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镜阵列出瞳扩展全色激光扫描显示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Retinal Scanning Display (RSD) as a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hand-held or head-worn devices, as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volume,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resolution, large color gamut, and high brightness. However, the exit pupil of laser scanning display is only a few mm, which is limited by the factor αD of MEMS mirror. These make RSD difficult to be applied in helmet-mounted display. In this proposal, we try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to expand the exit pupil by using the Dual Micro-Lens Arrays (DMLA) as 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The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dependence on wavelength.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from DMLA and RSD, the phys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based on Fresnel diffraction integral and Fourier transform principles. Many problems in fabrication process of micro-lens arrays with high filling ratio, high uniformity will be solved. The measurement setup will be designed to align and bond two identical micro-lens arrays. Finally, full-color RSD with DMLA will be optimize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helmet-mount display, such as large exit pupil, full-color and high brightness uniform. All the done in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ull-color RSD with DMLA.
激光为光源的视网膜扫描显示具有小体积、低功耗、高分辨率、大色域、高亮度等优点,成为头盔显示中一项最新且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但是,由于受到MEMS振镜转角和尺寸乘积的限制,出瞳仅有几个毫米,难以应用到头盔显示中。本项目拟采用微透镜阵列衍射光学元件扩展激光扫描显示的出瞳,实现全色、大出瞳显示,克服普通出瞳扩展光学元件对波长的强烈依赖性。为此,利用菲涅耳衍射积分和傅里叶变换方法,建立双微透镜阵列和视网膜扫描显示的光束传输物理模型、出瞳光场分布计算模型,探讨影响双微透镜阵列输出光强分布及视网膜扫描显示出瞳大小的因素,解决高填充比、高均匀性微透镜阵列制备技术问题,建立高精度双微透镜阵列对准检测系统。实现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全色激光扫描显示,满足头盔显示大出瞳、全色、高亮度均匀性等要求,为激光扫描显示(头盔显示的图像源)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针对MEMS微反射镜扫描激光显示系统,受到MEMS微反射镜机械转角和尺寸乘积的限制,出瞳仅有几个毫米,难以满足头盔显示的需求。本项目重点是通过研制了间隙金属填充型微透镜阵列作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项目实施中,申请人及团队成员建立了有效分析经微透镜阵列传输后光强分布的理论模型,分析计算不同孔径、不同波长、不同入射角下单个和双微透镜阵列输出的光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要在直径为15mm的出瞳范围内获取均匀的光强分布,要求微透镜阵列的NA为0.25,单个微透镜通光孔径为8μm。单个微透镜阵列和双微透镜阵列实现的光强均匀性分别为73%和82%。利用热熔法和AZ5214光刻胶,通过两步光刻套刻工艺和对准误差的有效矫正完成了间隙填充金属型微透镜阵列的制作。通过优化光刻胶的深宽比,有效地克服了微透镜之间粘连和微透镜顶部的凹陷。实现了面形均匀光滑、间隙完全填充金属、填充因子为70%、成品率达90%的微透镜阵列。根据头盔显示的分辨率要求,优化设计了带矫正透镜的激光扫描显示系统,可在对角线为0.77英寸的显示屏上,实现1280×960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利用研制的0.8μm间隙填充金属和有效焦距约为19μm的微透镜阵列作为出瞳扩展元件,实现了亮度均匀、清晰的彩色图像显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研制了一种间隙填充型微透镜阵列,有效解决了MEMS微反射镜扫描激光微显示系统出瞳小的问题,推动了激光扫描显示在头盔显示、近眼显示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微透镜阵列具有的光束整形、扩束和成像等功能,可在光通讯和光计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3)
低驱动、高调制X-cut LiNbO3电光调制器的优化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光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凤超;李敏;吴东岷
  • 通讯作者:
    吴东岷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平衡磁拉力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DOI:
    10.19651/j.cnki.emt.200412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电子测量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敏;曾云;钱晶;吴一凡;古志;侯睿
  • 通讯作者:
    侯睿
用于文本聚类的新型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
  •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02-026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晓敏;王明丰;张首荣;李敏
  • 通讯作者:
    李敏
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
  •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9.03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双科;司炳成;张志强;李敏;吴奇凡
  • 通讯作者:
    吴奇凡
AgNP叶面和根系暴露对大豆(Glycine max L.xudou16)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 DOI:
    10.11654/jaes.2016-0912
  • 发表时间:
    2016-12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院真;司友斌;党菲;李敏;周东美
  • 通讯作者:
    周东美
自然入侵条件下黄顶菊丛枝菌根侵染及发育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菌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季彦华;刘润进;李敏
  • 通讯作者:
    李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