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疑源类生物地层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02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2.地层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proposed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paleo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from the early-middle Ediacaran chert nodules, as well as C, S, and Sr isotopic chemostratigraphy of the Ediacaran successions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and Lesser Himalaya region of India. Through integrated bio- and chemostratigraphic approaches, the main tasks of this project are to confirm the first appearance horizon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global glaciation, to explore their highest level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its tempor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ddle Ediacaran Shuram/EN3 carbon isotope anomaly, and to try to establish acritarch biozones in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lleagues, this research will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outh China successions in the future defi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GSSPs of the Ediacaran Series and Stages.
通过对华南扬子区和印度小喜玛拉雅地区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燧石结核样品的系统采集和大量薄片的磨制观察,开展带刺疑源类化石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以及相应的碳、硫、锶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系统分析。综合利用疑源类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以及其他地层学手段,确定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之后大型带刺疑源类出现的最低层位;探寻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出现的最高层位,验证它与埃迪卡拉纪中部显著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的时间关系;与国内同行合作开展华南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疑源类化石带的建立工作以及该套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区域对比。本项目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华南扬子区埃迪卡拉系剖面在确定埃迪卡拉系内部统与阶的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国内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争取将埃迪卡拉系第二阶的金钉子钉在华南扬子区的剖面上。

结项摘要

大型带刺疑源类是新元古代全球性冰期结束以后,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分布最广和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微体真核生物。它们除了在探讨真核生物早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在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的内部划分和区域/洲际对比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项目开展了华南扬子板块湖北宜昌和湖南张家界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燧石样品的采集、薄片磨制和微体化石观察描述和鉴定,以及碳酸盐岩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碳、锶、硫同位素分析。项目发现一些区域性广布的带刺疑源类化石分子具有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潜力,但同时认为前人根据目前资料建立的化石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尚需今后进一步工作来验证。湖北宜昌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和燧石结核中产出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贵州瓮安地区非常相似,岩石地层学和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对比表明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可以作为湖北三峡和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地层对比的联系桥梁,瓮安地区陡山沱组微体化石主产层位可以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二段上部地层进行对比。湖北宜昌地区和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疑源类地层分布综合分析表明,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疑源类演化模式具有三阶段特征。根据湖南张家界地区陡山沱组疑源类产出层位与碳同位素化学地层的相互关系,提出埃迪卡拉纪大型带刺疑源类在埃迪卡拉纪中部显著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EN3)之后存在的可能性,这一推论得到蒙古和西伯利亚化石产出材料的支持。项目尝试开展了燧石结核和碳酸盐岩样品的微体化石酸泡分析,分离出少量三维立体保存的硅化疑源类化石标本,为华南陡山沱组带刺疑源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根据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进展,项目提出华南埃迪卡拉系二统六阶的地层划分方案,并指出华南部分统和阶的界线剖面具有成为国际标准的潜力。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from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at Zhangcunping in South China,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early Ediacaran eukaryotes
华南张村坪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棘形原生物,对早期埃迪卡拉纪真核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DOI:
    10.1016/j.precamres.2018.10.01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Ouyang Qing;Zhou Chuanming;Xiao Shuhai;Chen Zhe;Shao Yefei
  • 通讯作者:
    Shao Yefei
Distribution of Ediacaran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in the lower Doushantuo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Gorges area, South China: Evolutionary and stratigraphic implications
华南长江三峡地区陡山沱组下段埃迪卡拉系棘状原质的分布:演化和地层意义
  • DOI:
    10.1016/j.precamres.2020.106005
  • 发表时间:
    2020-11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Qing Ouyang;Chuanming Zhou;Shuhai Xiao;Chengguo Guan;Zhe Chen;Xunlai Yuan;Yunpeng Sun
  • 通讯作者:
    Yunpeng Sun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of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from an upper slope section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with implications for early-middle Ediacaran biostratigraphy
湖南省西北部上斜坡剖面陡山沱组棘状原质对早中埃迪卡拉生物地层学的意义
  • DOI:
    10.1016/j.precamres.2017.07.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Ouyang Qing;Guan Chengguo;Zhou Chuanming;Xiao Shuhai
  • 通讯作者:
    Xiao Shuhai
中国埃迪卡拉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 DOI:
    10.1360/n072017-00230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传明;袁训来;肖书海;陈哲;华洪
  • 通讯作者:
    华洪
Ediacaran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 and timescale of China
中国埃迪卡拉系综合地层学及时间尺度
  • DOI:
    10.1007/s11430-017-9216-2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ou Chuanming;Yuan Xunlai;Xiao Shuhai;Chen Zhe;Hua Hong
  • 通讯作者:
    Hua 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扬子区晚震旦世动物化石新材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耀松;周传明;唐天福
  • 通讯作者:
    唐天福
湖北峡东地区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的新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传明;袁训来;肖书海;解古巍;McFadden K A
  • 通讯作者:
    McFadden K A
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球状绿藻化石繁殖机制的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耀松;周传明;唐天福
  • 通讯作者:
    唐天福
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天柱山卵囊胞—Tianzhushania的新认识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训来;周传明;尹磊明
  • 通讯作者:
    尹磊明
皖南新元古代两期冰期事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传明;燕夔;胡杰;肖书海;鲍惠铭;袁训来等
  • 通讯作者:
    袁训来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周传明的其他基金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
  • 批准号:
    40772021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动物群研究
  • 批准号:
    40372006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和海绵化石”再研究
  • 批准号:
    49902002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