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湿地溶解性气态汞动力学及与大气间的交换通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312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7.环境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Mercury (Hg) pollution can be global distributed via atmospheric long range transport. To protect the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from the adverse effect of Hg, the UNEP Minamata Convention has been signed by 128 countries up to now. Natural Hg emission accounts for significant part (~2/3) of the global atmospheric emission, however, high uncertainties remains in the estimation of natural emission which ranged from 1800-7800 tons/yr. A key barrier in accurate estimate the global annual Hg emission is the limited knowledge in characterize the soil-water-plant-atmosphere multiple interfaces exchange processes.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study the redox kinetics of dissolved gaseous Hg in paddy wetlands using Hg isotope tracers. Moreover, we will continuous measure the air-water and net ecosystem Hg exchange using combined novel dynamic flux chamber and micrometeorolog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this study, we will clear illustrate the Hg redox processes in paddy over layer water, quantify the soil and water contributions in driving the air-water exchange and update the empirical parameters used in flux models. Finally, the effect of rice growing on Hg emission can be concluded by mapping the high resolution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汞污染可通过大气进行全球传输,为减少汞在环境中的累积和人体暴露风险,目前共有128个国家签署了旨在降低汞排放的水俣公约。自然过程汞排放是大气汞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自然源汞排放量的估算存在很大争议(1800-7800吨/年不等)。生态系统尺度土壤-水体-植物-大气多界面汞交换过程认识不足是制约汞通量估算关键因素。本研究拟对稻田湿地生态系统采用单一汞同位素示踪溶解性气态汞的动力学过程,联合新型动力学通量和微气象学方法长期观测水-气界面汞通量和生态系统尺度汞通量。弄清稻田上覆水体中汞的氧化还原过程,定量稻田土壤和上覆水体对水-气界面汞释放的贡献,更新水-气界面汞通量估算模型;厘清稻田系统不同生长阶段稻田生态系统的源汇特性及水稻作物在地表自然排汞中的作用。

结项摘要

汞污染可通过大气进行全球传输,自然过程汞排放是大气汞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自然源汞排放量的估算存在很大争议(1800-7800吨/年不等)。本研究选择当前自然源汞排放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稻田生态系统开展了实验室和野外观测结合研究,系统的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溶解性气态汞动力学和水-气及土-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稻田湿地溶解性气态汞呈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较高夜间消减,辐射和温度的协同还原作用是溶解性气态汞的主要控制因子。溶解性气态汞浓度持续呈超饱和状态,高达4-40倍,表明稻田水体是大气汞的重要排放源。稻田土壤汞的释放过程主要受辐射、温度、湿度和大气汞浓度及其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太阳辐射、温度和湿度促进土壤汞的排放,而大气汞浓度能抑制土壤汞的排放。应用多因子控制条件实验,基于上述四个主要因子及其因子间的协同/抑制作用,本研究更新并建立了土壤汞的释放经验模型,极大的提高了土壤汞排放通量估算的准确度。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emission of legacy mercury from soil adjacent to closed point sources of Hg emission
汞排放封闭点源附近土壤中遗留汞的再排放
  • DOI:
    10.1016/j.envpol.2018.07.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Zhu Wei;Li Zhonggen;Li Ping;Yu Ben;Lin Che Jen;Sommar Jonas;Feng Xinbin
  • 通讯作者:
    Feng Xinbin
Global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of atmosphere-surface exchange of elemental mercury: a critical review
元素汞大气-地表交换的全球观测和建模:严格审查
  • DOI:
    10.5194/acp-16-4451-201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Zhu Wei;Lin Che-Jen;Wang Xun;Sommar Jonas;Fu Xuewu;Feng Xinbin
  • 通讯作者:
    Feng Xinb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煤泥浮选过程中粗颗粒的强化回收研究
  • DOI:
    10.13301/j.cnki.ct.2016.10.11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煤炭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根;朱伟
  • 通讯作者:
    朱伟
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
  • DOI:
    10.13312/j.issn.1671-7783.y16019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奕文;徐蓉蔓;陈志红;朱伟
  • 通讯作者:
    朱伟
A conceptual approach based on suspended solids to estimate clogging tim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基于悬浮固体的概念方法来估计人工湿地的堵塞时间
  • DOI:
    10.1080/10934529.2010.506105
  • 发表时间:
    2010-08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伟
  • 通讯作者:
    朱伟
关于土水特征曲线滞回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DOI:
    10.13243/j.cnki.slxb.2015.s1.036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水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军;刘奉银;王磊;仲玥;朱伟;梁艺
  • 通讯作者:
    梁艺
补肾化痰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Th17/Treg平衡机制的影响
  •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张奎;周广文;张妍;朱伟;吴小雪;熊梦欣;黄诗怡;向楠
  • 通讯作者:
    向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