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选育群体基因组中选择信号筛查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挖掘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90236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902.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the genome of the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breeding population during the artificial selection process, we plan to compare the genome of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Huanghai No. 1” and the wild population to identify the selective signatures. Since the complete reference genome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has not yet been released, it is necessary to assemble a simple reference genome using long-read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data,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coordinate for subsequent comparison and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notate the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transcriptome by comparison with some databases. We then calculate the population genetic indicators and detect selective sweeps to filter the selected regions. We will identify the related genes basing on the sequence of the selected regions and speculate on the trait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t. We then perform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on some suspicious sites or genes, and design molecular markers related to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s based on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ubsequent breeding work and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为了探究中国对虾选育群体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基因组上的变化,我们计划将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进行基因组水平的比对,找出可能受到选择的区域。由于中国对虾的完整参考基因组还未发布,需先利用长片段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一个简略的参考基因组,以此作为参考坐标进行后续的比对和计算;另对中国对虾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通过与各数据库比对,对中国对虾转录组进行全面注释。计算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标,寻找选择性清除,鉴定选择信号。基于中国对虾转录组注释信息,根据受选择区域的序列识别对应的基因,并推测可能与之相关联的性状。我们将对一些可疑的位点或基因进行功能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设计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便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依据,加快育种进程。

结项摘要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虾类,经济价值很高,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海水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中国对虾人工选育计划自 1997年开始实施,进行了中国对虾优良性状人工持续选育,至2003年,选育后的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而成的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为了探究中国对虾选育群体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基因组上的变化,我们首先利用 Pacbio和Hi-C平台进行长片段高通量测序来组装中国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挂载到43条染色体上,并进行全面注释。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将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进行基因组水平的比对,基于两群体之间的SNP计算群体分化指数(Fst)、核酸多态性(π)等指标,寻找选择性清除,根据这些指标找到“黄海1号”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可能受到选择的区域,并对该区域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探索选育群体“黄海1号”在人工选择过程中基因组上的改变与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与野生中国对虾相比,商业品种“黄海1号”在与代谢、光传导和神经系统相关的基因上检测到选择信号,证明中国对虾生长、视觉和行为在选育过程中受到了人工选择。通过计算雌雄群体基因组之间的Fst,观察到7号染色体上从34至37 Mb区段分化指数明显升高,我们将7号染色体作为候选性染色体。我们对重测序数据经过一系列筛选,最终组装获得了363个候选雌性特异性片段。进一步验证后获得3个性别特异的分子标记,其特异引物在4个不同群体中检出率为100%,建立了基于PCR和凝胶电泳技术的中国对虾高效遗传性别鉴定技术。中国对虾高质量基因组的构建为进一步分析重要生物学过程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选育群体选择信号分析结果为中国对虾新种质创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性别分子标记的开发为明确中国对虾性别分化机制和建立性别控制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Improved genome assembly of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suggests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组装的改进表明在进化和驯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
  • DOI:
    10.1111/1755-0998.13463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 影响因子:
    7.7
  • 作者:
    Wang Qiong;Ren Xianyun;Liu Ping;Li Jitao;Lv Jianjian;Wang Jiajia;Zhang Haien;Wei Wei;Zhou Yuxin;He Yuying;Li Jian
  • 通讯作者:
    Li Jian
基于两种对虾参考基因组的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区域初步探查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水产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琼;李健;何玉英
  • 通讯作者:
    何玉英
Conjoint Analysis of SMRT- and Illumina-Based RNA-Sequencing Data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Provides Insight Into Sex-Biased Expression Genes Involved in Sexual Dimorphism
基于 SMRT 和 Illumina 的中国明对虾 RNA 测序数据的联合分析提供了对参与性别二态性的性别偏向表达基因的见解
  • DOI:
    10.3389/fgene.2019.01175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Frontiers in Genet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Wang Qiong;He Yuying;Li Jian
  • 通讯作者:
    Li Jian
Evidences of Z- and W-Linked Regions on the Genome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中国明对虾基因组 Z 和 W 连锁区域的证据
  • DOI:
    10.3389/fmars.2021.743727
  • 发表时间:
    2021-08
  • 期刊: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Wang Qiong;Lv Jianjian;Ren Xianyun;Wang Jiajia;Jia Shaoting;He Yuying;Li Jian
  • 通讯作者:
    Li Ji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胃内尿素酶阳性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影响
  • DOI:
    10.13350/j.cjpb.18020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长城;熊妍;吴芳草;潘科;张永宏;刘芳;崔古贞;朱莉;王琼;印琳;陈峥宏
  • 通讯作者:
    陈峥宏
Designed of bifunctional Z-scheme CuSnO3@Cu2O heterojunctions film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reduction and ultrasensitive sensing nitrobenzene
双功能Z型CuSnO3@Cu2O异质结薄膜的设计,用于光电化学催化还原和超灵敏传感硝基苯
  • DOI:
    10.1016/j.cej.2018.12.079
  • 发表时间:
    2019-04
  • 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影响因子:
    15.1
  • 作者:
    王琼;吴贤齐;张蕾
  • 通讯作者:
    张蕾
Microstructure and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pure titanium surface modified by double-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with Nb
Nb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纯钛表面显微组织及滑动磨损行为
  • DOI:
    10.1016/j.matdes.2013.05.061
  • 发表时间:
    2013-12
  • 期刊:
    Materials and Design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王琼;张平则
  • 通讯作者:
    张平则
校园人际谣言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22.03.01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琼;陈慧玲;胡伟;许存
  • 通讯作者:
    许存
高剂量单宁酸对小鼠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1-0860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亚伦;曾丽荣;刘雄;张铃;王琼
  • 通讯作者:
    王琼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