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水汽冷凝微纳复合结构的性能调控与规模化制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520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12.微纳机械系统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fter millions of years of evolution, many creatures own micro/nano composite structures for excellent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Using these creatures for reference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of micro/nano compound structures for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excellent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is still unknown, and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for these micro/nano compound structures are seldom involved.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conduct a systematic research about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excellent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and heat transf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macro/micro morphology, etc, will be revealed. Then we will establish a theory model for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and evolution.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structure preparation and experimental test, we will carry out design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the bionic micro/nano compound structures, explore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cluding micro processing, nano etching/growth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realize performance control and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for bionic micro/nano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will strong promote the technologies of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in aerospac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etrochemical and other fields. The technologies can also be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nd alleviate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arid area. These will bring huge economic benefit and practical value.
水汽冷凝技术对于高效换热、冷凝收集水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生物表面研究具有水汽冷凝特性的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与性能调控逐渐成为了热点。然而,生物优异水汽冷凝特性形成机理尚不明了,涉及仿生微纳复合结构设计、优化和制造的研究也较少。本项目将系统深入研究生物表面优异水汽冷凝特性的产生机制,及该特性与材料组成、宏微观结构形态、尺寸等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水汽冷凝演化理论模型;通过生物特征测试、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进行仿生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探索集成了微/纳尺度加工、表面修饰的制造工艺,将结构制备和性能检验相结合,实现仿生水汽冷凝微纳复合结构的性能调控;通过简化工艺流程、采用现有成熟工艺替代等,开发规模化制造工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力推动水汽冷凝技术在航空航天、节能减排、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并可用于军事目的或缓解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进一步提高干旱地区水汽收集效率问题,引入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作为超亲水流道。借鉴大自然叶脉分形结构,设计了仿叶脉多级楔形超亲水流道结构,采用XRD、XPS、SEM、WCA等对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楔形角度、不同流道间距对水汽收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仿叶脉楔形超亲水流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水汽收集效率,主要体现在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结构本身的毛细作用可以直接吸附冷凝水滴,从而达到水汽收集效果,此外,当楔形流道形成水膜时,能够与其靠近的微液滴进行合并后自发定向移动,达到水汽效率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楔形流道由于超亲水氢氧化铜的超亲水特性,与基底形成显著的润湿性差异,由此导致超亲水流道迅速形成水膜,而由于边界压缩效应的存在,楔形的宽端与窄端呈现出不对称的拉普拉斯压力差。因此,在冷凝液滴与超亲水流道合并后将产生往宽度定向移动的效果,达到定向水汽收集的效果。该流道结构在定向驱动力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逆重力运输,体现出优异的定向移动特性,最大角度达到7度。此外,本项目将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作为感湿层,解决传统湿敏层容易沾水失效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QCM基底原位制备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工艺,搭建了基于QCM湿度传感器测试平台,测试了所制备的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石英晶体微天平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恢复时间、重复性、湿滞、选择性、稳定性和沾水自保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作为感湿层具有沾水自保护特性,能够在沾到水滴之后迅速自扩散与自蒸发,达到自保护的效果。超亲水氢氧化铜纳米线QCM湿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恢复时间快,重复性好,湿滞较小,气体选择性优异等特点。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仅实现了饱和湿度下借助仿叶脉结构实现水汽高效冷凝收集,还实现了低湿度条件下的水汽感知,拓展了超亲水界面的应用范围,为智能控湿奠定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u(OH) nanowires/graphene oxide composites based QCM humidity sensor with fast-response for real-time respiration monitoring
基于 Cu(OH) 纳米线/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 QCM 湿度传感器,可快速响应实时呼吸监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Han Fang;Guanglan Liao;Huan Liu
  • 通讯作者:
    Huan Liu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of carbon-based planar CsPbBr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a modified multistep spin-coating technique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通过改进的多步旋涂技术和界面工程提高碳基平面 CsPbBr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 DOI:
    10.1016/j.nanoen.2018.11.053
  • 发表时间:
    2019-02-01
  • 期刊:
    NANO ENERGY
  • 影响因子:
    17.6
  • 作者:
    Liu, Xingyue;Tan, Xianhua;Liao, Guanglan
  • 通讯作者:
    Liao, Guanglan
15% efficient carbon based planar-heter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a TiO2/SnO2 bilayer a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15%%20效率%20碳%20基%20平面异质结%20钙钛矿%20太阳能%20电池%20使用%20a%20TiO2/SnO2%20双层%20as%20the%20电子%20传输%20层
  • DOI:
    10.1039/c8ta00526e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影响因子:
    11.9
  • 作者:
    Liu Zhiyong;Sun Bo;Liu Xingyue;Han Jinghui;Ye Haibo;Tu Yuxue;Chen Chen;Shi Tielin;Tang Zirong;Liao Guanglan
  • 通讯作者:
    Liao Guanglan
Calibration of telecentric cameras with an improved projection model
使用改进的投影模型校准远心相机
  • DOI:
    10.1117/1.oe.57.4.044103
  • 发表时间:
    2018-04
  • 期刊:
    OPT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Kepeng Chen;Guanglan Liao
  • 通讯作者:
    Guanglan Liao
One-Step Mask-Based Diffraction Lithograph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3D Suspended Structures
用于制造 3D 悬浮结构的一步基于掩模的衍射光刻
  • DOI:
    10.1186/s11671-018-2817-6
  • 发表时间:
    2018-12
  • 期刊: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Tan Xianhua;Shi Tielin;Lin Jianbin;Sun Bo;Tang Zirong;Liao Guanglan
  • 通讯作者:
    Liao Guangl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圆片直接键合界面表面能测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半导体光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汤自荣;史铁林;王美成;史玉平;廖广兰;聂磊
  • 通讯作者:
    聂磊
基于UV光照的圆片直接键合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半导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晓辉;史铁林;汤自荣;刘世元;廖广兰;聂磊;马沧海
  • 通讯作者:
    马沧海
IsVIP:一种即时可重构虚拟仪器平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仪器仪表学报,2007,28(4):634-639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江滨;史铁林;来五星;尹新启
  • 通讯作者:
    尹新启
大型机电设备分布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求解策略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培林;史铁林;余佳兵;杨叔子
  • 通讯作者:
    杨叔子
托辊附近运动带材稳态构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铁林;熊烽;韩奉林;易朋兴
  • 通讯作者:
    易朋兴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史铁林的其他基金

基于原子级厚度MoS2薄膜的可见-红外双波段柔性光探测器件可控制备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向微超级电容的高性能三维复合微纳电极规模化制造方法
  • 批准号:
    91323106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基于硅模具的非晶合金三维微纳结构可控制备研究
  • 批准号:
    51175211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面向仿生分级多层微纳结构的跨尺度设计优化和制备新方法
  • 批准号:
    90923019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仿蝴蝶翅膀三维微纳结构制备技术研究
  • 批准号:
    50775091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型机电系统故障诊断的分布式智能与并行技术研究
  • 批准号:
    59405006
  • 批准年份:
    1994
  • 资助金额:
    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