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旋标记喹啉类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7209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706.药物化学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n order to optimiz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ree quinoline-related chemotype of anticancer compounds, a diverse set of novel spin-labeled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based on quinoline chromophore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different protocols such as diverted total synthesis, bioisosteric replacement and privileged active scaffolds combined strategy. Cytotoxicity data from human cancer cell cultur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Simultaneously, the 3-5 representative highly active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toxic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assay of these synthetic compounds. Furthermore, the visualiz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critical transport pathway inside tumor is studi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biology, which is useful in guiding further design of potential novel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本项目拟以确立的3类喹啉类拓扑异构酶I (Top I )抑制剂分子骨架为修饰与结构优化目标,综合运用有机合成方法、电子等排原理、活性官能团导向设计等分子合成与优化操作,进行多样性自旋标记喹啉类 Top I 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研究,并结合细胞毒活性测试,分析探讨其构效关系;同时,以3-5个高活性化合物为供试药剂,开展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体内抗肿瘤活性与毒性评价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 “嵌合型”自旋标记化合物作为小分子探针进行后续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检测和示踪药物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分布以及与靶蛋白的作用方式,为进一步详细阐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及生物合理设计新型Top I 抑制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并仍呈上升态势。然而目前投放市场的多数药物在其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多药耐药性等问题,造成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或最终化疗的失败。因此,开展抗肿瘤药物创制与开发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本项目以寻找高效低毒、具有成药性的全新抗肿瘤喹啉类Top I 抑制剂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有机合成方法、电子等排原理、活性官能团导向设计等分子合成与优化操作继续开展了以喜树碱类生物碱、茚并异喹啉类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3 类分子骨架为先导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研究,发现了以喜树碱类衍生物WCN-21、WCN-171、WCN-215、WCPT-35以及茚并异喹啉类4d和苯并萘啶酮类X-22和X-26为代表的高活性化合物10余个,其对A-549、 HepG2、HCT116、A2780、Hela、 QBC和SW1990等多种抗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优异的抑制作用,且活性高于对照拓扑替康;并采用纳米技术有效改善了代表性高活性化合物WCN-21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其药效,降低其毒性。结合活性测试、构效分析与药效评价,进一步明晰了三类结构的构效关系及其其高活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谱与作用机制。同时,采用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技术,启发性构筑了全新6H-苯并吡喃并[3,4-b]喹啉类化学实体,其中部分化合物对肝癌HepG2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潜力,可作为抗肝癌药物先导模型进一步后修饰与结构优化开发。基于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和发现,可为开发利用喹啉类 top I 抑制剂先导骨架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为控制日益严重的肿瘤疾病提供候选新药剂。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7)
Biologically active quinoline and quinazoline alkaloids part I.
生物活性喹啉和喹唑啉生物碱第一部分
  • DOI:
    10.1002/med.21466
  • 发表时间:
    2018-05
  • 期刊: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 影响因子:
    13.3
  • 作者:
    Shang XF;Morris-Natschke SL;Liu YQ;Guo X;Xu XS;Goto M;Li JC;Yang GZ;Lee KH
  • 通讯作者:
    Lee KH
Design, semisynthesis and potent cytotoxic activity of novel 10-fluoro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新型10-氟喜树碱衍生物的设计、半合成和有效细胞毒活性
  • DOI:
    10.1016/j.bmcl.2017.09.012
  • 发表时间:
    2017-10-15
  • 期刊: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Yang CJ;Song ZL;Goto M;Hsu PL;Zhang XS;Yang QR;Liu YQ;Wang MJ;Morris-Natschke SL;Shang XF;Lee KH
  • 通讯作者:
    Lee KH
Biologically active quinoline and quinazoline alkaloids part II.
生物活性喹啉和喹唑啉生物碱第二部分
  • DOI:
    10.1002/med.21492
  • 发表时间:
    2018-09
  • 期刊: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 影响因子:
    13.3
  • 作者:
    Shang XF;Morris-Natschke SL;Yang GZ;Liu YQ;Guo X;Xu XS;Goto M;Li JC;Zhang JY;Lee KH
  • 通讯作者:
    Lee KH
Biologically active isoquinoline alkaloids covering 2014-2018.
2014 年至 2018 年生物活性异喹啉生物碱
  • DOI:
    10.1002/med.21703
  • 发表时间:
    2020-11
  • 期刊: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 影响因子:
    13.3
  • 作者:
    Shang XF;Yang CJ;Morris-Natschke SL;Li JC;Yin XD;Liu YQ;Guo X;Peng JW;Goto M;Zhang JY;Lee KH
  • 通讯作者:
    Lee KH
Design,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novel 7-substituted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incorporating piperazinyl-sulfonylamidine moieties.
包含哌嗪基磺酰脒部分的新型 7-取代喜树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细胞毒活性
  • DOI:
    10.1016/j.bmcl.2017.07.078
  • 发表时间:
    2017-09-01
  • 期刊: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Yang CJ;Song ZL;Goto M;Liu YQ;Hsieh KY;Morris-Natschke SL;Zhao YL;Zhang JX;Lee KH
  • 通讯作者:
    Lee K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新型喜树碱类药性分子的合成与杀螨活性
  • DOI:
    10.16801/j.issn.1008-7303.2017.001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农药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成丕乐;杨茜茹;朱高翔;宋子龙;韦志军;陈利标;陈海乐;张娜;刘映前
  • 通讯作者:
    刘映前
4-Isocyanopodophyllotoxins: valuable precursors for the synthesis of new podophyllotoxin analogues
4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emical Papers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刘映前
  • 通讯作者:
    刘映前
Benzophenone hydrazone sulfonylurea comp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二苯甲酮腙磺酰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映前;乌丹;闫莉婷;李中榜;南祥;杨柳;吴小兵;宋子龙;朱高翔
  • 通讯作者:
    朱高翔
鬼臼毒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药学学报,40(6):518~524,200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敦明;余向阳;刘映前;冯俊
  • 通讯作者:
    冯俊
A novel, stereoselective and practical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4-aminopodophyllotoxins
一种新颖、立体选择性且实用的 4 合成方案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emical Papers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刘映前
  • 通讯作者:
    刘映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映前的其他基金

融合多层次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天然源白叶藤碱类生物碱全新杀菌化学实体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研究
  • 批准号:
    2217704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源于天然源奎宁类生物碱的全新杀菌化学实体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研究
  • 批准号:
    21877056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7.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结构多样性合成策略进行喜树碱类生物碱的结构优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 批准号:
    3137197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杀虫构效关系及致不育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0800720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