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铁-氢自养微生物耦合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自驱动机制与效能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717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Zero valent iron based in-situ chemical reductive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used for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However, the produced hydrogen from hydrogen-evolutional corrosion could not be efficiently used as secondary electron donor, which accelerated ZVI surface passivation, activity loss and porous media clogging, and further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yd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aise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microscale zero valent iron (mZVI) particles, which display low microbial toxicity, high long-term reactive stability and great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performance, will be injected into aquifers to form reactive zones and simultaneously stimulate in-situ functional autotrophic hydrogen-bacteria, so as to establish a self-propelled coupling abiotic-biotic remediation system.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stable isotope, metagenomics, etc.) and batch/column experiments, the mZVI-groundwater-microorganism three-phase interface mass transfer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ll be explored. And the response model of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to mZVI injection parameter variations will be established, to further guide the self-propelled stimulation of the coupling abiotic-biotic remediation system. Then the long-term remediation performance of mZVI-autotrophic hydrogen bacteria coupling remediation system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nd optimized, which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efficient remediation of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零价铁被广泛用于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但析氢腐蚀等反应会加速材料钝化、失活和含水介质堵塞,成为影响其应用的关键瓶颈。本课题以提高伴生氢气利用率和氯代烃修复效率为目标,评估并选用微米级零价铁(microscale zero valent iron, mZVI)注入地下含水层,依托其生物毒性低、反应持久性强、可促进气液传质等性能优势,对土著氢自养微生物进行加速激活,构建mZVI-氢自养微生物自驱动耦合修复系统;通过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稳定同位素、宏基因组学等手段和批量/柱槽模拟试验,分析并阐明系统中mZVI-地下水-微生物三相界面的传质和反应机制,建立mZVI注入参数和修复效率之间的响应关系模型,从而指导实现以氢气的自产生和利用过程为纽带驱动原位地层中化学-微生物同步脱氯与交互强化;并进一步评估和优化该系统对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长期修复效能,为我国氯代烃污染地下水高效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结项摘要

目前,国内外针对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零价铁(Zero valent iron,ZVI)的化学还原技术和基于厌氧微生物的生物还原技术两大类。但是,这两类技术单独应用都存在各自的瓶颈问题。因此,以H2作为化学与生物技术修复氯代烃污染的桥梁,构建ZVI和氢自养微生物(autotrophic hydrogen-bacteria, AHB)耦合修复体系,有望极大提高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率。本课题瞄准微米铁(microscale zero valent iron, mZVI)-AHB耦合修复系统,考察其对代表性氯代烃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的去除效能,探究mZVI与氢自养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此外,由于实际地下水成分复杂,其中的常量组分(如NO3-和SO42-)可能与目标污染物竞争电子供体或对ZVI和微生物的反应活性产生影响改变电子传输,进而降低修复速率、目标有效性和诱发负面环境效应。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mZVI-AHB耦合体系中的电子竞争作用和电子传递规律,在综合考虑技术指标、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明确mZVI参数变化对体系氯代烃综合去除效能的影响,从而指导原位地下水中化学-微生物同步脱氯与定向调控。研究发现,mZVI-AHB耦合体系对TCE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mZVI体系,在30 d内,耦合体系对TCE的去除率是单一mZVI体系的1.24倍。虽然耦合体系倾向于呈现化学还原的反应特征,但mZVI和微生物之间被证实存在交互作用且有利于脱氯过程。AHB利用了mZVI腐蚀产生的氢气用于自身生长与氯代烃去除,同时,AHB的存在抑制表面钝化产物的积累并改变了其组分构成,从而增加了mZVI反应活性,延长了mZVI的使用寿命。共存电子受体对耦合体系TCE降解的影响规律与共存电子受体类型和浓度有关。考虑到氯代产物、NH4+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潜在负面环境效应,构建了包含TCE去除率、TCE去除速率、完全脱氯率、N2选择性、电子选择性、成本指标的多目标评价体系,通过调控mZVI的粒径和投加量,对耦合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目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Coupled microscale zero valent iron-autotrophic hydrogen bacteria dechlorination system is not always superior to its standalone counterparts: A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perspective
耦合微型零价铁-自养氢细菌脱氯系统并不总是优于其独立系统:可持续修复视角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Xiaohui Wang;Jia Xin;Mengjiao Yuan;Fang Zhao;Litao Wang
  • 通讯作者:
    Litao W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污染地下水零价铁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理论·应用·展望
  •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2.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西来;唐凤琳;辛佳;韩君
  • 通讯作者:
    韩君
施肥类型和水热变化对农田土壤氮素矿化及可溶性有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飞飞;纪鸿飞;王乐云;郑西来;辛佳;能惠
  • 通讯作者:
    能惠
改性微米铁对三氯乙烯去除机制与效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君;辛佳;郑西来;唐凤琳
  • 通讯作者:
    唐凤琳
碱预处理对固体碳源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强化生物脱氮效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雨阳;纪鸿飞;孙昭玥;郑西来;辛佳
  • 通讯作者:
    辛佳
基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地下水质量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方运海;郑西来;彭辉;王欢;辛佳;张博
  • 通讯作者:
    张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辛佳的其他基金

地表措施影响下包气带溶解性有机碳输移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自净的驱动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地表措施影响下包气带溶解性有机碳输移及其对地下水硝酸盐自净的驱动机制
  • 批准号:
    4217705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可生物降解稳定剂的微米铁表面改性对其修复地下水三氯乙烯污染的影响机制
  • 批准号:
    5140857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