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根际微界面对砷富集的调控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134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1.环境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Submerged macrophytes, at the bottom of the food chain,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to accumulate As and to act as phytofiltrators of As-contaminated water. Rhizosphere is the great important interface of plants, soil and microbial. It formed the special oxidation-reduction heterogeneous micro-environment and took dramatic substance cycle such as exchange, degrad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substances. To investigate the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arsenic-contaminated water by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simulation system “submerged macrophytes - sediment - water” was established. Solution culture and a motorized microprofil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microsensors were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DO, pH, Eh in rhizosphere microzon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By monitoring variation of DO, pH, Eh in rhizosphere microzone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rhizosphere micro-interface on As accumulation by submerged macrophytes. Rhizobox and quick-freezing were used to collect rhizosphere sediment samples in micrometer scale. By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arsenic speciation in rhizosphere microzone and analysing of arsenic speciation conversion process, the project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izosphere environment factor and the sediment As cycle, and revealed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s rhizosphere process for As cycle.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to control the arsenic pollu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 and animals.
沉水植物处于食物链的底端且对水环境中的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沉水植物根际的氧化-还原微界面是调控沉水植物富集元素及沉积物中元素不同形态间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本项目以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建立“沉水植物-沉积物-水体”生态修复模拟平台,通过水培实验及高分辨率微电极技术,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沉水植物根际微界面环境中溶解氧(DO)、pH、Eh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物种根际微环境的差异、变化对其富集砷的影响,揭示沉水植物根际微界面对其富集砷的调控机制;利用多隔层三室根箱培养技术及快速冷冻法,在毫米级微域内探讨沉水植物根系生长对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揭示沉水植物根系对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这为正确认识和利用沉水植物控制水体砷污染,保障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支撑。

结项摘要

沉水植物能有效的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其在污水净化方面的潜力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际是影响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及重金属形态迁移转化最为活跃的区域。研究根际微环境及其变化对沉水植物砷富集的影响,对正确认识和利用沉水植物控制水体砷污染,保障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几种常见的沉水植物研究结果表明:砷污染区沉积物中砷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残渣态;水生植物的根际效应对沉积物中砷形态影响显著,即沉积物中的砷在植物的作用下,可从晶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非晶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向强交换态、弱交换态砷转变,从而使得沉积物中的砷易被植物所富集,这种影响可能与植物的根际效应改变了土壤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关;沉水植物对砷的吸收随时间的增加及外源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时间和外源砷浓度是影响苦草砷浓度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处理时期苦草中砷浓度与外源砷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草中砷浓度与外源砷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根际微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沉水植物砷富集变化的重要原因,而硫是植物必须营养元素之一,含硫物质在砷的转运、解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施用一定量(<30 mg/L)的硫能显著促进砷在沉水植物中的积累,提高沉水植物对砷的耐受性。因此,利用沉水植物对砷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控水体中硫水平来增加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砷的吸收,从而提高修复效率;植物对元素的富集不仅与植物种类有关,还与元素性质、外界环境中共存离子的浓度等因素有关。不同沉水植物中As、Cd、Pb、Ca元素之间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中Cd、As、Pb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但都与Ca负相关,这可能是沉水植物对Cd、As、Pb的吸收转运机制与Ca元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主要受外界环境影响,而Ca为植物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植物。因此,在利用沉水植物监测和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时,应深入研究沉水植物富集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砷在农作物中的累积及其耐受机制研究综述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11.02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冯涛;陈章;李志贤;陈远其
  • 通讯作者:
    陈远其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8.02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远其;张煜;陈国梁
  • 通讯作者:
    陈国梁
苦草对砷的富集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冯涛;李志贤;陈章;徐建明;王海华;向言词;余光辉;朱佳文
  • 通讯作者:
    朱佳文
In situ formation of AgNPs on S-cerevisiae surface as bionanocomposites for bacteria killing and heavy metal removal
在酿酒酵母表面原位形成 AgNP 作为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杀菌和去除重金属
  • DOI:
    10.1007/s13762-017-1261-y
  • 发表时间:
    2017-08-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Chen, Z.;Li, Z.;Feng, T.
  • 通讯作者:
    Feng, T.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cadmium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lotus seedpod-derived biochar at two pyrolytic temperatures
两种热解温度下莲蓬生物炭吸附水溶液中镉的特性及机理
  • DOI:
    10.1007/s11356-018-1460-1
  • 发表时间:
    2018-04-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Chen, Zhang;Liu, Tao;Feng, Tao
  • 通讯作者:
    Feng, T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国兽类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 DOI:
    10.16829/j.slxb.15052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兽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保国;侯荣;张河;陈国梁;方谷
  • 通讯作者:
    方谷
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器物的来源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叶晓红;任佳;许宏;陈国梁;赵海涛
  • 通讯作者:
    赵海涛
具有混合时变时滞的不确定马尔科夫跳变系统中立无源滤波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系统科学与数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国威;庄光明;夏建伟;孙伟;陈国梁
  • 通讯作者:
    陈国梁
钾离子影响下凝血酶适配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分析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章;陈国梁;李志贤
  • 通讯作者:
    李志贤
RNAi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91-9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国梁;张金文(通讯作者);王
  • 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