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喀斯特特有铁甲秋海棠复合群物种分化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It is still a worthy question o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genetic drift both 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Limestone karsts are the ideal study area for species divergence owing to their unique ecosystems, abundant plant diversity and high level of endemic taxa. As the 6th biggest genera in the world, Begonia L. is a representative group of plant within limestone karsts. Therefore, this project selects B. masoniana complex (including B. masoniana, B. nonggangensis, and B. liuyanii) as the studied taxa, which i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boundary of China and Vietnam and endemic to limestone karsts. The project is planning to assess the role of genetic drift by analyzing the divergence of RAD-seq and chloroplastid sequences (ndhA intron and rpl16), ascertain the role of selection by screening the potential genotype that related to selection by comparing the RAD-seq with transcriptome data, infer the contributions of drift and selection on phenotypic variance by directly compar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markers with that in traits. Forthermore, combining with these results we dry to discover the mechanism and causes of species divergence in the complex and hope that this project will offer the fundamental clue for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mechanism of the species divergence in the genus, and provide a case for the study of land island speciation of Southwestern Karst in China.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以及形态特征如何响应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压力,一直是生物学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独特,植被类型多样,是开展物种分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秋海棠属是世界第6大属,有极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是喀斯特地区的代表性类群之一。鉴于此,本项目选取喀斯特地区特有类群:铁甲秋海棠复合群(铁甲秋海棠、弄岗秋海棠和刘演秋海棠)为研究对象,利用RAD-seq和叶绿体片段比较种群遗传结构变化和种群历史动态,评估遗传漂变的作用;结合转录组数据筛选RAD-seq序列中与选择相关的潜在基因型,评估自然选择的作用;通过同质园栽培,评估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对数量形态特征的影响;进而揭示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铁甲秋海棠复合群遗传分化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推测喀斯特地貌物种分化的可能模式。本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了解秋海棠属物种多样化和物种分化机制,为喀斯特物种分化模式提供具体案例。

结项摘要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是生物学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独特,植被类型多样,是开展物种分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秋海棠属是世界第6大属,有极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是喀斯特地区的代表性类群之一。鉴于此,本项目选取喀斯特地区特有类群:铁甲秋海棠复合群(铁甲秋海棠、弄岗秋海棠和刘演秋海棠)为研究对象,对5个物种71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变异位点分析铁甲秋海棠复合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探讨喀斯特地貌物种分化模式。通过对广西秋海棠属的系统梳理、野外考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本项目的重要结果如下:(1)系统梳理并整理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84种,新增65种《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补充了特征集要和属下分组概况,相关研究结果以《广西植物志》秋海棠属增订发表于《广西植物》;(2)通过野外考察发现并发表了分布于越南的秋海棠属新类群吉婆岛秋海棠和分布于西藏的巨型秋海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PhytoKeys;(3)对铁甲秋海棠复合群以及外类群黑锋秋海棠共5个物种23个居群71个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2,711,146个SNPs位点;(4)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铁甲秋海棠复合群内各物种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铁甲秋海棠近交程度最高,同时,各物种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5)ABBA-BABA检测发现刘演秋海棠与弄岗秋海棠、彩纹秋海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6)重建群体历史结果显示铁甲秋海棠复合群可能受第四纪冰期影响导致物种分化,并受到近交衰退的威胁;(7)突变负荷分析显示铁甲秋海棠复合群存在有害突变。整体上,本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对广西产秋海棠属的系统调查,增加了对中越边境秋海棠属多样性的认知,揭示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铁甲秋海棠复合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有助于对喀斯特地区秋海棠属植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关键信息和背景资料。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complete plastid genome sequence of Begonia guangxiensis.
广西秋海棠质体基因组全序列
  • DOI:
    10.1080/23802359.2019.1681322
  • 发表时间:
    2019-10-24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Dong LN;Du XY;Zhou W
  • 通讯作者:
    Zhou W
Begonia catbensis (sect. Coelocentrum, Begon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ern Vietnam.
秋海棠 (Begonia catbensis)(腔心属,秋海棠科),越南北部的新种
  • DOI:
    10.3897/phytokeys.179.6581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PhytoKeys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Dong LN;Nguyen KS;Shui YM;Nguyen HQ;Xu WB;Nguyen XK
  • 通讯作者:
    Nguyen XK
《广西植物志》秋海棠属(Begonia L.)增订
  • DOI:
    10.11931/guihaia.gxzw20180501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广西植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莉娜;刘演
  • 通讯作者:
    刘演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分层视频组播应用中的全局视频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工程》, vol. 32, no. 11, pp. 150-155, 2006年6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莉娜;谭连生
  • 通讯作者:
    谭连生
中国西南特有翅茎草属的种间界定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莉娜;李德铢;王红;DONG Li-Na;LI De-Zhu;WANG Hong
  • 通讯作者:
    WANG Hong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董莉娜的其他基金

食用秋海棠对特殊土壤生境适应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36006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