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304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08.岩石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idespread outcrop of Neoproterozoic mafic-ultra mafic rocks.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ir petrogenesis as well as the Neoproterozoic evolution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the nature and thermal state of the mantl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elt during Late Mesozoic. Recently, several Late Jurassic (152 Ma) and Early Cretaceous (136-130 Ma) mafic intrus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Baotan area, northern Guangxi,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during our preliminary field work and zircon U-Pb dating. This new finding suggests the probable presence of multi-episodes mafic magmatism during Late Mesozoic in the inland South China Block. This project aims to study these Late Mesozoic mafic rocks in the Baotan area. Comprehensive geochronology, petrological and major,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as well as in-situ mineral geochemical analysis will be carried out on these Late Mesozoic mafic rocks. The new results will help reveal the multiple stages of Late Mesozoic mafic magmatism, examine the magmatic sources and petrogenesis, constrai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rmal state of Late Mesozoic mantle beneath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 of the western Jiangnan Orogen as well as the whole South China Block.
江南造山带西段以广泛出露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特征。前人对其成因及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的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研究。然而,对该带在中生代“再活化”时期的地幔性质及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注和研究则非常少。最近,申请者在该段桂北地区首次发现了若干晚侏罗世(152 Ma)和早白垩世镁铁质岩体(136-130 Ma),揭示在华南内陆的桂北地区也存在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活动,并且可能是多期次的。鉴于这一新的地质现象的发现,本研究拟以这些晚中生代镁铁质岩石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多种高精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岩石主微量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若干重要矿物(如辉石、角闪石、磷灰石、锆石)的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来约束该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活动的期次、揭示岩浆源区特征和岩石成因,探明晚中生代地幔源区性质和热状态,从而帮助理解江南造山带乃至整个华南内陆晚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结项摘要

本项目在广西的宝坛,巴马和隆林地区发现了多期次的中生代岩浆活动。第一期是 260-264 Ma的镁铁质岩石;第二期是130-135Ma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对二者进行了详细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岩浆源区,并揭示了深部岩浆活动动力学机制,对华南中生代的地质演化提出了新的证据。. 巴马和隆林地区的几个镁铁质侵入体主要由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这些镁铁质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范围为260 Ma-264 Ma,与峨眉山大型火成岩省的喷发同期。这些岩石都具有似OIB的土元素模式,但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上显示了负的的Nb-Ta-Zr-Hf异常。这些镁铁质样品的锆石Hf同位素略有亏损,εHf(t)值为正,表明地幔源区相对亏损。这些样品的正εHf(t)值和负Zr、Hf异常与地壳混染不相符。相反,所有具有OIB样特征和负Nb-Ta-Zr-Hf异常的岩石(类似于弧岩浆),他们的εHf(t)值与ELIP的其他产物相比相对较低,可能与地幔源区中的俯冲物质一致。考虑到镁铁质岩石的同位素特征略有亏损,富集物质可能来自新俯冲板块(如古生代-古特提斯洋板块)。回顾世界上许多LIP,如西伯利亚圈闭和塔里木LIP,它们在俯冲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地幔柱演化。这一巧合表明,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可能会扰乱深部地幔的热平衡,导致峨眉山地幔柱的形成。. 此外,在宝坛,高邦和文得地区也发现了一批早白垩世的镁铁质岩石。对这些镁铁质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和锆石Hf–O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它们的岩石成因和地幔组成,并为重建晚中生代华南地块内部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新的窗口。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镁铁质的年龄为131±2 Ma至136±2 Ma,这是钦-杭带西部早白垩世镁铁质岩浆作用的第一批数据。这些镁铁质岩石显示钙碱性成分、弧岩浆的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低锆石εHf(t)值,为−9.45至−6.17、高δ18O值,为+5.72至+8.09‰,以及低的全岩εNd(t)值,为−14.27至−9.53。这些数据表明,所研究的镁铁质岩石来自新元古代俯冲期间交代的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因此,这些镁铁质岩石的出现表明,在钦-杭带西部中生代晚期的伸展环境中,新元古代俯冲物质重新活化。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ew identif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 Cretaceous mafic rocks in the interior South China Block.
华南地块内陆早白垩世基性岩的新认识及意义
  • DOI:
    10.1038/s41598-021-91045-1
  • 发表时间:
    2021-05-31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Su HM;Jiang SY;Shao JB;Zhang DY;Wu XK;Huang XQ
  • 通讯作者:
    Huang XQ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江西铜坑嶂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孙嘉;毛景文;谢桂青;曾载淋;苏慧敏;柳勇
  • 通讯作者:
    柳勇
高脂饮食对幼鼠生长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鸿;张知新;苏慧敏;于长安;李自茹;刘应科;赵秋玲;杨晔;程盼贵
  • 通讯作者:
    程盼贵
绵羊乳腺特异表达hALR基因载体的构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2003 34(6) 653—65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玉珍;扈廷茂;扈会平;陈明杰;苏慧敏
  • 通讯作者:
    苏慧敏
米饭中关键风味化合物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苗菁;苏慧敏;张敏
  • 通讯作者:
    张敏
稻米加工对米饭风味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敏;苏慧敏;王子元
  • 通讯作者:
    王子元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苏慧敏的其他基金

碱性花岗岩型矿床稀有稀土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巴尔哲矿化球粒花岗岩为例
  • 批准号:
    4227306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北武夷地区梨子坑盆地与Pb-Zn成矿关系密切的晚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
  • 批准号:
    41503019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