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水稻抑草圈形成的土壤微生物变化与调控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07044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5.群落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以化感水稻抑草圈这一特殊现象的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1)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提取土壤DNA,采用DGGE、T-RFLP技术,分析不同抑草圈中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2)土壤宏蛋白质组学研究:提取不同抑草圈中土壤总蛋白质,通过2D电泳分离获取差异蛋白质点,Q-TOF/MS/MS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质功能;提取土壤RNA,运用RT-PCR从反转录水平上验证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准确性;(3)土壤物质分析鉴定:提取不同抑草圈土壤物质,通过吸附富集分离,抑草活性跟踪,获得活性物质部;运用LC-MS及GC-MS分析活性部物质组成、结构与含量差异.综合以上结果,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拟合分析、进化描述等方法,分析抑草圈、土壤微生物种群、蛋白质功能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增强化感水稻抑草能力的有益土壤微生物种群、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为化感作用应用于田间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以土壤为载体,供体水稻和受体稗草在自然环境下共培,建立了“抑草圈”评价方法(Inhibiting Circle Method),通过田间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替代田间直播方法,大大缩短了传统方法的时间并克服了现有实验室方法存在的缺陷。以“抑草圈”方法中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根际土壤差异蛋白质组学以及水稻叶片和根系中4个主要代谢途径基因表达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了根际土壤物质成分和抑草作用分析。主要结果有:(1)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碳量及呼吸强度、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主要是酚酸及胺类碳源利用类型。(2)DGGE和T-RFLP结果显示,PI312777和Lemont根际土壤在真菌上差异不大而在细菌上差异较大。与化感潜力正相关的细菌,在PI312777中显著高于Lemont。在可鉴定的83种细菌中,病原菌有40种约占50%;其次是与碳代谢相关的微生物22种约占25%。(3)PI312777根际土壤蛋白质差异点为110个,Lemont为57个。PI312777有5个与逆境生理调节相关蛋白上调,4个与免疫相关蛋白下调,而在Lemont中与物质吸收转运相关的9个蛋白均上调表达。(4)PI312777叶和根中酚酸类代谢途径6个相关基因上调表达,上调倍数显著高于Lemont。PI312777根际土壤的抑草率为59.84%,显著高于Lemont的15.26%, PI312777根际土壤酚酸类提取物抑草作用达到42.2%,显著高于Lemont的10.0%。7种酚酸总量在PI312777为39.60 pmol/g土,是Lemont的3倍。.综上所述,化感水稻PI312777酚酸类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促使化感水稻合成并释放大量的酚酸类物质进入土壤,提升了根际土壤生理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以酚酸类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抑制了土壤中与营养循环相关的微生物,提高土壤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类型与数量,特别是土壤中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提高。微生物的变化使得化感水稻根际土壤中与逆境生理调节相关蛋白显著上调表达,并伴随着免疫相关蛋白的下调和物质吸收转运相关蛋白的缺失,形成了以根际土壤为核心的微生态环境,抑制杂草的生长,形成抑草圈。研究结果阐明了化感水稻抑草圈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层面的分子调控机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不同化感潜力水稻钾离子吸收动力学差异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斌;郭徐魁;周阳;徐志兵;何海斌;林文雄
  • 通讯作者:
    林文雄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proteomics in Crop Rhizospheric Soil
作物根际土壤宏蛋白质组学的表征
  • DOI:
    10.1021/pr100981r
  • 发表时间:
    2011-03-01
  • 期刊: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Wang, Hai-Bin;Zhang, Zhi-Xing;Lin, Wen-Xiong
  • 通讯作者:
    Lin, Wen-Xiong
Separation of allelopathy from resource competition using rice/barnyardgrass mixed-cultures.
利用水稻/稗草混合培养物从资源竞争中分离化感作用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7201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He HB;Wang HB;Fang CX;Lin ZH;Yu ZM;Lin WX
  • 通讯作者:
    Lin WX
Barnyard grass stress up regulates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allelopathic rice
稗草胁迫调节化感水稻中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DOI:
    10.1016/j.jplph.2012.06.018
  • 发表时间:
    2012-11-15
  • 期刊: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 影响因子:
    4.3
  • 作者:
    He, Haibin;Wang, Haibin;Lin, Wenxiong
  • 通讯作者:
    Lin, Wenxiong
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化感效应与产量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海斌;俞振明;何海斌;郭徐魁;黄锦文;周阳;徐志斌;林文雄
  • 通讯作者:
    林文雄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化感水稻PI312777苗期根系分泌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l6(12): 2383-2388, 200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海斌;林文雄等
  • 通讯作者:
    林文雄等
田间直播下化感水稻抑草作用与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动态分析
  • DOI:
    10.3724/sp.j.1145.2017.07002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奇;王海斌;李立;陈尧;李家玉;方长旬;何海斌
  • 通讯作者:
    何海斌
不同化感水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萜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l6(4): 732-736, 200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海斌;林文雄等
  • 通讯作者:
    林文雄等
稻田土壤中抑草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农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奇;梁友谊;胡文文;李家玉;杨特;林晓丹;何海斌
  • 通讯作者:
    何海斌
稻/稗共培抑草圈法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筛选化感潜力水稻品种
  •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0.0706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家玉;李立;冯常青;张清旭;张伟彬;何海斌
  • 通讯作者:
    何海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海斌的其他基金

稗草根系分泌物中水稻化感作用诱导成分分析及其诱导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1370380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