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有序模板气-液界面自组装及其刻蚀技术、SERS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7116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06.金属低维与亚稳材料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Colloidal lithography has disadvantages of lower resolution and lower nanostructure unit distribution density,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a nanopartilce lithography based on periodic nanoparticle arrangements as templates or masks is proposed. Combining with reacitve ion etching or chemical etching, periodic nanostructured arrays of nanopore and nanorod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nanostructured unit distribution density could be achieved. The periodicity of nanostructured arrays can be tuned from 10 to 100 nm. We also will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self-assembling route on the air-liquid interface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e contolling in the process. Further, we will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plasmonic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array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ERS to detect the organic molecules with weak interaction with substrates, in oder to reveal the synergistic and coupling effect in enchanced fields between neighboring nanostructure unit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ER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oject is developing a new strategy to fabricate the ordered nanostructured arrays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nanostructure unit as well as the new route to tun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s of nanostructured arrays, in order to suppy a way to realize their application in future and offer a new idea to use them as a SERS active substrate to detect the organic molecules with weak interaction with substrates.
本项目针对单层胶体晶体模板技术的低分辨、纳米单元低分布密度的不足和缺点,提出基于有序排列的纳米颗粒作为掩膜或者模板的纳米颗粒刻蚀策略,结合反应离子刻蚀和湿法刻蚀的方法,合成的高分辨率、高分布密度的纳米结构(纳米孔、纳米棒)阵列,合成表面形态均一有序纳米结构阵列,实现阵列周期的10-100 nm的大范围调控;揭示大面积、有序排列纳米颗粒模板的气-液组装方法,探索不同纳米颗粒模板组装的界面调节过程;系统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特性和对弱相互作用分子的SERS效应,探寻阵列结构参数及结构中纳米结构单元的协同、耦合效应与SERS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等。旨在发展简便实用的高分辨率、高分布密度的纳米结构阵列的合成新技术和结构形态调控新方法,为阵列的实用化提供近期可实现的途径,为其作为SERS活性基底探测弱相互作用分子提供设计思想。本项目工作的开展,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意义。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现有单层胶体晶体模板技术中存在的纳米单元低分布密度、低分辨等不足,在尺寸、形貌可控的单分散球形纳米颗粒制备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大面积平方厘米级、单层有序纳米颗粒的气-液界面自组装技术,并结合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有序排列的纳米颗粒作为掩膜或者模板的纳米颗粒刻蚀策略,合成了高分布密度的纳米结构阵列,并实现了阵列周期大范围调控,显著提高了其分辨率;进一步,深入揭示了大面积平方厘米级、单层有序纳米颗粒模板的气-液界面自组装方法,探索了不同纳米颗粒模板组装的界面调节参数与调控过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特性及其SERS效应,探寻阵列结构参数及结构中纳米结构单元的协同、耦合效应与SERS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等。同时,基于上述的单分散纳米颗粒,还开展了相关等离激元新材料自组装和光学性能的研究。本项目旨在发展简便实用的高分辨率、高分布密度的纳米结构阵列的合成新技术和结构形态调控新方法,为阵列的实用化提供近期可实现的途径,为其作为SERS活性基底探提供设计思想。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8)
Rapid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Au Nanospheres through Laser Irradiation-Induced Shape Conversion, Self-Assembly and Their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SERS Enhancement
通过激光辐照诱导形状转换、自组装及其电磁耦合 SERS 增强快速合成单分散金纳米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u Dilong;Li Cuncheng;Zhou Fei;Zhang Tao;Zhang Honghua;Li Xinyang;Duan Guotao;Cai Weiping;Li Yue
  • 通讯作者:
    Li Yue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hydrogel films with 2D colloidal arrays attached on both the surfaces:anti-curling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optical diffraction intensity
基于水凝胶薄膜的光学传感器,其表面附着有二维胶体阵列:抗卷曲性能和增强的光学衍射强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Men D;an;Zhang Honghua;Hang Lifeng;Liu Dilong;Li Xinyang;Cai Weiping;Xiong Qihua;Li Yue
  • 通讯作者:
    Li Yue
A functional hydrogel film attached with a 2D Au nanosphere array and its ultrahigh optical diffraction intensity as a visualized sensor
附有二维金纳米球阵列的功能性水凝胶薄膜及其作为可视化传感器的超高光学衍射强度
  • DOI:
    10.1039/c5tc04281j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Men, Dandan;Zhou, Fei;Li, Yue
  • 通讯作者:
    Li, Yue
A novel process to prepare a thin silica shell on the PDDA-stabilized spherical Au nanoparticles assisted by UV light irradiation
紫外光照射辅助下在 PDDA 稳定的球形金纳米颗粒上制备薄二氧化硅壳的新工艺
  • DOI:
    10.1039/c4ra09557j
  • 发表时间:
    2014-01-01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Hang, Lifeng;Li, Cuncheng;Li, Yue
  • 通讯作者:
    Li, Yue
Aligned gold nanobowl arrays: their fabrication, anisotropic optical response and optical grating applications
对齐的金纳米碗阵列:其制造、各向异性光学响应和光栅应用
  • DOI:
    10.1039/c4tc02228a
  • 发表时间:
    2015-01-01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Li, Xinyang;Wu, Yanchun;Li, Yue
  • 通讯作者:
    Li, Yu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粒度端元模型在新疆黄土粉尘来源与古气候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程良清;宋友桂;李越;张治平
  • 通讯作者:
    张治平
单极脉冲电合成聚苯胺膜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镇海;王忠德;李越;张忠林;郝晓刚;刘世斌
  • 通讯作者:
    刘世斌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挫伤后急性期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影响及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洁元;李越;姚东东;段朝霞;陈魁君;李冠桦;冯华;李兵仓
  • 通讯作者:
    李兵仓
基于IHA-RVA法三峡水库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文献;李越;王鸿翔;查胡飞
  • 通讯作者:
    查胡飞
黔东南苗侗民族传统村落的地域技术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名城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孝祥;李越
  • 通讯作者:
    李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越的其他基金

面向量子点基发光微器件的瞬态乳液法序构关键技术
  • 批准号:
    92263209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7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基于金属纳米颗粒有序点阵光衍射的高灵敏生化传感特性研究
  • 批准号:
    5177118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衍射强度Au纳米颗粒阵列/水凝胶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研究
  • 批准号:
    51571189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胶体模板-脉冲激光沉积的微/纳分级结构阵列构筑及其表面润湿性研究
  • 批准号:
    1097420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银微米/纳米分级结构阵列的合成及其SERS和自清洁特性研究
  • 批准号:
    50601026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