林隙位置新鲜凋落物有机成分的季节动态
  • DOI:
    10.1007/s11368-020-02842-6
  • 发表时间:
    2021-01
  • 期刊: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Jiaping Yang;Yu Zhang;Changkun Fu;Ziyi Liang;Kai Yue;Zhihong Xu;Xiangyin Ni;Fuzhong Wu
  • 通讯作者:
    Fuzhong Wu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ltered precipitation regimes on soil carbon cycles in arid versus humi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干旱和湿润陆地生态系统中降水状况改变对土壤碳循环的不同影响
  • DOI:
    10.1111/gcb.15875
  • 发表时间:
    2021-09
  • 期刊:
    Global Change Biology
  • 影响因子:
    11.6
  • 作者:
    Bin Wang;Yali Chen;Yan Li;Hui Zhang;Kai Yue;Xingchang Wang;Yu;an Ma;Jian Chen;Meng Sun;Zhuo Chen;Qiqian Wu
  • 通讯作者:
    Qiqian Wu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during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an alpine forest
高山森林水生和陆地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定化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8.10.169
  • 发表时间:
    2019-02-01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Yue, Kai;Yang, Wanqin;Wu, Fuzhong
  • 通讯作者:
    Wu, Fuzhong
Addition of biochar as fertilizer supplement for the attenu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phosphogypsum-amended soil
添加生物炭作为肥料补充剂,以减少磷石膏改良土壤中的潜在有毒元素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影响因子:
    11.1
  • 作者:
    Xin Peng;Yinger Deng;Lu Liu;Xu Tian;Shenting Gang;Zhicheng Wei;Xiangda Zeng;Kai Yue
  • 通讯作者:
    Kai Yu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2016,22 ( 4 ) : 0612-061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聂富育;谭波;徐振锋
  • 通讯作者:
    徐振锋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和穿透雨磷的动态特征
  •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1.04.00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泽敏;吴福忠;杨玉盛;倪祥银;胥超;熊德成;廖姝;袁吉;谭思懿;岳楷
  • 通讯作者:
    岳楷
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温度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崔玉婷;谭波;徐振锋
  • 通讯作者:
    徐振锋
高寒森林溪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春萍;吴福忠;张健;岳楷;张川;杨万勤
  • 通讯作者:
    杨万勤
温度对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谭波;徐振锋
  • 通讯作者:
    徐振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岳楷的其他基金

亚热带森林间歇性溪流有机碳迁移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 批准号:
    3227163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亚热带森林间歇性溪流有机碳迁移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林下小气候在森林对气候变暖响应滞后效应中的作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5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森林生态学
  • 批准号:
    3192205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