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配体多模态分子探针在脑胶质瘤原位自组装增强诊治中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7141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706.分子影像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Glioma is the most severe brain tumor,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Biomarker-based multimodal molecular probe provides a novel strategy for glioma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This project aims to develop a multimodal molecular probe based on novel Y1 receptor ligands an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molecules NIRDye (800-1000nm). This molecular probe can cross blood brain barrier and specifically target glioma cells through Y1 receptor ligands, and response to the MMP-2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alter the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The increased retention of molecular probe through in-situ self-assembling will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imaging and the efficacy of photothermal therapy, achieving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glioma and its boundary, as well as the imaging-guided therapy. This study may pave a novel way for the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Y1 receptor-overexpressed brain tumors.
脑胶质瘤是最严重的恶性脑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基于脑胶质瘤特异性物的多模态分子探针为脑胶质瘤精准诊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项目拟构建一种基于新型Y1配体和近红外七甲川花菁系列荧光分子NIRDye(800-1000nm)的多模态分子探针。该类探针能够通过新型Y1配体跨越血脑屏障特异性靶向脑胶质瘤,并在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MMP-2酶切作用下实现亲疏水结构的转变,通过肿瘤原位自组装增强探针在肿瘤区域的累积,提高近红外荧光/光声成像的灵敏度以及光热治疗效果,最终实现对脑胶质瘤的精准识别、边界确定及可视化的治疗。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有望为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Y1受体高表达脑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提供新的途径。

结项摘要

脑胶质瘤是最严重的恶性脑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基于脑胶质瘤特异性标志物神经肽Y1受体的多模态分子探针为脑胶质瘤精准诊治提供了新的契机。本项目主要完成了Y1配体多模态分子探针的构建与性能表征、探针体外脑胶质瘤细胞靶向性及自组装效果评价,以及探针脑胶质瘤原位自组装增强成像与治疗效果评价等研究内容。.首先,针对配体多肽分子探针易被蛋白酶降解、体内循环稳定性差、肿瘤部位有效浓度较低的问题,项目采用手性氨基酸突变策略设计出基于新型Y1配体D/L[Asn28, Pro30, Trp32]-NPY(25-36)的手性Y1配体分子探针。研究发现D型配体与Y1受体相互作用的氢键数量较L型配体多2.5倍,其跨越血脑屏障及特异性靶向脑胶质瘤的性能明显高于L型配体。通过将手性配体搭载近红外荧光分子IR780,能够实现对脑胶质瘤荧光/光声双模态成像及光热治疗。.其次,针对传统分子探针易被识别是“外源性物质”而被免疫调理清除,且难以实现对特定肿瘤亚细胞器靶向成像的问题,设计出了手性Y1配体支链肽偶联近红外二区荧光分子。细胞及动物水平研究表明,手性支链肽探针在脑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肠激酶作用下,能够进行可控原位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并促使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1300 nm,增强了脑胶质瘤光学成像的组织穿透深度及延长有效成像时间。.进一步,针对多肽片段易被酶水解在非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纳米结构,并影响手性多肽生物活性的问题,设计并构建出了琥珀酸化修饰的亮氨酸拉链肽偶联近红外二区荧光分子,该探针能够在蛋白质赖氨酸脱酰基酶识别后脱去琥珀酸基团进行线粒体原位自组装,且D型拉链肽的自组装浓度较L型拉链肽低,更容易形成纳米纤维。原位纳米纤维的形成提高了线粒体ROS水平,最终增强了脑胶质瘤近红外二区的光学成像与光热治疗效果。.上述研究成果为基于神经肽Y1受体的多模态分子探针设计及脑胶质诊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Y1受体过表达脑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提供新的途径。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6)
Tandem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a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 for CXCR4-overexpress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imaging and therapy
用于 CXCR4 过表达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成像和治疗的沸石咪唑酯框架的串联合成后修饰
  • DOI:
    10.1039/d0nr00895h
  • 发表时间:
    2020-06-28
  • 期刊:
    NANOSCAL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Cao, Yi;Jiang, Zhenqi;Wu, Aiguo
  • 通讯作者:
    Wu, Aiguo
Dual ATP and pH responsive ZIF-90 nanosystem with favorable biocompatibility and facile post-modification improves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vivo
双 ATP 和 pH 响应型 ZIF-90 纳米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后修饰,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体内治疗效果
  •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19.01.001
  • 发表时间:
    2019-03-01
  • 期刊:
    BIO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Jiang, Zhenqi;Wang, Yinjie;Wu, Aiguo
  • 通讯作者:
    Wu, Aiguo
Pressure-induced amorphous zeolitic imidazole frameworks with reduced toxicity and increased tumor accumulation improve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vivo.
压力诱导的无定形沸石咪唑骨架具有降低的毒性和增加的肿瘤积累,提高了体内治疗效果
  • DOI:
    10.1016/j.bioactmat.2020.08.036
  • 发表时间:
    2021-03
  • 期刊:
    Bioactive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8.9
  • 作者:
    Jiang Z;Li Y;Wei Z;Yuan B;Wang Y;Akakuru OU;Li Y;Li J;Wu A
  • 通讯作者:
    Wu A
A D-peptide ligand of neuropeptide Y receptor Y1 serves as nanocarrier traversing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and targets glioman
神经肽Y受体Y1的D肽配体作为纳米载体穿过血脑屏障并靶向神经胶质细胞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Nano Today
  • 影响因子:
    17.4
  • 作者:
    Yanying Li;Yuanbo Pan;Yinjie Wang;Zhenqi Jiang;Ozioma Udochukwu Akakuru;Mingli Li;Xianyun Zhang;Bo Yuan;Jie Xing;Lijia Luo;Dan Larhammar;Aiguo Wu;Juan Li
  • 通讯作者:
    Juan Li
Near-infrared heptamethine cyanine dye-based nanoscal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intrinsic nucleus-targeting for low temperature photothermal therapy
用于低温光热治疗的具有内在核靶向性的基于近红外七次甲基花青染料的纳米级配位聚合物
  • DOI:
    10.1016/j.nantod.2020.100910
  • 发表时间:
    2020-10-01
  • 期刊:
    NANO TODAY
  • 影响因子:
    17.4
  • 作者:
    Jiang, Zhenqi;Yuan, Bo;Wu, Aiguo
  • 通讯作者:
    Wu, Aigu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茶树TCP转录因子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32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园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温贝贝;罗勇;刘冬敏;张向娜;李娟;王英姿;王坤波;黄建安
  • 通讯作者:
    黄建安
黄芪甲苷对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脑内氧化应激和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DOI:
    10.16050/j.cnki.issn1674-6309.2018.11.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启跃;姚遥;郑萍;李南;王伟;韩欣益;李娟
  • 通讯作者:
    李娟
黄原胶/溶菌酶体系相转变及其DSC分析
  •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7.24.00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威;李娟;崔继来;张伟;周文艺;王远;雍艳艳;张宇凡
  • 通讯作者:
    张宇凡
一种寄生茶小绿叶蝉蜡蚧菌的鉴定及产孢条件优化
  •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69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叶鸣;邹晓;瞿娇娇;周家喜;李娟
  • 通讯作者:
    李娟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流运行动态特性及其模型
  • DOI:
    10.16097/j.cnki.1009-6744.2017.04.02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曲大义;李娟;刘聪;刘冬梅;贾彦峰
  • 通讯作者:
    贾彦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娟的其他基金

高选择性Y1配体近红外二区探针在脑胶质瘤荧光成像中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4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多金属氧酸盐离子液体催化膨胀阻燃体系高效阻燃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473178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神经肽Y1受体介导的高选择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
  • 批准号:
    5130319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阻燃功能化粘土的多层次复合体系的构建与机理研究
  • 批准号:
    2127415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磷-氮超支化膨胀型阻燃剂对尼龙6的成炭机理
  • 批准号:
    20804056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