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的土壤胶体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32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1.环境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s one of the priority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 are of great concern due to their persistence and toxicity in the world. Soil complex colloi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influencing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CBs, and thus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soil colloids, PCBs and degrading microbes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remediation mechanisms of soil contaminated by PCBs. This project will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of soil colloids prepared manually and extracted from natural soils and Rhizobium meliloti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degrading bacteria of PCBs. By 13C-PCBs isotope, gfp gene double mark,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isothermal titration microcalorimetry(IT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nd so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hizobium meliloti and soil colloids will be deep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hizobium meliloti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CBs and soil colloids will be discussed,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PCBs and Rhizobium meliloti on the interface of soil colloids will be revealed, which will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bio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CBs.
多氯联苯(PCBs)是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优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复合胶体是影响PCBs微生物降解的重要限制因子,故土壤胶体-PCBs-降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探讨PCBs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的关键内容。本项目以不同类型土壤提取的复合胶体与PCBs降解根瘤菌为实验材料,采用13C-PCBs稳定同位素与gfp基因双标记示踪法,借助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深入研究根瘤菌与土壤复合胶体的相互作用,探讨根瘤菌存在对PCBs与土壤胶体相互作用的影响,阐明PCBs与微生物在土壤复合胶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多氯联苯(PCBs)是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优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复合胶体是影响多氯联苯(PCBs)微生物降解的重要限制因子,故土壤胶体-PCBs-降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探讨PCB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机理的关键内容。本项目以不同类型天然土壤胶体及有机胶体组分与PCBs降解菌为供试材料,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16S扩增子测序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深入研究降解菌与土壤胶体的相互作用,探讨降解菌存在对PCBs与土壤胶体相互作用的影响,阐明PCBs与微生物在土壤复合胶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不同类型天然土壤胶体对3,3’,4,4’-四氯联苯 (PCB77)的生物降解作用。两种天然土壤胶体均显著降低了PCB77的生物降解,原因之一是PCB77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此外,在两种土壤胶体的暴露下,降解菌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这主要归因于对细胞生长繁殖的抑制,没有发现自由基的致死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胶体通过影响降解菌吸附定殖状态限制其与吸附态多氯联苯的有效接触。因此,土壤胶体抑制微生物降解效率主要是通过降低多氯联苯生物可给性及降解菌的吸附定殖状态实现的。.2). 土壤胶体有机组分是决定降解菌及多氯联苯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PCB77与有机胶体相互作用的位点主要集中在不饱和碳区域。PCB77和有机胶体之间不存在氢键或静电相互作用,且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PCB77主要是通过π-π共轭相互作用与有机胶体进行疏水性结合。同时,有机胶体微观结构的差异对PCB77吸附量的影响较大,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等因素导致吸附量更高。.3). 土壤胶体-降解菌复合体与PCBs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与环境因子有关。土壤有机胶体对PCBs的吸附作用与环境介质的离子强度未表现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胶体能通过缓解降解菌株与土著菌群的拮抗作用,保证降解菌在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效果;首次证明氢气作为实际土壤中的还原性环境因子促进土壤胶体吸附态降解菌对PCBs的降解:直接效应为好氧PCBs降解菌直接利用氢气作为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提高PCB的降解效率;间接效应为好氧PCBs降解菌可与其他氢气氧化微生物产生协同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oil Microbiomes-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A Review
土壤微生物组——污染土壤修复的一个有前景的策略:综述
  • DOI:
    10.1016/s1002-0160(18)60061-x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edosphere
  • 影响因子:
    5.7
  • 作者:
    Teng Ying;Chen Wei
  • 通讯作者:
    Chen Wei
Function of Biohydrogen Metabolism and Rel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生物氢代谢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 DOI:
    10.3389/fmicb.2019.00106
  • 发表时间:
    2019-02-14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Teng, Ying;Xu, Yongfeng;Christie, Peter
  • 通讯作者:
    Christie, Peter
Effect of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humic acid on 3,3 ',4,4 '-tetrachlorobiphenyl sorption
腐植酸组成和微观结构对3,3',4,4'-四氯联苯吸附的影响
  • DOI:
    10.1007/s11356-018-1536-y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Dai Shixiang;Zhao Ling;Teng Ying;Wang Xiaomi;Ren Wenjie
  • 通讯作者:
    Ren Wenjie
Exploring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biodegradation in two hydrogen-amended soils
探索两种氢改良土壤中与多氯联苯生物降解相关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 DOI:
    10.1016/j.scitotenv.2020.14083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Xu Yongfeng;Teng Ying;Wang Xiaomi;Li Ran;Christie Peter
  • 通讯作者:
    Christie Peter
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滕应;骆永明;沈仁芳;赵其国
  • 通讯作者:
    赵其国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霞;陈励科;卜元卿;章海波;吴龙华;滕应;骆永明
  • 通讯作者:
    骆永明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协同修复效应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吴龙华;李振高
  • 通讯作者:
    李振高
单壁碳纳米管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PAHs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慧敏;陈莉荣;任文杰;郑春丽;黄怡雯;滕应;张铁军
  • 通讯作者:
    张铁军
功能化石墨烯对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Paracoccus aminovorans HPD-2生长的促进作用
  • DOI:
    10.13671/j.hjkxxb.2019.031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婷玉;任文杰;刘方;滕应
  • 通讯作者:
    滕应
磺化石墨烯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海伟;任文杰;刘鸿雁;滕应;李丽娜
  • 通讯作者:
    李丽娜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滕应的其他基金

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固氮微生物组代谢转化机制
  • 批准号:
    42130718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土壤中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对多氯联苯的降解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37130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7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中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对多氯联苯还原脱氯的耦合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17124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菌根真菌-根瘤菌强化豆科植物的根际修复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0701080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