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性破缺的双层金属光栅中模式耦合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50443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206.微纳光学与光子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solated and continuous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can localize, guide, modulate and amplify light in a nanoscale spatial region by the excitation of surface plasmons (SPs). These striking features result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integrated optics and biosensing. In this proposal, we will focus on the nove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underlying physics of the dislocated double-layered metal gratings (DDMGs) in non-near-field interaction limit. For example, the role of symmetry breaking in mode coupling of DDMG and the plasmonic analogue of spin waves in antiferromagnets will be explored in depth. In the far-field coupling regime, a mode coupling theory based on the quasi-electrostatic approximation only gives a very limited description of this plasmonic system.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hysics of plasmonic system in non-near-field regime will contribut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o the mode coupling mechanisms in this plasmonic system. Meanwhile, we will develop a cost-effective and high-throughput nanofabrication method to prepare the DDMG samples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DDMG. Base on the above research, we will further design the DDMG-based refractive index/biomedical sensors and SPP unidirectional coupler/splitter, as well a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eir performa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连续或分立的贵金属纳米结构体系可以产生表面等离子体谐振,在纳米尺度下对光进行局域、传导、调制和增强。此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集成光子学器件以及生物探测器上,是近年来国际上迅猛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申请项目中,我们将以错位双层金属光栅作为模型结构来研究非近场框架下金属纳米结构体系中的新颖光学现象和蕴含的物理原理,例如对称性破缺对双层金属光栅中模式耦合的调控机制,以及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单向耦合效应的反铁磁体自旋波类比等。在非近场框架下,基于准静态近似的模式耦合理论不再适用,因此探索金属纳米结构体系在非近场框架下的新的模式耦合机制具有科学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将发展一套简单、高效的微纳制备工艺,在实验上验证错位双层金属光栅的光学特性。同时进一步探索错位双层金属光栅的相关应用原理,在实验上演示错位双层金属光栅在折射率传感、生物医学传感以及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单向耦合器和分束器上的应用,实现其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微纳结构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对光进行局域、传导和调制,不仅在物理上展现出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奇异光电特性,而且在器件应用上表现出传统器件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当前光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项目以错位双层金属光栅作为模型结构来研究非近场框架下金属纳米结构体系中的新颖光学现象和蕴含的物理原理,并将金属光栅结构应用在表面等离激元单项耦合和分束器件、生物分子检测、氢气传感器以及表面等离激元动态上。. 在项目的实施期内,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理论上提出干涉模型,并在实验上验证了一种可调控的双向/三向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结合偏振动态调控技术,该分束器有望作为光路由或光开关应用到集成光路中(Nanoscale, 2016, 8, 15505–15513)。. 2)发展了一种兼具高灵敏和均匀性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利用光栅的传播模效应来增强金属纳米颗粒的拉曼信号,设计的光栅耦合金纳米草结构拉曼活性衬底比平面上的金纳米草结构的拉曼信号增强了10倍。在提高高灵敏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低至10%左右的拉曼信号标准偏差。演示了这种新型拉曼衬底在DNA碱基、孔雀石绿的拉曼检测性能,分别达到10-8mol/L和10-10mol/L。说明该种拉曼衬底有望应用到实际的生物分子、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中(Nanoscale Horizons, 2016, 1, 290-297)。. 3)发展了一种基于柔性钯纳米槽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氢气传感器。柔性衬底使得氢化过程钯纳米凹槽发生几何重构,把表面等离激元谐振波长的移动放大了两倍,氢气体积分数的检测极限可低至0.1%;同时柔性衬底和钯纳米凹槽之间的“软接触”界面,减少了钯膜和衬底之间的界面应力,大大增强了氢气传感的重复性和使用寿命,使得该传感器应用到实际的氢气传感成为可能(ACS Photonics, 2018, 5, 1334–1342)。该成果发表申请了PCT专利。. 4)发展了一种利用机械拉伸来调控金纳米盘间隙的方法。金纳米盘的间隙可以实现140 nm至10 nm的调控,这为研究拉曼增强、单光子发射器以及电子隧穿效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Nanotechnology, 2017, 28, 075301)。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Mechanically tunable sub-10nm metal gap by stretching PDMS substrate
通过拉伸 PDMS 基底实现机械可调亚 10nm 金属间隙
  • DOI:
    10.1088/1361-6528/aa536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Nan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Liu Wenjie;Shen Yang;Xiao Guohui;She Xiaoyi;Wang Jianfang;Jin Chongjun
  • 通讯作者:
    Jin Chongjun
Slanted gold mushroom array: a switchable bi/tridirectional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litter
倾斜金蘑菇阵列:可切换的双向/三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分离器
  • DOI:
    10.1039/c6nr03488h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NANOSCAL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Shen, Yang;Fang, Guisheng;Jin, Chongjun
  • 通讯作者:
    Jin, Chongjun
Mechanically Reconfigurable Pd Nanogroove Array: An Ultrasensitive Optical Hydrogen Detector
机械可重构钯纳米槽阵列:超灵敏光学氢探测器
  • DOI:
    10.1021/acsphotonics.7b01323
  • 发表时间:
    2018-04-01
  • 期刊:
    ACS PHOTONICS
  • 影响因子:
    7
  • 作者:
    Shen, Yang;She, Xiaoyi;Jin, Chongjun
  • 通讯作者:
    Jin, Chongjun
Highly sensitive and uniform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rom grating-integrated plasmonic nanograss
光栅集成等离子体纳米草的高灵敏度和均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DOI:
    10.1039/c6nh00059b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NANOSCALE HORIZONS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Shen, Yang;Cheng, Xizhe;Jin, Chongjun
  • 通讯作者:
    Jin, Chongju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远志、石菖蒲及药对干预AD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8.01.06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琦;沈杨;贺文彬
  • 通讯作者:
    贺文彬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超固结黏土性状影响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汉龙;龚晓南;周建;沈杨
  • 通讯作者:
    沈杨
煤电系统CCS下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及原则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经济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国梁;金豆;沈杨;田立新
  • 通讯作者:
    田立新
长链非编码RNA在绝经后认知功能减退中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曼;王艳;任慕兰;沈杨
  • 通讯作者:
    沈杨
基于宽带吸波体的微带天线雷达散射截面缩减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惠;张介秋;屈绍波;袁航盈;沈杨;王冬骏;过勐超
  • 通讯作者:
    过勐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沈杨的其他基金

基于超高Q值表面等离激元谐振的微纳光学器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超高Q值表面等离激元谐振的微纳光学器件研究
  • 批准号:
    12274476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柔性衬底的光学氢气传感新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 批准号:
    11874436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micro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对共表达基因的作用及演化研究
  • 批准号:
    3120094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