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克拉通过渡带地震波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47408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407.地球内部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含地热学)
- 结题年份:2018
- 批准年份:2014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5-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乔成斌; 何静; 高占永; 强正阳;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Up to now, seismic studies related to the deep structure in the upper mantle transition zone (TZ) beneath craton or sheild are relatively poor. For example for Yangtze craton, there are highly debated about different patterns, which are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seismic observations. Unlike to deep structure under other typical cratons, Many seismic tomography studies indicate both high P-wave (Vp) and S-wave (Vs) anomalies in the upper mantle transition zone (TZ) beneath Yangtz craton, which is also characterized with strong lateral TZ variations. However, both upper mantle discontinuities at 410 and 660 km under Yangtze craton seem close to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global IASP91 model mapped by migrated receive function. To resolve the differences, we constrain the TZ structure both in Vp and Vs under Yangtz craton by using seismic profiles of triplicated waveforms. The triplication modeling can not only map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discontinuities at 410 and 660 km, but also present the detailed seismic TZ velocity structure. Data are collected by Chinese regional networks, portable seismic array which have finished or just deployed recently in the project of Chinese seismic arrays deployed by Chines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EA). A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 of Vs and Vp structures from same earthquakes can offer reliable constrains and aid in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rmal and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y, thus exploring seismic evidence for dynamic process involved in Yangtz craton.
克拉通或典型地盾下方过渡带的深部结构是否接近于全球标准模型存有争议。扬子地块作为我国元古宙克拉通的典型代表,关于其过渡带的深部结构的认识也缺乏详细的认识。层析成像研究显示其过渡带有明显的地震波高速异常,且其内部横向变化非常强烈。然而接收函数研究则表明其地幔间断面埋深接近于全球标准模型,暗示过渡带内无明显的低温异常。分歧的原因在于扬子克拉通尚缺乏大规模的天然地震观测研究,因而对其上地幔过渡带深部结构的分辨较低。本项目将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局固定台网,已有的流动台阵,以及最新启动的中国科学台阵探测项目流动台阵的观测资料,开展三重震相剖面波形模拟获取研究区过渡带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为研究扬子与周边青藏高原和华北块体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演化模式提供较为可靠的地震学证据。其次,结合印度地盾等已有观测资料,获取稳定大陆下方过渡带深部结构共同特征。
结项摘要
克拉通或典型地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具有巨厚的岩石圈地幔,然而巨厚岩石圈地幔下方的过渡带深部结构是否接近于全球标准模型,目前仍存有较大争议。扬子地块作为我国元古宙克拉通的典型代表,与毗邻的青藏高原和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紧密相连,因而其壳、幔结构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采用三重震相波形模拟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方位的三重震相剖面,获取研究区过渡带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从而为研究扬子与周边青藏高原和华北块体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演化模式提供较为可靠的地震学证据。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利用中国数字测阵台网记录到的台湾周边地区发生的两个中深源地震事件的观测资料,采用三重震相波形模拟的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东部地区上地幔的P波和S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410km深度附近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而过渡带底部速度结构无明显异常。另一方面,充分利用2011年-2014年“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台阵资料以及2007年-2009年布设的川西流动台阵数据,采用P波接收函数叠加成像的方法,获得了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缘的上地幔过渡带结构。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以西地区的410-km和660-km间断面均明显下沉,我们推测这两个间断面的下沉与上地幔顶部的低速异常有关,暗示红河断裂可能已切穿整个地壳,并向下延伸到上地幔顶部。其次,研究表明腾冲火山下方的过渡带厚度无明显异常,暗示腾冲火山的起源可能与俯冲的印度板块的撕裂有关。研究还发现在扬子克拉通西缘,即川滇菱形块体下方,过渡带厚度明显加厚约20km,推测可能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的拆沉有关。此外,在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的一些局部地区,发现过渡带厚度明显减薄。上述研究成果相继在JGR(2017)和地球物理学报(2018)上发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基于三重震相的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地幔波速结构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眭怡;吴庆举;张瑞青
- 通讯作者:张瑞青
Seismic images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Sino-Korean craton from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
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过渡带与中朝克拉通的纵波接收函数地震图像
- DOI:10.1016/j.tecto.2016.03.002
- 发表时间:2016-04
- 期刊: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2.9
- 作者:Ruiqing Zhang;Zhanyong Gao;Qingju Wu;Zhenxing Xie;Guangcheng Zhang
- 通讯作者:Guangcheng Zhang
中国东北地区下方660km间断面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高占永;张瑞青;吴庆举;张广成
- 通讯作者:张广成
日喀则城市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成果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歧焱;彭远黔;尼玛;高锦瑞;文升梁;张瑞青;吴庆举;吕国军;王燕
- 通讯作者:王燕
Upper mantle discontinuity structure beneath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Tibet: New constraints on the Tengchong intraplate volcano and signatures of detached lithosphere under the western Yangtze Craton
西藏东部和东南部的上地幔不连续结构:腾冲板内火山的新约束和扬子克拉通西部的脱离岩石圈特征
- DOI:10.1002/2016jb013551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 影响因子:3.9
- 作者:Zhang Ruiqing;Wu Yan;Gao Zhanyong;Fu Yuanyuan V.;Sun Lian;Wu Qingju;Ding Zhifeng
- 通讯作者:Ding Zhif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及周边地区地幔过渡带结构研究
- DOI:10.6038/cjg2021o0085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肖勇;张瑞青;况春利
- 通讯作者:况春利
松辽盆地地壳精细结构研究
- DOI:10.11939/jass.20210108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况春利;张瑞青;陈成锋;刘嘉栋
- 通讯作者:刘嘉栋
用面波方法研究上扬子克拉通壳幔速度结构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庆举;潘佳铁;张风雪;李永华;张瑞青;曾融生
- 通讯作者:曾融生
基于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和西北太平洋俯冲过渡带速度结构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国际地震动态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瑞青
- 通讯作者:张瑞青
四川攀枝花2008年8月31日M_S5.6地震震源深度的确定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国际地震动态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庆举;张瑞青
- 通讯作者:张瑞青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张瑞青的其他基金
东北地区地壳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 批准号:41874073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先驱波研究西南太平洋上地幔过渡带
- 批准号:40974061
- 批准年份:2009
- 资助金额:3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用混合算法研究上地幔过渡带内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的速度结构
- 批准号:40604009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27.0 万元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