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射流流场结构测试与离散颗粒模型的建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0409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402.油气开采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Abrasive jet was widely used in gas control, petroleum exploitation, machinery processing. Abrasive jet flow field structure evolution was the basis research for various areas. Recentl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for the problem.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required more knowledge of abrasive jet flow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revealed some deficiencies. The force on abrasive is always simplified or use two-fluid model to simulate the abrasive jet,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abrasive particles was been neglected. The project would develop the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of abrasive jet with micro measurements of PIV. With the micro measurements of PIV, trajectory of the abrasive particles and the flow field around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collision will be studied, and the collision model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test results could verify and optimize the collision model. The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of abrasive jet would be developed by combining collision model and abrasive force, for example viscous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pparent mass forc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Basset, Magnus. To achieve immediate structure of two-phase flow and detailed velocity and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law of hydraulic parameters, nozzle structure and abrasive attribute, PIV measurement will be launched. The test results could verify and optimize the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of abrasive jet.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磨料射流被广泛用于瓦斯治理、石油开采、机械加工等领域。作为基础研究,学者对磨料射流流场结构演变规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磨料射流流场结构演变规律的认识有了更高要求,前期研究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学者多对磨料受力进行简化或将离散相简化为拟流体,忽略了磨料颗粒之间的碰撞。为此本项目提出利用PIV细观测量作为切入点建立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的新思路。利用PIV细观测试,获得磨料颗粒碰撞前后运动轨迹及周围流场的变化,建立磨料颗粒碰撞模型,并利用测量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在考虑粘性阻力、视质量力、压强梯度力、Basset力、Magnus力等的作用下并结合碰撞模型建立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对磨料射流进行PIV测量,以期望获得直观的两相流场结构,并分析水力参数、喷嘴结构、磨料属性等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此对离散颗粒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对推动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磨料射流被广泛用于瓦斯治理、石油开采、机械加工等领域。作为基础研究,学者对磨料射流流场结构演变规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磨料射流流场结构演变规律的认识有了更高要求,前期研究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为此本项目提出利用PIV细观测量作为切入点建立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的新思路。项目采用PIV技术结合自主编程设计的磨料中心识别程序,实现非接触式测试手段下磨料速度测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磨料射流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直线段长度有利于提高磨料出口速度,增加收敛段长度磨料速度增幅不大,而收敛角较大时液相在收敛段后半段加速过于剧烈,导致磨料颗粒加速滞后而磨料出口速度降低;建立了磨料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磨料分布随靶距及喷嘴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靶距的增加,磨料分布的标准差线性增加,表明其增长趋势与射流宽度增长趋势一致,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直线段的长度和收敛段长度,均能使得磨料分布更为集中,而随着收敛角的增大磨料分布更为分散;利用PIV细观测试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磨料颗粒撞击壁面实验,研究了撞击角、垂直壁面速度比、碰撞恢复系数、摩擦系数等参数随撞击角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表面粗糙度对磨料回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表面粗糙度的磨料颗粒碰撞模型;在实时对比插值法分析阻力系数且考虑巴西特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磨料轴向运动微分方程,结合磨料颗粒碰撞模型,建立了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获得磨料颗粒加速全过程中的流场信息,与PIV流场测试结果吻合较好,理论值与实验均值偏差0.18m/s,实验值标准差3.81-4.22m/s;建立了磨料侵彻过程的差分模型,结合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获得的磨料信息,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磨料射流冲蚀钢板的体积,与冲蚀实验非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磨料射流离散颗粒模型的合理性。本项目可为磨料射流喷嘴结构优化、打击力计算、下向孔排渣等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0)
Optimal Nozzle Structure for an Abrasive Gas Jet for Rock Breakage
用于岩石破碎的磨料气体射流的最佳喷嘴结构
  • DOI:
    10.1155/2018/945717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Geofluids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Yong Liu;Juan Zhang;Tao Zhang;Huidong Zhang
  • 通讯作者:
    Huidong Zhang
The law and mechanism of dynamic methane diffusion from coal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不同含水率煤颗粒甲烷动态扩散规律及机理
  • DOI:
    10.1007/s12517-019-4919-6
  • 发表时间:
    2019-12
  • 期刊: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Yanwei;Feng Guanzheng;Zuo Weiqin;Liu Mingju;Mitri Hani S.
  • 通讯作者:
    Mitri Hani S.
Macro/microbehavior of shale rock under the dynamic impingement of a high-pressur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et.
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动态冲击下页岩的宏观/微观行为
  • DOI:
    10.1039/c8ra07480a
  • 发表时间:
    2018-11-07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Huang F;Hu B
  • 通讯作者:
    Hu B
软硬煤瓦斯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富昌;抄隆霄;孙丽娟;刘彦伟
  • 通讯作者:
    刘彦伟
高寒缺氧矿区草原生态恢复探究——以青海省木里煤田为例
  • DOI:
    10.13827/j.cnki.kyyk.2020.02.02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矿业研究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段新伟;左伟芹;杨韶昆;刘彦伟;贾海林
  • 通讯作者:
    贾海林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前混合磨料射流磨料速度测试的新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左伟芹;卢义玉;刘明举;郝富昌;白亚鹏
  • 通讯作者:
    白亚鹏
蠕变条件下顺层钻孔抽采负压分布研究
  • DOI:
    10.13347/j.cnki.mkaq.2016.09.00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煤矿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白亚鹏;左伟芹;刘明举
  • 通讯作者:
    刘明举
典型软硬煤全孔径孔隙结构差异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彦伟;张帅;左伟芹;韩红凯;徐鹏
  • 通讯作者:
    徐鹏
基于有效分子自由程的纳米孔隙气体传输模型
  • DOI:
    10.13247/j.cnki.jcumt.00134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彦伟;贾浩杰;左伟芹;韩红凯;常平;苗健;魏建平;徐鹏
  • 通讯作者:
    徐鹏
基于蠕变效应的穿层钻孔封孔参数优化与试验研究
  •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7.01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钧祥;刘彦伟;任培良;韩红凯;左伟芹
  • 通讯作者:
    左伟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左伟芹的其他基金

“三低”煤层注热氮破水锁解堵增渗及强化抽采机理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三低”煤层注热氮破水锁解堵增渗及强化抽采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227418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