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和叶片双白化突变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7169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Mutan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ies both in classical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In this study, a natural mutant was identified, which affects both seed and leaf color. Positional cloning will b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gene controlling seed and leaf color by using an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single cross between B73 and the heterozygous mutant. Consequently, the function of candidate gene will b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ic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for the kernel and leave structures, allelism test, transformation-mediated validation in maize, expression profiling,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e endosperm and leaf of both the wild type and the mutant will be RNA sequenced, and the coexpression regulation network of the target gene will be built. Finally,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andidate gene will be performed. All these studies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candidate gene in regulating the formation of seed color and chloroplast,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hloroplast and kernel chromoplastid in maize.
突变体是经典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重要的遗传材料。本研究以自然突变的玉米籽粒和叶片双白化突变体为材料,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和克隆同时控制玉米籽粒和叶片白化基因。利用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突变体籽粒和叶片的细胞结构;利用等位性测验、玉米转基因、时空表达模式、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等方法验证突变基因的功能;开展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胚乳和叶片的转录组测序,构建突变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分析突变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关系;阐明突变基因在玉米籽粒色素形成和叶片叶绿体建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玉米细胞器质体及叶绿体进化的分子机制。

结项摘要

萜类化合物,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生育酚、多种激素等,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scd突变体(seed carotenoid deficiency,籽粒类胡萝卜素缺陷突变体)基因。该基因SCD编码甲基赤藓糖-4-磷酸途径(methylerythritol-4-phosphatepathway,MEP)倒数第二步的关键酶,催化2-甲基赤藓糖-2,4环二磷酸(MEcPP)合成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HMBPP)。scd突变体的籽粒呈浅黄色,发芽后长成白化苗,并在三叶期致死。与野生型相比,scd突变体籽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这种SCD基因功能丧失导致的相关代谢物变化因组织和光的条件不同而不同。对scd突变体的籽粒和暗培养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在MEP代谢途径当中只鉴定到少数差异表达基因,尽管它们显著地降低了多种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与预期不同的是,对SCD进行超表达之后,只有少数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含量发生变化。这一结果表明SCD可能通过翻译后调控方式调控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这些结果加强了人们对MEP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在影响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合成的认识。本项目共发表了1篇SCI论文和1篇国内期刊,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获科研奖励1项。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2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利用转录组测序鉴定玉米白色籽粒突变基因PDS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付修义;殷鹏飞;季生辉;贾博森;许静;杨小红
  • 通讯作者:
    杨小红
SEED CAROTENOID DEFICIENT Functions in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via the Plastid MEP Pathway
种子类胡萝卜素缺陷通过质体 MEP 途径进行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功能
  • DOI:
    10.1104/pp.18.0114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lant Physiology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Zhang Lili;Zhang Xuan;Wang Xiaoji;Xu Jing;Wang Min;Li Lin;Bai Guanghong;Fang Hui;Hu Shuting;Li Jigang;Yang Jianbing;Li Jiansheng;Yang Xiaohong
  • 通讯作者:
    Yang Xiao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胶原合成介导的软骨细胞的光生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激光生物学报. 16(3): 266, 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小红;刘承宜;刘少杰;谭见容
  • 通讯作者:
    谭见容
纳米银复合生物灭螺剂与氯硝柳胺灭螺效果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光晓元;汪江节;何宗贵;陈更新;丁雷;戴建军;杨小红
  • 通讯作者:
    杨小红
HAP自组装球的简易合成及其光催化增效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小红;刘畅;刘金库;朱子春
  • 通讯作者:
    朱子春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东莞眼病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循证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颖;郭海科;张敏;张立新;刘清洋;张良;杨小红;孟倩丽;刘辉焜;罗仲伶
  • 通讯作者:
    罗仲伶
骨膜促进骨-肌腱结点愈合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爱国;陈鸿辉;江斌;杨小红;董飞;LI Ai-guo,CHEN Hong-hui,JIANG Bin,et al.Department
  • 通讯作者:
    LI Ai-guo,CHEN Hong-hui,JIANG Bin,et al.Department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小红的其他基金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的玉米籽粒油份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验证
  • 批准号:
    31101156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