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纳米等离激元开关实现酶催化反应的光逻辑控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80703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5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707.化学生物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Different reactions catalyzed by enzymes within cells, which contain reaction cascades or circuits, often occur in parallel and proceed with the necessary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ol without unwanted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reaction pathways, because enzyme activity is often modulated through feedback loops and a variety of trigger-induced effects. Inspired by this, implementation of ‘bio-like’ level of control over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in artificial catalysis system is of great value for engine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 in vitro and improvement of catalytic efficiency in multiple enzyme systems that are performed in one-pot reactors. This project aims to construct catalytic structures that have logic control switches allowing catalytic functionalities in a single pot reactor that can be independently activated and deactivated. The logic control switch will be activated through the plasmon-mediated transfer of resonant photon energy, in forms of electrons and holes. Plasmon-mediated photon absorption is activated by small bands of photon wavelengths while being passive for non-resonant wavelengths, which enables a digital switch for activating redox reactions. Plasmonic@semicondutor core-shell structures involving different semiconducting types can exclusively transfer plasmon excited hot electrons or holes to coenzymes coupled to them and consequentially change the redox states of coenzymes. By designing kinds of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without resonance wavelength overlapping, photoactivated logic control switches that dependently trigger targeted catalytic reactions can be achieved by shining color lights uniquely matching the plasmon resonances. The concept of logic control in this proposal would be able to conquer the obstacles for achieving control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catalytic processes in one-pot systems.
细胞内平行发生着许多不同的酶催化反应,存在一系列级联反应与循环回路,它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而且反应路径互不干涉。如果能在人造催化系统中实现类似效果,对于开发酶催化活性的体外应用、提高多酶偶联催化效率等将具有深刻意义。本项目拟构建一种光激活的开关,在包含多种酶的体系中逻辑控制每个催化过程独立地激活和关闭。这种逻辑控制开关充分利用了等离激元共振及能量转移的过程只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所激发的特性。具有不同半导体类型的等离激元金属@半导体核壳结构选择性地将激发出的热电子或热空穴转移至与之耦合的辅酶因子上,从而改变辅酶因子的氧化还原状态,建立多次循环的氧化还原回路。通过设计几个响应波长没有重合的光激活开关,单独地触发某个酶催化反应,实现多酶偶联体系中独立地对所需反应进行光响应逻辑控制,达到在“一锅式”反应系统内可控合成、优化效率的目的。

结项摘要

本项目将纳米等离激元材料的光学特性与酶的催化活性结合,设计了一种无机/生物复合体系。根据等离激元纳米材料(包括Ag、Au)光学性质的特征波长的不同,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类型的不同,构建了一系列波长响应的“核-壳”型复合结构,可以作为激活化学反应的纳米等离激元光开关。在贵金属纳米结构作为“核”的材料制备中,通过形成合金的方式,对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调控,发展了等离激元耦合价带杂化策略调控化学反应选择性的方法。在原位制备Ag@TiO2的核壳结构及负载结构的探索中,发展了一种富集并原位还原Ag+离子成为Ag纳米颗粒的方法,并设计了无标记、可视化检测Ag+离子的纳米等离激元传感策略。最后,研究了上述几种等离激元金属@半导体材料的核壳结构在辅酶因子NAD+/NADH氧化还原反应循环中的催化效果,在等离激元响应波长的单色光的激发下,完成NADH的高效重生,并建立了纳米等离激元控制光-酶偶联体系中的级联反应的方法。实现了等离激元热载流子的可调控传递,开拓了纳米等离激元材料在酶催化中的应用,阐明了光生物催化中热载流子的作用机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NA-Modulated Plasmon Resonance: Methods and Optical Applications
DNA 调制等离子共振:方法和光学应用
  • DOI:
    10.1021/acsami.9b23608
  • 发表时间:
    2020-04-01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Peng, Tianhuan;Li, Xu;Tan, Weihong
  • 通讯作者:
    Tan, Weihong
Titanium Carbide MXenes Mediated In Situ Reduction Allows Label-Free and Visualized Nanoplasmonic Sensing of Silver Ions
碳化钛 MXene 介导的原位还原可实现银离子的无标记和可视化纳米等离子体传感
  • DOI:
    10.1021/acs.analchem.0c0016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nalytic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Wang Yan;Wang Song;Dong Ningning;Kang Wenyuan;Li Kun;Nie Zhou
  • 通讯作者:
    Nie Zhou
Photoactivation of ambient oxygen via plasmon-coupled valence-band hybridization in AgPd nanoalloy for reaction pathway alteration
通过 AgPd 纳米合金中的等离子体耦合价带杂交光活化环境氧以改变反应途径
  • DOI:
    10.1016/j.apcatb.2021.120598
  • 发表时间:
    2021-12
  • 期刊: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an Pengfei;Jin Peng;Li Xu;Xu Ya;Li Kun;Wang Shuangyin;Nie Zhou
  • 通讯作者:
    Nie Zhou
碳化钛在纳米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DOI:
    10.16452/j.cnki.sdkjzk.2021.05.01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昆;闫博宇;王彦
  • 通讯作者:
    王彦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主元分析-神经网络岩爆等级预测模型
  •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凯;张科;李昆
  • 通讯作者:
    李昆
含孔多裂隙岩石力学特性与破裂分形维数相关性研究
  • DOI:
    10.13722/j.cnki.jrme.2018.089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科;刘享华;李昆;吴文远
  • 通讯作者:
    吴文远
微孔发泡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3.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高分子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静静;张晓黎;王喜焕;李昆;陈静波
  • 通讯作者:
    陈静波
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其对水文过程响应
  •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7.01.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水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进;沈蒙蒙;王沛芳;王超;侯俊;李昆;刘晶晶
  • 通讯作者:
    刘晶晶
国内低碳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经济视角(上旬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陆颖;李昆;邱艳
  • 通讯作者:
    邱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昆的其他基金

框架核酸平台上等离激元介导单原子纳米酶催化调控与动力学测量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