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对银屑病Treg和Th17信息传导和转录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0122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1202.皮肤免疫性疾病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that Treg/Th17 and related cytokines were shown differently between guttate and plaque psoriasis. The weakened inhibitory function of Treg for Th17 plays a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soriasis.It has been shown that NF-κB reg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IL-1β and IL-6) and anti-inflammatory (p53) cytokines. Stat3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NF-κB-induced genes. Sirt1, Class Ⅲ histone/protein deacetylase, has been shown their co-localization with Foxp3 in the nucleus, and reduced the function of Treg. However, Whether Sirt1 control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ive function of Th17 by the Sirt1-Stat3-NF-κB-p53 pathway and influences Treg producing IL -17 has to be elucidated. In this study we will firstly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irt1 on Treg and Th17 and the impact of Sirt1 on the inhibitory function of Treg for Th17 in guttate and plaque psoriasis. Secondly, we will analyze the effect of Sirt1 inhibitor on the Treg/Th17 produing IL-17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17 and keratinocyte, and analyze the alteration of phosphorylated and acetylated NF-κB, Stat3 and p53 levels. Our purpose is to approach the immuno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irt1 in psoriasis, and provide the new target for treating psoriasis.
前期研究表明Treg/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斑块状和点滴状银屑病间存在差异,Treg对Th17抑制减弱在银屑病发生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F-κB调控促炎(IL-1β和IL-6)和抗炎细胞因子(p53)的产生,Stat3可抑制NF-κB诱导基因的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与Foxp3共定位于胞核,可降低Treg细胞的功能,但对Treg产生IL-17及是否通过Sirt1-Stat3-NF-κB-p53通路调控Th17的分化及效应功能尚待阐明。本研究首先检测斑块状和点滴状银屑病中Sirt1在Treg和Th17上的表达及对Treg抑制Th17的影响;然后分析Sirt1抑制剂对 Treg/Th17产生IL-17及对Th17与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分析NF-κB、Stat3和p53磷酸化和乙酰化水平的改变。以探讨Sirt1在银屑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为银屑病治疗引入新的靶点。

结项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由Th1和Th17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缺陷导致效应性T细胞的过度增殖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相关。但我们的研究发现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Foxp3+Treg细胞是增加的,因此提出是否银屑病皮损中Foxp3+Treg细胞在炎症状态下转变成了分泌IL-17的细胞的假说,并想进一步探讨Sirt1在这一转变过程的作用机制。但与设想不一致的是通过免疫荧光双染技术发现银屑病皮损中Foxp3+细胞几乎不表达IL-17,这与体外研究的结果不一致。银屑病斑块状皮损中IL-17主要由肥大细胞产生,点滴状皮损中IL-17部分由CD4+T细胞产生,这与前期研究点滴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产生IL-17的CD4+T细胞比例增加是一致的。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皮损和外周血中产生IL-17的细胞主要都是FcεRI+的细胞,这提示IgE-FcεRI通路可能参与IL-17的产生。因此,我们研究了IgE和FcεRI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银屑病皮损中IgE+和FcεRI+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主要表达在CD32+抗原呈递细胞和Tryptase+肥大细胞上,ustekinumab成功治疗可显著降低皮损中IgE和FcεRI的表达。39%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总IgE增加,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成功治疗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总IgE的水平。IgE-FcεRI通路主要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为什么会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作用,两者在机制上有何异同。因此,我们进一步比较的IgE和FcεRI在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中的差异。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gE和FcεRI虽然较正常人高,但显著低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特异性IgE的阳性检测率在银屑病患者也显著低于特应性皮炎患者。体外实验发现粉尘螨抗原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银屑病患者PBMC中CD32+细胞产生IL-17,银屑病患者产生IL-17的CD32+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提示粉尘螨抗原可能通过CD32分子介导IL-17信号通路参与银屑病发生。该项研究发现在国内外还未见相关报道,且临床上银屑病患者接触粉尘螨抗原后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申请面上基金深入探讨粉尘螨抗原通过CD32分子介导IL-17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D39和CD73在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现代免疫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凌;颜克香;钱辉;黄一可;方栩;黄琼
  • 通讯作者:
    黄琼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颜克香的其他基金

ADAM17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V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173420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ADAM17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V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IgE活化抗原递呈细胞IL-17信号通路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 批准号:
    81773322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