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表面SiC/C多孔陶瓷的多尺度设计及协同效应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0216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2.无机非金属材料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We propose a multi-scale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SiC/C porous ceramics to handle the PM2.5 pollution in the exhaust gas of automobile. The SiC/C ceramics is made up of carbon fiber, carbon sphere, and SiC nanowires, which is assembled with a reticular structure. Carbon fibers are bonded by the carbon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biomass. SiC nanowires are prepared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between carbon and SiO vapor. Metal catalyst is supported on the carbon fiber skeleton during the growth of SiC nanowire by the VLS mechanism. We provide a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SiC/C porous ceramics.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and carbothermal reduc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iC/C porous ceramics are studied. The synergy effect among carbon fibers, carbon spheres, SiC nanowires, and metal catalyst is studied to provide a theory for the multi-scale design of the ceramics. Final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essure-drop, anti-oxidation and PM2.5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porous ceramics 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urifying of automobile exhaust gas.
针对汽车尾气日趋严峻的PM2.5污染,本项目提出了一种SiC/C多孔陶瓷多尺度设计的思路。通过将碳纤维、碳微球、SiC纳米线三个不同尺度材料组装成复合的微纳米网状结构多孔陶瓷,实现汽车尾气PM2.5的净化。通过微波水热碳化合成生物质碳连接碳纤维,使其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碳纤维骨架,利用碳热还原在碳骨架中合成SiC纳米线,使碳纤维、SiC纳米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利用SiC纳米线的VLS生长机制在碳纤维骨架中负载金属催化剂,赋予多孔陶瓷催化的特性。拟通过研究微波水热碳化工艺参数、碳热还原工艺参数对所制备SiC/C多孔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多孔陶瓷中碳纤维、碳微球、SiC纳米线、金属催化剂之间的协同效应,为SiC/C多孔复合陶瓷多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SiC/C多孔陶瓷的力学性能、压降行为、抗氧化行为和PM2.5吸附行为的研究,评价其在汽车尾气净化的应用前景。

结项摘要

环境污染和水质的不断恶化已成为人类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吸附技术由于其简单,高效,节能,操作成本低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灵活的方法。高比表面积SiC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SiC/C多孔复合陶瓷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通过将微米级的碳纤维、亚微米SiC微球、SiC纳米线、纳米金属催化剂多个不同尺度材料组装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功能化的网状多孔陶瓷。.研究了微波水热工艺参数对多孔陶瓷骨架制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葡萄糖溶液为0.5mol/L,微波水热温度T=210℃;时间t=90min;填充比=40%时,所制的碳微球/碳纤维多孔预制体得抗压强度为14MPa,实现碳纤维骨架的优化设计。采用硅溶胶浸泡并结合微波水热的方法在碳微球/碳纤维多孔预制体中引入SiO2微球,碳热还原反应后,SiO2与碳发生反应生成颗粒状的SiC,同时也可以发现大量的SiC纳米线存在。该工艺有利于SiC纳米线在碳纤维与碳微球表面的生长。.研究了碳纤维、碳微球、SiC纳米线三种不同材料含量、形貌及其之间的界面结构对C/SiC多孔复合陶瓷的孔隙尺寸、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阐明碳纤维、SiC微球和SiC纳米线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机理。不同烧结温度所得C/SiC复合多孔陶瓷的孔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孔径分布较为越分散,在1-100μm尺寸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集中在0.3-50μm的孔增多。多孔陶瓷中含有SiC颗粒和SiC纳米线的复合多孔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研究了不同检测液浓度、过滤速度对SiC/C多孔复合陶瓷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碳纤维预制体所制备的SiC/C多孔复合陶瓷材料的吸附性能具有选择性,对于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很差,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强,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能力较弱。碳纤维预制体密度为0.26g/cm3时所制备的多孔复合陶瓷过滤亚甲基蓝溶液后使其变为无色,相应的滤液的吸收峰消失。SiC/C多孔复合陶瓷材料经反复使用后,发现材料的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从而了解到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5)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Microstructure and ablation resistance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ith a zirconium carbide rich surface layer
富含碳化锆表面层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耐烧蚀性能
  • DOI:
    10.1016/j.corsci.2014.04.013
  • 发表时间:
    2014-08
  • 期刊:
    Corrosion Science
  • 影响因子:
    8.3
  • 作者:
    Cuiyan Li;Kezhi Li;Hejun Li
  • 通讯作者:
    Hejun Li
C/C-Zr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翠艳
  • 通讯作者:
    李翠艳
Effect of ZrO2 morphology on the ablation resistance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containing ZrC prepared by the carbothermal reduction reaction
ZrO2形貌对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含ZrC碳/碳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的影响
  • DOI:
    10.1016/j.corsci.2015.10.03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Corrosion Science
  • 影响因子:
    8.3
  • 作者:
    Cuiyan Li;Kezhi Li;Haibo Ouyang;Jianfeng Huang
  • 通讯作者:
    Jianfeng Huang
Synthesis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b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using starch as carbon source
以淀粉为碳源水热碳化合成碳/碳复合材料
  • DOI:
    10.1039/c3ra47857b
  • 发表时间:
    2014-01-01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Ouyang Haibo;Li Cuiyan;Fei Jie
  • 通讯作者:
    Fei Jie
Synthesis an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iC/SiO2 nanochain heterojunctions
SiC/SiO2纳米链异质结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 DOI:
    10.1016/j.matlet.2014.02.039
  • 发表时间:
    2014-05
  • 期刊:
    Material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 Cuiyan;Ouyang Haibo;Huang Jianfeng
  • 通讯作者:
    Huang Jianf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1998~2016年中国大气PM2.5污染浓度空间格局演化———基于33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 DOI:
    10.11870/cjlyzyyhj2020050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曰庆;孙希华;孙宇祥;李翠艳
  • 通讯作者:
    李翠艳
不同纳米结构SiC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阳海波;畅丽媛;李翠艳;黄剑锋;曹丽云;费杰;孔新刚
  • 通讯作者:
    孔新刚
针刺手法效应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世界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阳阳;郭义;郭永明;王江;杨华元;邓斌;韩春晓;唐文超;王舒;郭杨;王超;周涛;于海涛;郑则宝;陈雷;王然芸;洪寿海;卢文辉;章越;李晓梅;贾飞;苏冬冬;刘婷;白杨;高丽丽;胡书香;李翠艳;宋思敏;贾雅迪;陈颖源;李叶磊
  • 通讯作者:
    李叶磊
多级结构NiO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 DOI:
    10.19481/j.cnki.issn2096-398x.2017.03.01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翠艳;王重阳;欧阳海波;黎桂标;王天;王欣;唐丹
  • 通讯作者:
    唐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翠艳的其他基金

C/C-ZrC-SiC-Y2O3复合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抑泡抗烧蚀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237208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