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设备联合探测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对流云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437101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1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5.大气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Convective cloud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re gener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weather and even global climate subsystems. So it is quit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on the Plateau. However, the studies about microphysical evolution mechanisms for TP convective clouds are still very scarce. There is still not a suitable micro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under the unique thermal dynamic an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so fa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ainfall simulation over the plateau region is also poor. Accordingly, this project will employ a variety of devices observation data along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two-moment microphysics scheme simulations, calculate the cloud-rain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P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ir whole evolution processes, evaluate and establish a more suitable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o TP. In addition, we attempt to clarify the direct effects of cloud water to rain, supercooled water riming, ice nucleation, and latent hea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clouds, and investigate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of thes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to the evolution of clouds.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us a new idea on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icrophysical evolution mechanisms of convective clouds, and are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over TP.
青藏高原对流云系是联系区域天气乃至全球气候各子系统的纽带,在高原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针对高原对流云内部微物理机制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更还没有一个适用于高原特有环境条件下的对流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高原地区的降水模拟也较差。因此,本项目提出利用之前从未在青藏高原使用过的多种新型设备联合探测资料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分析高原对流云在发展演变全过程的云雨水转换效率;评估、改进方案中的雨滴谱参数及与雪/霰有关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一个较适用于高原对流云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云雨水转化、过冷水淞附、冰晶核化、相变潜热等微物理过程在对流云发展演变中的直接作用,探讨其通过影响云中水汽、云水/过冷云水而导致其他微物理过程改变的间接反馈作用。该成果有望成为揭示对流云演变机理的一种新解释,并期待能对高原对流云降水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结项摘要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及热动力条件致使高原对流云活动频发。由于云微物理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加之高原环境的特殊性,针对高原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演变机制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更没有一个适用于高原环境下的对流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高原地区的降水模拟也较差。本项目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云降水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对流云发展演变全过程的云微物理特征。通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云微物理方案与WRF耦合模式(WRF-CAMS),比较了模拟的雷达反射率与云雷达、偏振雷达探测,评估了WRF-CAMS模式模拟的有效性。通过敏感性试验,改进并获得了一个较适用于高原特有环境的对流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利用改进方案分析了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在对流云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探究了高原对流云降水发展演变的内部微物理机制。.结果发现:高原弱对流云降水虽然以冰云过程为主,但暖雨过程亦十分重要,尤其在降水中心,其贡献甚至超过冷雨过程。增大云滴凝结率,将导致降水率显著增加,暗示云滴凝结在弱对流降水中的关键作用。改进的WRF-CAMS云微物理方案的高分辨率(600米)模拟指出:高原对流云中的过冷水含量丰富,冰晶的支配过程为冰晶凝华及冰雪自动转化,凇附过冷云水是雪/霰粒子最重要的增长方式,霰粒子的重力沉降及融化过程决定了地面的降雨,而雪融化的贡献非常小。在高原对流发生前期,云中水汽主要来自地面的蒸发,并会出现水汽的自循环过程,而在对流发展时期,总水汽通量辐合支配着云中的凝结、凝华过程。该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原对流云微物理模式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高原对流云微物理演变机理的认识。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upling spectral-bin cloud microphysics with the MOSAIC aerosol model in WRF-Chem: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for marine stratocumulus clouds
将谱仓云微物理与 WRF-Chem 中的 MOSAIC 气溶胶模型耦合:海洋层积云的方法和结果
  • DOI:
    10.1002/2016ms000676
  • 发表时间:
    2016-09-01
  • 期刊: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 影响因子:
    6.8
  • 作者:
    Gao, Wenhua;Fan, Jiwen;Ghan, Steven J.
  • 通讯作者:
    Ghan, Steven J.
A study of cloud microphysic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by radar observations and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s
利用雷达观测和云解析模型模拟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和降水
  • DOI:
    10.1002/2015jd02419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enhua Gao
  • 通讯作者:
    Wenhua Gao
Comparing and Merging Observation Data from Ka-Band Cloud Radar, C-Band 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and Ceilometer Systems
比较和合并Ka波段云雷达、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和云高仪系统的观测数据
  • DOI:
    10.3390/rs9121282
  • 发表时间:
    2017-12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Liu Liping;Ruan Zheng;Zheng Jiafeng;Gao Wenhua
  • 通讯作者:
    Gao Wenh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广域次声传感器阵列网络系统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微计算机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门春莲;高文华;冯浩楠;杨亦春
  • 通讯作者:
    杨亦春
极大算子的加权BLO估计(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数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寅生;高文华
  • 通讯作者:
    高文华
基于PCA-BP融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文华;罗新辉;胡泽涛
  • 通讯作者:
    胡泽涛
超强台风“威马逊”(2014)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与对比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气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琳;端义宏;高文华;张兴海
  • 通讯作者:
    张兴海
中世纪暖期豫北地区水灾灾害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自然灾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开封;高文华;赵延粉;武广洋;潘燕芳;陈英勇
  • 通讯作者:
    陈英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高文华的其他基金

基于大涡模拟的孤立深对流云过程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大涡模拟的孤立深对流云过程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2275082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云微物理过程对华南前汛期暴雨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775131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