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生物泵及微型生物代谢过程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023007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8.海洋物理与观测探测技术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4-12-31

项目摘要

海洋中尺度物理过程耦合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之一,是机制性理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课题。本项目瞄准生物泵及微型生物代谢过程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机制这一科学问题,以全球变化为背景,以海洋碳通量、碳输出为主线,以生物泵效率和微型生物过程为突破口;发挥本实验室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与生物海洋学学科深层次交叉的优势,以南海北部为主要现场研究海域,采用比较研究思路,应用大面调查和中尺度过程时间序列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研究南海典型中尺度过程(冲淡水、上升流、冷涡/暖涡)对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功能群组成和生物泵精细结构;浮游植物功能群与颗粒有机碳输出的耦合;微型生物代谢过程对不同中尺度过程的响应及对生物泵效率的影响;以及典型中尺度过程中的生物泵及其调控过程模拟。该研究对揭示南海碳输出及碳的源汇过程、控制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结项摘要

海洋中尺度物理过程耦合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之一,是机制性理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课题。本项目充分发挥国重室生物海洋学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深层次交叉与综合研究的优势,系统开展了中尺度物理过程中的生物泵及关键微型生物代谢过程和响应机制的研究,并全面开展了比较与集成研究,提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1)阐释了典型中尺度过程下的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特征,并与物理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耦合,评价了南海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等时空格局,为理清南海碳通量时空变化提供了数据和依据;(2)重点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输出通量的关系,及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显著提升了对南海生物泵的主要特征与效率的认识,探讨了其对南海碳通量的调控;(3)阐明了南海典型中尺度过程下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演替,及其与有机物组成、降解、POC输出通量的关系,探讨了微型生物代谢过程在中尺度冷涡过程中的特征及其对生物泵效率的影响;(4)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南海典型中尺度物理过程的物理参数及生物泵效率的相关参数数据集,为归纳或建立POC输出通量与相关物理、化学参数及生物过程之间的经验关系和模型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cuticoccus yangtzensis gen. nov., sp nov., a Novel Member in the Family Rhodobacteraceae, Isolated from 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Yangtze Estuary
扬子金针藻属
  • DOI:
    10.1007/s00284-014-0698-1
  • 发表时间:
    2015-02-01
  • 期刊:
    CURRENT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Hou, Lei;Zhang, Yao;Xie, Xiabing
  • 通讯作者:
    Xie, Xiabing
Impact of the Kuroshio intrusion on the nutrient inventory in the upper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nsights from an isopycnal mixing model
黑潮入侵对南海北部营养盐库存的影响:来自等密度混合模型的见解
  • DOI:
    10.5194/bg-10-6419-2013
  • 发表时间:
    2013-01-01
  • 期刊:
    BIO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Du, C.;Liu, Z.;Li, Y.
  • 通讯作者:
    Li, Y.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emamoA/em-type nitrifying and emnirS/em-type denitrify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长江口amoA型硝化和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Biogeosciences Discussion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ng, Y.;Xie, X.;Jiao, N.;Hsiao, S.S-Y.;Kao, S-J.
  • 通讯作者:
    Kao, S-J.
Why productive upwelling areas are often sources rather than sinks of CO2?ndash;a comparative study on eddy upwelling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为什么生产性上升流区域通常是二氧化碳的源而不是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Biogeosciences Discussion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ao, N.;Zhang, Y.;Zhou, K.;Li, Q.;Dai, M.;Liu, J.;Guo, J.;Huang, B.
  • 通讯作者:
    Huang, B.
Diverstiy and distribution of amoA-type nitrifying and nirS-type denitrify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长江口amoA型硝化和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Bio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Xiabing Xie;Nianzhi Jiao;Sung-Yun Hsial;Shuh-Ji Kao
  • 通讯作者:
    Shuh-Ji K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Bio-Argo浮标观测北大西洋色素与颗粒物的季节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高技术通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邢小罡;邱国强;王海黎
  • 通讯作者:
    王海黎
BGC-Argo浮标观测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国强;王海黎;邢小罡
  • 通讯作者:
    邢小罡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海黎的其他基金

共享航次计划2021年度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编号:NORC2022-06)
  • 批准号:
    421499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共享航次计划2020年度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编号:NORC2021-06)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NORC2020-06)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基于生物光学剖面漂流浮标(Bio-Argo)现场观测的南海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及其光适应性研究
  • 批准号:
    41576100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低纬度边缘海颗粒有机碳的卫星遥感算法研究
  • 批准号:
    4107611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5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