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火山区地震活动与岩浆作用关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405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4.地震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Wudalianchi volcanic field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latest eruption was about 300 years ago.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volcanic field. However, whether these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magmatism is still not clear. Seismic moment tensor solution and micro-earthquake location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and fluid migration, which is a crucial wa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and magmatism. In this study, we inverse the small earthquake moment tensors and detect micro-earthquakes jointly using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dense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tations, and attempt to get more reliable moment tensors and a more complete earthquake catalogue. The volume change of moment tensor solution and the patterns of micro-earthquakes migration with time are analyz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and magmatism.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present mag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Wudalianchi volcanic field,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volcanic risk assessment. The results can als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China Geophysical Reference Model.
五大连池火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最近一次喷发约在300年前。近年来,火山区存在有地震活动,这些地震活动是否与岩浆作用有关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地震矩张量解和微震迁移特征能够有效反映火山区的流体作用。本研究将固定台站与密集流动地震观测相结合,采用小震矩张量反演方法及波形模板匹配技术,获取火山区可靠的小震矩张量解和更为完备的微震目录,分析小震矩张量解中的体积变化分量,并探讨微震随时间的迁移特征。综合分析这两种研究结果,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区地震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关系,试图揭示火山区现今岩浆活动状态,从而为判定未来火山活动危险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项目研究结果也可为中国区域地震参考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结项摘要

本项目采用五大连池火山区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站连续观测波形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方法和微震关联技术获得133个微震事件,结果显示地震在整个火山区均有分布,并未发现围绕火山口的丛集分布特征;且在火山锥(格拉球山、卧虎山、笔架山、老黑山、火烧山)附近的地震事件表现出沿断裂北东向的展布特点。基于改进的小震矩张量反演方法获得2011年五大连池4.2级地震全矩张量解,其中双力偶成分占95%,为剪切破裂模式。进一步基于深源地震Moho面转换震相Sp,获取了五大连池火山区下方精细的Moho面结构,结果表明在五大连池火山区的下方Moho面表现出下凹的趋势,推测壳内岩浆囊的存在是Moho局部下沉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认为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微震事件与区域断裂密切相关,地震活动与壳内岩浆囊作用没有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特征分析
  • DOI:
    10.11939/jass.2019017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志国;梁姗姗;盛书中;张广伟;邹立晔;周元泽
  • 通讯作者:
    周元泽
The 2013 and 2017 Ms 5 Seismic Swarms in Jilin, NEChina: Fluid-Triggered Earthquakes?
2013年和2017年中国东北吉林省5级地震群:流体引发的地震?
  • DOI:
    10.1029/2019jb01864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Zhang Guangwei;Lei Jianshe;Sun Daoyuan
  • 通讯作者:
    Sun Daoyuan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 DOI:
    10.6038/cjg2021p039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志国;梁姗姗;张广伟;梁建宏;邹立晔;李旭茂;陈彦含
  • 通讯作者:
    陈彦含
基于密集台阵研究2019辽宁抚顺M2.4矿震震源参数
  • DOI:
    10.6038/cjg2021o012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冰;张广伟;焦明若;张志宏;舒梦珵
  • 通讯作者:
    舒梦珵
2019年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主震及中强余震(M_S≥4.0)的震源机制及其应力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姗姗;徐志国;盛书中;张广伟;赵博;邹立晔
  • 通讯作者:
    邹立晔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广伟;雷建设;梁姗姗;孙长青
  • 通讯作者:
    孙长青
太阳辐照绝对辐射计的精密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广伟;叶新;方伟;续志军;王凯
  • 通讯作者:
    王凯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热结构关系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张广伟
  • 通讯作者:
    张广伟
山西断陷带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成像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伟伟;雷建设;黄金刚;张娜;张广伟;张冰
  • 通讯作者:
    张冰
前郭Ms5.8和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宇;雷建设;张广伟;梁姗姗;孙长青;米琦;鲁明文;杜沫霏;张冰;田凡凡;何静;王健;吴宝峰;马晨;刘泽民
  • 通讯作者:
    刘泽民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