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整流器电子输运分析及理论设计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07101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122.物理电子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电子器件的发展,目前正以"更小,更快,更冷"为目标,这意味着Moor定律正走向物理原理及工艺技术的极限。纳米电子学为突破这一极限、并寻求电子学的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在纳米元器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纳米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研究前沿,深入探讨其输运性质、设计方法及性能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器件内非对称势降的整流性质分析;非对称电极整流性质分析;纳米导体几何构型的不同方向电场非对称响应整流性质分析;复合型纳米导体中两个弱耦合电活性单元P-N结效应的整流性质分析,等,并多方位探寻其性能优化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基于非平衡态Green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同时充分计入电极的影响、输运电子的非弹性散射效应及相应的非相干电流,以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深入探索纳米整流器输运的内在规律、变化依据及关键调控因素,力图构建低阈电压、高整流比、高工作电流、大整流偏压窗的新型纳米整流器的理论模型。

结项摘要

电子学已经历了真空电子学、固体电子学及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学三个阶段,目前电子器件的发展,正以“更小,更快,更冷”为目标,这意味着Moor定律正走向物理原理及工艺技术的极限,分子纳电子学为突破这一极限、并寻求电子学的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本项目以在纳米元器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纳米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研究前沿,深入探讨其输运性质、设计方法及性能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器件内非对称势降的整流性质分析;非对称电极整流性质分析;纳米导体几何构型的变化的整流性质分析;复合型纳米导体中两个弱耦合电活性单元P-N结效应的整流性质分析,等,并多方位探寻其性能优化途径,内容包括:引入有效边基的优化方法的研究;引入有效端基的优化方法的研究;局部有效掺杂的优化方法的研究;引入合适的配对电极的优化方法的研究,等。研究方法采用基于非平衡态Green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并充分计入电极的影响,旨在探索纳米整流器输运特性的变化规律、内在依据及关键调控因素。本项目重点研究了有着类似于P-N结效应的给体-受体型有机分子的整流特性,我们的计算预言简单的给体-受体型有机分子存在新的整流机制—反向整流,整流比约为10左右,这一结论很快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新合成的给体-受体型分子的实验测量所证实。为提高给体-受体型有机分子的整流特性,首先,我们提出给体-受体型有机分子与碳链的新型杂化结构,研究发现其整流比能提升到10**2,且整流的偏压范围也有一定的增大。为进一步提高其整流特性,此后,我们提出给体-受体型有机分子与石墨烯纳米带的新型杂化结构,研究发现对于半导体石墨烯纳米带其整流比能提升到10**3,并随带隙的增大而增大。最近,我们利用周期性掺杂石墨烯纳米带作为电极构建有机分子纳米整流器,研究发现它的整流比可达到10**9-10**12,并保持在大的偏压范围内。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B-A分子整流特性的端基效应
  • DOI:
    10.7498/aps.60.117303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郭超;张振华;潘金波;张俊俊
  • 通讯作者:
    张俊俊
石墨烯纳米带卷曲效应对其电子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李骏;张振华;王成志;邓小清;范志强
  • 通讯作者:
    范志强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periodically hexagonal nanoholes
周期性六角形纳米孔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特性
  • DOI:
    10.1063/1.4818615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Tian; W.;Zeng; Y. C.;Zhang; Z. H.
  • 通讯作者:
    Z. H.
Electronic transport of nitrogen-capped monoatomic carbon wires between lithium electrodes
锂电极之间氮封端单原子碳线的电子传输
  • DOI:
    10.1016/j.carbon.2012.08.058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Carbon
  • 影响因子:
    10.9
  • 作者:
    Zhang; Z. H.;Guo; C.;Kwong; G.;Deng; X. Q.
  • 通讯作者:
    X. Q.
The site effects of B or N doping on I-V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pyrene molecular device.
B 或 N 掺杂对单个芘分子器件 I-V 特性的位点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Z.Q.Fan;Z.H. Zhang;M. Qiu;X.Q. Deng;G.P Tang
  • 通讯作者:
    G.P T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超重核性质与合成机制的理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璐璐;吕炳楠;王楠;温凯;夏铖君;张振华;赵杰;赵恩广;周善贵
  • 通讯作者:
    周善贵
空位结构缺陷对C纳米管弹性性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剑辉;张振华;程玉民
  • 通讯作者:
    程玉民
易利用态有机物质对水稻土甲烷排放的激发作用
  • DOI:
    10.13758/j.cnki.tr.2018.03.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土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虎森;苏以荣;刘杰云;葛体达;胡亚军;陈香碧;吴金水;张振华
  • 通讯作者:
    张振华
基于图形特征的Green-Ampt入渗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学报,2006,43(2):203-20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刘继龙等
  • 通讯作者:
    刘继龙等
胰腺癌多排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特征多样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娜;宦怡;任静;侯炜寰;潘奇;张振华;芦军涛
  • 通讯作者:
    芦军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振华的其他基金

基于新型层状材料的纳米结构的磁性调控及应用研究
  • 批准号:
    61771076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功能化石墨烯相关元器件的理论设计及机理研究
  • 批准号:
    6137106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分子电子器件的模拟与设计
  • 批准号:
    60771059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