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续)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097394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H3205.中药炮制
- 结题年份:2012
- 批准年份:2009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0-01-01 至2012-12-31
- 项目参与者:樊宏伟; 孙娥; 黄厚才; 沈红; 封亮; 丁晓瑜; 陆慧; 王静静;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在前一国家自然基金研究中,阐明了淫羊藿所含黄酮苷的吸收代谢存在差异,次级糖苷的吸收大于多级糖苷的吸收(宝藿苷Ⅰ>淫羊藿苷>朝藿定A,B,C)。在炮制"炙"过程中加热可以使淫羊藿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发生变化,即炮制使淫羊藿产生了更多的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如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因此,拟进一步阐明炮制后易于吸收黄酮的增加可转变成血药浓度的增加而表现为生物利用度提高。本项目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初步揭示淫羊藿吸收进入体内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采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比较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药动学差异,从而更系统深入的完善淫羊藿炮制机理的阐述。.本课题研究假说进一步完善为:炮制使淫羊藿产生了更多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提高了活性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疗效。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从药代动力学角度,采用血清药物化学法初步揭示淫羊藿吸收进入体内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并采用血药浓度法结合药理效应法比较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的药动学差异,从而进一步完善淫羊藿的炮制机理。.首次全面系统研究了淫羊藿中主要活性黄酮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B、C的体内代谢,阐明了其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主要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揭示了淫羊藿主要黄酮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规律。首次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研究淫羊藿中四种主要活性黄酮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C的代谢,探索斑马鱼用于中药黄酮类成分在体代谢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现有代谢研究提供一种成本低、化合物用量少、简单高效的新模型。.研究比较了淫羊藿苷、宝藿苷Ⅰ黄酮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宝藿苷Ⅰ的体内吸收优于淫羊藿苷,其生物利用度(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显著提高,平均驻留时间(MRT)明显延长。研究比较了淫羊藿生品、加热品和油炙品中宝藿苷Ⅰ和总黄酮的药动学差异,三者的Cmax、AUC等药动学特征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即加热促进了淫羊藿的体内吸收,而辅料羊脂油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淫羊藿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了淫羊藿的疗效。.从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吸收代谢角度进一步阐述炙淫羊藿的炮制机理为: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两个关键环节。淫羊藿炮制后,“加热”使淫羊藿主要活性黄酮的含量发生变化,产生更多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如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易于吸收的黄酮成分的增加可转化为血药浓度的增加进而表现为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同时炮制辅料“羊脂油”的加入能进一步提高淫羊藿黄酮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炙淫羊藿的疗效。.本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与交流论文37篇,其中SCI 13篇、ISTP 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其中授权3项;获各项奖励5项,包括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10人次,作大会分组报告2人次;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6名,造就了一批中药炮制和中药吸收代谢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其研究成果应用并收载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2个1类、5类中药新药开发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5)
会议论文数量(9)
专利数量(0)
Preparation of icariside II-phospholipid complex and its absorption across Caco-2 cell monolayers
淫羊藿苷 II-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跨 Caco-2 细胞单层的吸收
- DOI:10.1691/ph.2012.1110
- 发表时间:2012-04-01
- 期刊:PHARMAZIE
- 影响因子:1.6
- 作者:Jin, Xin;Zhang, Zhen-hai;Jia, Xiao-bin
- 通讯作者:Jia, Xiao-bin
淫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小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崔莉;孙娥;钱浅;樊宏伟;邹建军;贾晓斌
- 通讯作者:贾晓斌
淫羊藿饮片中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比较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孙娥;贾晓斌;金晓勇;王静静;陈彦
- 通讯作者:陈彦
Preparation of a nanoscale baohuoside I-phospholipid complex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absorp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evaluations.
纳米级保活苷I-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收测定:体内和体外评价
- DOI:10.2147/ijn.s35965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影响因子:8
- 作者:Jin X;Zhang ZH;Sun E;Qian Q;Tan XB;Jia XB
- 通讯作者:Jia XB
Role of intestinal hydrolase in the absorption of prenylated flavonoids present in Yinyanghuo.
肠水解酶在阴阳火中异戊二烯黄酮吸收中的作用
- DOI:10.3390/molecules16021336
- 发表时间:2011-02-01
- 期刊: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
- 影响因子:--
- 作者:Chen Y;Wang J;Jia X;Tan X;Hu M
- 通讯作者:Hu M
共 27 条
- 1
- 2
- 3
- 4
- 5
- 6
其他文献
赤芍萜苷组分抗缺血缺氧损伤的代表性成分的发现与验证
- DOI:10.16438/j.0513-4870.2018-0437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药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封亮;柯仲成;汪刚;林传燕;石心红;贾晓斌
- 通讯作者:贾晓斌
基于斑马鱼M-Act/Tox一体化评价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思路与方法
- DOI:10.19540/j.cnki.cjcmm.20170928.004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茉;凌洁;陈颖;宋捷;孙娥;石子琪;封亮;贾晓斌;韦英杰
- 通讯作者:韦英杰
牡丹皮体外抑制AGEs生成及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娟;张明华;章丽;赵迪;袁嘉瑞;封亮;贾晓斌
- 通讯作者:贾晓斌
葛根素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探讨.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蕾;舒娈*;姚冬冬;贾晓斌;余嗣明*.
- 通讯作者:余嗣明*.
深部泥岩地层扭力冲击器钻井钻头优选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钻采工艺
- 影响因子:--
- 作者:侯子旭;李双贵;贾晓斌;邓文良;曾德智
- 通讯作者:曾德智
共 9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0
贾晓斌的其他基金
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形成机制的羊脂油炙淫羊藿增效机理研究
- 批准号:81274088
- 批准年份:2012
- 资助金额:7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ADME/Tox阐述淫羊藿炮制机理研究
- 批准号:30572372
- 批准年份:2005
- 资助金额:2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