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对黄海冷水团季节演替的响应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613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Yellow Se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offshore marine ecosystems, which has abundant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Because of its speci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bottom topography and climate condition, there is an important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which is formed in the deep waters in every summer. The cold-water benthic fauna are dominant species in this area which are special in Chinese sea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bout benthic ecology in the Yellow Sea,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especially for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of zoobenthos in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YSCWM.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zoobenthos in marine ecosystem and the special importance of YSCWM,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ro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groups, 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 and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s,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in situ and controlled experiments, to reveal the food sources of macrofauna and meiofauna and their trophic relationships and establish the benthic food web model in the YSCWM waters. This project will clarify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zoobenthos in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YSCWM, work out the structure, dynamic process and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benthic food web in the YSCWM waters and elucidate the functional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benthic ecosystem in the natural change.
黄海是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海底地形和气候条件,夏季在深水区形成的黄海冷水团是黄海的重要水文特征。在这一海域栖息着数量占优势的冷水性底栖动物区系,为中国海所特有。虽然黄海是我国开展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较多的海域,但关于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特别是底栖动物在黄海冷水团季节演变过程中的功能响应却未见报道。基于底栖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黄海冷水团的特殊重要性,本项目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功能群、生物性状分析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野外现场观测、现场实验和受控实验,确定黄海冷水团海域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及其营养关系,建立冷水团海域底栖食物网模型,深入研究在黄海冷水团季节演变过程中底栖动物的功能多样性响应机制,揭示黄海冷水团海域底栖食物网的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控制机制,阐明底栖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的功能适应机制。

结项摘要

黄海是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海底地形和气候条件,夏季在深水区形成的黄海冷水团是黄海的重要水文特征。在这一海域栖息着数量占优势的冷水性底栖动物区系,为中国海所特有。虽然黄海是我国开展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较多的海域,但关于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特别是底栖动物在黄海冷水团季节演变过程中的功能响应却未见报道。本项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功能群、生物性状分析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确定了黄海冷水团海域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及其营养关系,建立了冷水团海域底栖食物网模型,深入研究了在黄海冷水团季节演变过程中底栖动物的功能多样性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及其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丰度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多毛类为丰度最高的类群。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总体趋势为南黄海中部、北黄海大部分地区生物量较高,南黄海西部海域生物量较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25-5.09,平均值为3.68,H′高值区主要位于南黄海北部近岸海域和南黄海南部海域。AMBI和M-AMBI结果显示黄海大部海域受到人为活动的轻微扰动。碳、氮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双壳类大多数以SOM和浮游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腹足类大多数为以小型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食的肉食性动物,蟹类是以POM、SOM、浮游动植物、小型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为食的杂食性动物,虾类大多数以浮游动物等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小型鱼类大多数以浮游动物和小型软甲类为食,大中型鱼类则是以小型鱼类、小型软甲类和小型软体动物为食。本研究中的底栖动物处于1.20-3.57营养级。其中,双壳类处于1-2营养级,腹足类、蟹类、虾类和小型鱼类处于2-3营养级,大中型鱼类处于3以上营养级。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夏、秋季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蕾;华尔;刘晓收;张志南
  • 通讯作者:
    张志南
Assessment of the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using marine biotic indices
利用海洋生物指数评价长江口邻近海域底栖生态状况
  • DOI:
    10.1016/j.marpolbul.2018.10.00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Baochao Qiu;Xin Zhong;Xiaoshou Liu
  • 通讯作者:
    Xiaoshou Liu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eiofaunal assembla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semi-enclosed bay
半封闭海湾小型动物组合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DOI:
    10.1016/j.marpolbul.2018.03.04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Gao Chunzi;Liu Xiaoshou
  • 通讯作者:
    Liu Xiaoshou
Bioassessment of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using meiofaunal assemblages in a semi-enclosed bay
利用半封闭海湾小型动物组合对海洋沉积物质量进行生物评估
  • DOI:
    10.1016/j.marpolbul.2015.09.02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Liu Xiaoshou;Huang Deming;Zhu Yanmei;Chang Tianyi;Liu Qinghe;Huang Li;Zhao Wei;Lin Kuixuan;Liu Lusan
  • 通讯作者:
    Liu Lusan
Benthic 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Bohai Sea, China using marine biotic indices
利用海洋生物指数评价中国渤海底栖生态质量
  • DOI:
    10.1016/j.marpolbul.2019.03.05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Ni Dapeng;Zhang Zhinan;Liu Xiaoshou
  • 通讯作者:
    Liu Xiaosho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叶绿素和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海洋湖沼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尹盛乐;刘晓收;袁超;谭朋;胡金;刘阳;董树刚
  • 通讯作者:
    董树刚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水域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湖沼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麻骜;刘晓收;李梁;齐咪;王浩;马晶
  • 通讯作者:
    马晶
中国小型底栖生物研究的40年——进展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志南;周红;华尔;慕芳红;刘晓收;于子山
  • 通讯作者:
    于子山
南海北部深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热带海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收;许嫚;张敬怀;牟刚;刘丹;李肖
  • 通讯作者:
    李肖
莱州湾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历史资料的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收;赵瑞;华尔;路璐;张志南
  • 通讯作者:
    张志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晓收的其他基金

近60年来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 批准号:
    41976131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菲律宾蛤仔养殖水域底栖食物网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
  • 批准号:
    41006081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