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等水型与非等水型水分调节行为的遗传基础与基因表达调控解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77229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505.蔬菜、瓜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Improving drought resistance of crops while keeping the accompanying side effects to the minimum is the ultimate goal for breeders. Isohydric and anisohydric water management are the two main types of water regulatory behaviors related to plant drought resistance, yet little is known so far regar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traits. Here we propose to measure the water management behaviors of the mini-core collection of Chinese cowpea germplasm using a high-throughput "physiolomical" assay to reveal the natural variations of isohydrism and anisohydrism traits. We are to use GWAS and bi-parental QTL mapping to locate QTLs controll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Ψgs50 and θcr that are key to isohydrism/anisohydrism. Using a "functional mapping" approach, we will also map dynamic QTLs for the water management parameters such as Ψleaf and Gs, over the course of drought stress.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will b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gene regulatory basis underlying the two different water budgeting mechanisms. Candidate gene search will be performed in several high-resolution QTL regions, through a combinatory analysis of the physiolomical, genetic,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The locations of the isohydrism/anisohydrism QTLs will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e known selective signals in the cowpea genome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selection on this trait. Lastly, we aim to propose the theoretically ideal haplotypes for the Isohydric and anisohydric cowpea varieties that will be useful in future breeding of favored new varieties.
提高作物抗旱性又尽量减少对其它性状的影响是抗旱育种的理想目标。等水型和非等水型水分调节是与植物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两类生理行为,目前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我国豇豆微核心种质群体(299份)为材料,利用高通量“生理组”方法动态测定各品系响应于土壤干旱的水分调节行为参数,揭示等水型/非等水型自然变异情况。通过GWAS和双亲本QTL作图定位控制半最大气孔导度下叶片水势、蒸腾骤降的土壤临界含水量等关键等水/非等水型性状QTLs;通过“功能作图”定位叶水势、气孔导度等水分生理参数的动态QTLs,揭示其随干旱进程的变化特征。在典型等水型和非等水型材料间开展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差异形成的基因调控基础。综合生理组学、遗传定位和表达分析结果并结合豇豆参考基因组信息,在高分辨率QTLs区域搜寻候选基因。最后分析豇豆等水/非等水型QTLs与已知驯化选择印迹之间的关系,提出理想的等水型和非等水型豇豆单倍型。

结项摘要

本项目利用高通量PlantArray平台优化建立了豇豆耐旱性精准鉴定技术体系。揭示了我国豇豆微核心种质群体142份豇豆种质在等水型/非等水型水分调节行为上的自然变异,提出了以土壤含水量临界值(θcri)及气孔关闭速率(KTr)来判断等水型和非等水型特征的新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定位了30个控制等水型/非等水型性状的QTL,通过分析QTLs与液泡膜水通道蛋白同源基因的位置关系,发现其缺乏重叠性。通过对两份非等水型种质X466和X25和两份等水型种质X32和G5的转录组分析,发现其根部和叶部组织间基因均发生剧烈的表达变化,基因变化数目最少的有2824个,最多的有11409个。综合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结论,提出选择与θcri相关性最强的3个位点2_46561、2_43920、2_12695,与KTr相关性最强的两个位点2_07162、2_01480,与荚长主效QTL Qpl.zaas-3和 Qpl.zaas-5以及抗锈病基因Ruv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聚合有利等位变异,可以创造理想的单倍型。项目执行期间发表标注项目资助的 SCI 收录研究论文 3篇(其中中科院1区一篇、影响因子 > 5 一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项目成果在中国园艺学会豆类蔬菜分会年会(2020、2021)等做了口头报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非均匀锈胀压力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沛;李敏辉;张小刚
  • 通讯作者:
    张小刚
基于HJ-1A高光谱数据的滇池悬浮物浓度估测研究
  • DOI:
    10.11929/j.swfu.20190205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余哲修;徐沛;罗唯学;张超
  • 通讯作者:
    张超
利用SNP 标记定位瓠瓜果形相关性状QTLs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颖;黄莉娟;徐沛;吴新义;吴晓花;汪宝根;鲁忠富;李艳伟;李国景
  • 通讯作者:
    李国景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徐沛的其他基金

豇豆特有基因挖掘及其耐旱关联等位变异的鉴定
  • 批准号:
    3127218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全基因组关联作图结合转录组分析发掘长豇豆耐热/旱候选基因
  • 批准号:
    30900985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