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遗传效应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077133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2010
- 批准年份:2007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08-01-01 至2010-12-31
- 项目参与者:彭正松; 胡晓蓉; 李俊; 曾云超; 杨玉敏; 廖杰;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综合了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的丰富遗传变异,为现代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川麦42"是世界上第1个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育成的突破性高产抗病品种。本申请项目将利用SSR和EST-SSR标记,对川麦42及其人工合成小麦和普通小麦亲本进行分子扫描,检测川麦42 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利用构建的川麦42(穗重型、非1B/1R易位系)×川农16(穗数型、1B/1R易位系)重组近交系,研究人工合成小麦遗传位点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和遗传效应,发掘 "川麦42" 遗传背景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重要基因;利用重组近交系,构建四川高产小麦品种遗传图谱,研究川麦42和川农16重要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培育出比川麦42更优异的小麦新材料。
结项摘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汤永禄, 杨武云, 魏会廷, 李朝苏, 李俊
- 通讯作者:汤永禄, 杨武云, 魏会廷, 李朝苏, 李俊
小麦品种川麦42 ×川农16重组自交系苗期叶片生长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玉平,彭正松,廖杰 ,杨武云
- 通讯作者:徐玉平,彭正松,廖杰 ,杨武云
Distribution and Selective Effects of Vrn-A1, Vrn-B1 and Vrn-D1 Genes in Derivatives from Four Cornerstone Breeding Parents of Wheat in China .
中国小麦四个基础育种亲本衍生品中Vrn-A1、Vrn-B1和Vrn-D1基因的分布及选择效应。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 影响因子:--
- 作者:Zhang Yang,Liu Wan-chen,Li Jun,Yang Wu-yun
- 通讯作者:Zhang Yang,Liu Wan-chen,Li Jun,Yang Wu-yun
实心小麦86-741 茎秆的解剖分析及壁厚特性的SSR 标记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作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华华, 李俊,万洪深,王玲玲,彭正松,杨武云
- 通讯作者:陈华华, 李俊,万洪深,王玲玲,彭正松,杨武云
Locus R-D1 Conferring Red-Grain-Color in Synthetic Derivative Wheat Chuanmai 42 Mapped with SSR Markers
用 SSR 标记作图的合成衍生物小麦川麦 42 中赋予红色粒色的基因座 R-D1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 影响因子:--
- 作者:Jun Li , Huiting Wei , Xiaorong Hu , Wuyun Yang
- 通讯作者:Jun Li , Huiting Wei , Xiaorong Hu , Wuyun 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的可杂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218-225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武云;李俊;胡晓蓉
- 通讯作者:胡晓蓉
人工合成种衍生小麦新品种川麦42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287-290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 颙;杨武云;彭云良;郑友良
- 通讯作者:郑友良
源于CIMMYT人工合成种的小麦新品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199-203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颙;杨武云;邹裕春
- 通讯作者:邹裕春
六倍体普通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293-295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恩年;张洁;杨武云;邹裕春
- 通讯作者:邹裕春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麦42”和“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2006, 19(2),177-181
- 影响因子:--
- 作者:魏会廷;李俊;杨武云;彭正松
- 通讯作者:彭正松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杨武云的其他基金
西藏三联小麦三联小穗基因分子标记及其高产潜力分析
- 批准号:30871532
- 批准年份:2008
- 资助金额:32.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节节麦抗条锈基因的遗传转移及其遗传表达与分子标记
- 批准号:30471061
- 批准年份:2004
- 资助金额:2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