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微/纳米SiC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211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203.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Silicon carbides have wide application in many fields due to its thermal stability,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wide bandgap and 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etc. However, the present methods for producing SiC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ynthesis temperature resulting large energy consummation, complicated technology, big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high operating cost. On basis of technology tha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SiO2 in molten salt at low temperature, and according to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on the synthesis of SiC by molten salt electrochemistry method, we will explore the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micro/nano scale SiC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the composite of C/SiO2.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f molten salt, electrode potential and composition of reactants on electrocehmical behavior of C/SiO2 composite will be studi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rmodynamic route and dynamic process of SiC formation and then clear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SiC in molten salt at low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by optimizing the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SiC, the synthesis method of SiC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SiO2 composite in molten salt at low temperature will be set up. The results will have not on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SiC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producing SiC, but also supply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upports for synthesizing a variety of metal carbides by molten salt electrochemistry method.
SiC具有高温稳定性、高热导率和宽带间隙及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使其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目前制备SiC的方法存在温度高、能耗大,或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等不足。本项目借鉴熔盐低温电解SiO2技术,并基于对SiC的熔盐电化学合成的初期研究结果,拟以C/SiO2复合物为原料,研究开发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微/纳米SiC方法,通过研究熔盐温度、电极电势、反应物组成等因素对C/SiO2复合物的熔盐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分析SiC形成的热力学途径和动力学过程,从而明晰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SiC机理,进而通过优化影响SiC形成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建立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微/纳米SiC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不仅对SiC的低温合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SiC生产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为进一步开拓广泛种类的金属炭化物的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技术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SiC具有高温稳定性、高热导率和宽带间隙及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使其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制备SiC的方法存在温度高、能耗大,或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等不足。基于目前碳化硅合成技术的不足,项目开展了以C/SiO2复合物为原料,熔盐电化学低温合成微/纳米SiC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熔盐电化学合成SiC实验装置方法,确立了合成熔盐温度、电极电势热力学参数,及大量合成纳米SiC的动力学电势与温度,提出了C和SiO2基于界面的固相电化学反应机理。此外,项目研发了以分子筛为模板,采用镁热还原技术和CVD 方法,在700℃制备具有双有序介孔和双相(碳、碳化硅)界面的多孔C@SiC复合材料,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展现了良好的比容量、倍率和循环稳定性。项目研究结果相关对SiC的低温合成科学技术、SiC结构调控和SiC生产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需求迫切。硅作为负极理论能量密度高达3570 mAh g-1,是当前应用的石墨的十倍左右。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严重影响硅基负极循环稳定性。尽管采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等路线能有效改善其稳定性,但因原料、工艺等导致的高成本,使它们难以商业化。本项目利用镁热还原技术,开展了以硅藻土为原料和自模板硅碳负极材料制备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硅碳负极,其比容量在0.5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以后仍可达990 mAh g-1, 达到行业要求,且成本远低于目前商业硅基负极材料,具有良好商业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Synthesis and ORR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ordered microporous carbon by CVD of acetonitrile vapor using silanized zeolite as template
硅烷化沸石为模板乙腈蒸气CVD合成氮掺杂有序微孔碳及其ORR性能
  • DOI:
    10.1016/j.apsusc.2019.14443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Zhao Hongwei;Li Lixiang;Liu Yuanyuan;Geng Xin;Yang Haiming;Sun Chengguo;An Baigang
  • 通讯作者:
    An Baigang
Coral-like porous composite material of silicon and carbon synthesized by using diatomite as self-template and precursor with a good performance as anode of lithium-ions battery
以硅藻土为自模板剂和前驱体合成的珊瑚状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
  • DOI:
    10.1016/j.jallcom.2020.157253
  • 发表时间:
    2021-02-15
  • 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影响因子:
    6.2
  • 作者:
    Di, Fang;Wang, Ning;An, Baigang
  • 通讯作者:
    An, Baigang
氮掺杂炭层包覆碳纳米管的组织结构调控及其氧还原催化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新型炭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莉香;赵宏伟;邢天宇;耿新;宋仁峰;安百钢
  • 通讯作者:
    安百钢
多孔陶瓷材料力学特性的离散单元法定量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爽;苏景林;刘晓星;安百钢;喻寅;贺红亮;张泉;冯勇进;王晓宇
  • 通讯作者:
    王晓宇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活化和氮掺杂炭层包覆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安百钢;黄芬;李莉香
  • 通讯作者:
    李莉香
Hemin-based conjugated effect synthesis of Fe-N/CNT catalysts for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基于氯化血红素的共轭效应合成 Fe-N/CNT 催化剂以增强氧还原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张涵;陆月;刘少军;李成龙;李莉香;安百钢;孙呈郭
  • 通讯作者:
    孙呈郭
Self-healing polymer binders for the Si and Si/carbon an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用于锂离子电池硅和硅/碳阳极的自修复聚合物粘合剂
  • DOI:
    10.1016/s1872-5805(22)60638-3
  • 发表时间:
    2022-10
  • 期刊:
    新型碳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武帅;狄方;郑金刚;赵宏伟;张涵;李莉香;耿新;孙呈郭;杨海明;周卫民;巨东英;安百钢
  • 通讯作者:
    安百钢
钯负载泡沫镍电极电化学还原三氯乙酸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工环保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安百钢;李莉香;王绍艳;鞠茂伟
  • 通讯作者:
    鞠茂伟
多孔碳质材料在氧还原电催化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新型炭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聪;梁骥;王振兴;安百钢;李峰
  • 通讯作者:
    李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安百钢的其他基金

电化学—应力增强界面离子传导与相容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集成硅负极研究
  • 批准号:
    52371224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SiOx@Si@SiC多相体系与界面构筑及其锂离子储运特性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金属在敞开和闭塞薄层液膜关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 批准号:
    50801035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