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S细胞模型对马凡综合征基因突变协同致病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0041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215.主动脉疾病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Marfan syndrome (MF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 typically involving the ocular, skeletal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and aortic aneurysms/dissection mainly contributes to its mortality. MFS exhibits high clinical heterogeneity, as significant phenotypic variability is commonly observed between affected members of different families, even within a family with the same mutation. But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In our genetic testing programe, an interesting Marfan family was enrolled. The proband and her mother carried the same FBN1 pathogenic mutation, but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of aortic lesions, suggesting a genetic synergistic effect or modification factor might exis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n iPS-VSMC model, through culturing patient-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inducing them into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genetic synergistic gene or modifier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ortic disease.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异常(主要包括主动脉瘤/夹层)是导致马凡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不同突变携带者甚至同一家庭相同突变携带者之间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基因测序筛选特殊马凡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有主动脉疾病且在我院手术治疗,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人携带有相同的FBN1致病突变,但主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却存在很大差异,提示突变协同致病效应或修饰因子的存在。本研究旨在由致病原因明确(携带致病性FBN1基因突变)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入手,培养患者特异性诱导型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出血管平滑肌细胞,以iPS-vSMC为模型,探究罕见突变对主动脉疾病进展及表型的影响,阐述主动脉疾病的协同致病机制。

结项摘要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异常(主要包括主动脉瘤/夹层)是导致马凡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不同突变携带者甚至同一家庭相同突变携带者之间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基因测序筛选特殊马凡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有主动脉疾病且在我院手术治疗,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人携带有相同的FBN1致病突变,但主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却存在很大差异,提示突变协同致病效应或修饰因子的存在。本研究旨在由致病原因明确(携带致病性FBN1基因突变)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入手,培养患者特异性诱导型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出血管平滑肌细胞,以iPS-vSMC为模型,探究罕见突变对主动脉疾病进展及表型的影响,阐述主动脉疾病的协同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血管中心与实验诊断中心合作,收集主动脉疾病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提取,并利用一名同时携带两种复合杂合变异FBN1,c.2613A>C(p.Leu871Phe)和c.684_736+4del马凡患者的PBMC,诱导成多能干细胞系(iPSC),并且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核型正常。同时已经成功进一步该例马凡患者的iPSC诱导分化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实现以iPSC诱导分化为VSMC为模型,探究罕见突变对主动脉疾病进展及表型的影响,阐述主动脉疾病的协同致病机制。我们提取具有遗传倾向的患者血液DNA,进行基因检测(主动脉Panel,MLPA,WES),建立成熟的基因检测流程,为建立中国人群主动脉疾病遗传数据库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我们同时分析了54例LDS(Loeys-Dietz syndrome)患者,进行了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携带(可能)致病LDS基因突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心血管死亡/夹层)的发生比携带临床意义不明的LDS基因突变患者更严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enetic profiling and cardiovascular phenotypic spectrum in a Chinese cohort of Loeys-Dietz syndrome patients
中国 Loeys-Dietz 综合征患者队列的基因谱和心血管表型谱
  • DOI:
    10.1186/s13023-019-1282-3
  • 发表时间:
    2020-01
  • 期刊: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杨航;马艳云;罗明尧;周洲
  • 通讯作者:
    周洲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探索与展望
  • DOI:
    10.3760/cma.j.cn113855-20200622-0049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鑫;李全明;王伦常;方坤;罗明尧;张雷;舒畅
  • 通讯作者:
    舒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罗明尧的其他基金

联合力学及遗传因素预测主动脉夹层远端重塑的模型构建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37049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研究炎性反应对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重塑的影响机制
  • 批准号:
    821705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研究炎性反应对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重塑的影响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