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发育与DNA条形码的发网菌目黏菌代表类群系统发育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77001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1.微生物多样性、分类与系统发育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Slime molds belong to Protista, and they are unique life history with multiple nuclear plasmoidium stage. At present, a number of research 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biological computer have indicated that plasmoidium of slime molds have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 Slime molds that had been researched as value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cteature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creatures. And this kind of research depends on the plasmoidium of slime molds which can be obtained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Recently fourteen species of Stemonitales which were studied on life cycle were reported in the world (107 species of Myxogastria in the world reported about ontogeny, including 14 species of Stemonitales), while only two species had reported in China.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llection system and ontogeny of Myxogastia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oday there ar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genera and species of Stemonitales classification. Therefore in our project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slime mold resources will carry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moist chamber culture. And we focused on studying about the data of life cycle of slime mold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ntogeny research and DNA barcoding data,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enera and species of Stemonitales will b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and explored. On these bases, the more natural taxonomic system of Stemonitales will be explored for the systematics research and accumulation of basic data of slime molds.
黏菌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生活史中具有独特的多核原生质团阶段。近来,机器人、生物计算机等前沿领域中开展的多项研究已表明黏菌营养体具有令人惊奇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其它生物材料难以代替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而此类研究的开展首先依赖于可获得黏菌营养体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黏菌个体发育研究仅有14种,发网菌目黏菌仅有2种,相对于国际报道(完成黏菌个体发育研究107种,其中发网菌目14种)偏少,开展黏菌的系统收集与个体发育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发网菌目黏菌现有属种间的分类界限仍存有较大争议,因此,本项目拟在资源调查采集的基础上,结合湿室培养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内发网菌目黏菌资源,着重增补发网菌目黏菌生活史数据,同时结合形态学鉴定、个体发育研究与DNA条形码数据信息,对发网菌目的分类做出新的评价,进而探讨该目黏菌的系统发育关系,探索完善更趋近自然的发网菌目黏菌分类系统,为黏菌的系统学研究。

结项摘要

本项目完成7个国家级保护区和26个景区的黏菌的资源调查,同时对我国30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森林公园的发网菌科黏菌标本进行调查,同时也在实验室内通过黏菌的湿室培养收集一些子实体相对较小的罕见类群,共收集发网菌科黏菌标本851份。通过形态学鉴定,共鉴定该科16个属,其中新种2个,新记录种14个,大陆新记录种1个,新记录变种1个。分子序列的扩增主要选择了mtSSU、COI 引物序列作为研究的主要基因片段,共获得序列88条,依据所获得的基因片段构建该科的系统发育树,讨论了该科内不同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完成了弧线颈环菌Collaria arcyrionema、美发网菌Stemonitis splendens、香蒲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typhina、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和灰绒泡菌Phytharum cinereum 5个黏菌代表类群的生活史,填补我国部分类群黏菌生活史研究空白,讨论了发网菌科黏菌同属内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发育关系,也比较了该科内不同属之间个体发育的不同。综合发网菌目黏菌形态学研究、代表类群生活史研究和DNA条形码数据信息,分析完善发网菌目属及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课题组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棚栽香菇的黏菌病害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取样,经过鉴定研究发现长发丝菌Stemonaria longa和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是主要的病原菌;课题组在实验室内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和预防办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6)
专利数量(0)
De novo assembly and annotation of Didymium iridis transcriptome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age-specfic genes
虹膜镨转录组的从头组装和注释以及阶段特异性基因的鉴定
  • DOI:
    10.2478/s11756-018-0037-2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Biologia
  • 影响因子:
    1.5
  • 作者:
    Jiang Shicui;Zhang Bo;Li Yanshuang;Li Yu
  • 通讯作者:
    Li Yu
基于GLME/GC-MS分析黄柄钙皮菌的挥发性成分
  • DOI:
    10.13341/j.jfr.2014.118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菌物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蒋世翠;张波;李艳双;李东浩;李玉
  • 通讯作者:
    李玉
小绒泡菌生活史及其形态建成期显微结构的观察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菌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晓琪;戴丹;王赛禹;李玉;张波
  • 通讯作者:
    张波
A new species of Craterium (Myxomycetes, Physaraceae) growing on living grass and new records of the genus from China
活草上生长的Craterium(粘菌纲,泡囊科)一新种及中国该属新记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Phytotaxa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Zhang Bo;Ma Haixia;Li zhuang;Li Yu;Li Xiao
  • 通讯作者:
    Li Xiao
First report of a new Myxogastria (Stemonaria longa) causing rot disease on shiitake logs (Lentinula edodes) in China
中国首次报道引起香菇腐烂病的新粘胃菌(Stemonaria longa)
  • DOI:
    10.1094/pdis-05-17-0719-pdn
  • 发表时间:
    2017-11
  • 期刊:
    Plant Disease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Zhang B;Li Y S;Li T H;Li Y
  • 通讯作者:
    Li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系及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6.10.01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博;王兰;谭如梦;代辰;张波;王媒西;魏来;黄霞;陈知水
  • 通讯作者:
    陈知水
星载GNSS海洋反射信号建模与仿真
  •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57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峰;杨东凯;张波;李博闻;张国栋
  • 通讯作者:
    张国栋
五子衍宗丸对神经管畸形细胞模型凋亡途径的影响
  • DOI:
    10.13288/j.11-2166/r.2019.13.01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瑞雪;樊慧杰;柴智;李艳荣;孙梦瀛;肖午帅;尉杰忠;李艳花;张波;马存根;周然
  • 通讯作者:
    周然
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前PLR、d-NLR值与预后的关系
  • DOI:
    10.13464/j.scuxbyxb.2017.02.01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尹晓南;汤苏敏;尹源;沈朝勇;张波;陈志新
  • 通讯作者:
    陈志新
米黄色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法研究
  • DOI:
    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9.01.00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寇艳波;刘庆亚;张波;汤仁仙;王玉刚
  • 通讯作者:
    王玉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波的其他基金

白柄菌属及其相近属黏菌系统分类学研究
  • 批准号:
    31970020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发网菌科黏菌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 批准号:
    3140001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