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复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力学机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与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7370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10.中医骨伤科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manual rectification of TCM is a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related diseases, which has been identified for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Based cervical "Jin Chu Cao and Gu Cuo Feng" is the key pathogenesis of cervical diseases, we would apply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for observation of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arallel with the follow-up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hich aimed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mechanisms of Cervical "Jin Chu Cao and Gu Cuo Feng" and the manual rectification of TCM. Firstly, the real data of the subjects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for buliding a normal and "Jin Chu Cao and Gu Cuo Feng" FEMs of the cervical spine, then we would observ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effects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on the model; Secondly , we would simulate the manual rectification of TCM on these FEMs, which the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capture system would be used for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for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s on the models. Finally , according the real test data of the subjects after treatments, the parameters of the original FEMs would be adjusted, then record the state of stress and strain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on new models again. This program would like to verify cervical "Jin Chu Cao and Gu Cuo Feng" biomechanics through the lateral observation between the normal model and the pathological one, meanwhile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with the pathological mod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ould be recorded as well. Moreover,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manual techniques loading, we hope to depth reveal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manual rectification of TCM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整复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常见方法,其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确证。基于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的认识,本课题采用虚拟三维仿真技术与临床平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生物力学基础和手法力学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采集受试者真实测量数据,分别创建正常人与"筋出槽骨错缝"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观察模型动静态应力应变效应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其次,采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测量手法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并仿真加载于上述模型,观察手法的力学效应;最后,参照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真实检测数据,调整同一受试者的原有模型参数,对比观察模型的生物力学状态。通过横向观察受试者的正常与病理模型,并纵向对比治疗前后的力学效应,进一步验证和完善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的生物力学基础;同时,通过仿真手法加载,揭示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力学作用机制。

结项摘要

本研究采用虚拟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与临床平行观察相结合对比的方法,对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生物力学基础和手法力学机制进行研究。实验构建、验证并两度优化了研究所需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和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病理有限元模型;采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筋出槽骨错缝”整复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特点并对该手法的参数与观察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对颈椎韧带力学性能、关节突关节角度等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整复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之定点旋扳法进行了全方位的仿真模拟和有限元数据分析,从骨性结构、韧带、椎间盘、椎动脉等结构进行该手法力学机制的阐述;对整复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之颈椎仰卧位拔伸手法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实验综合运用了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动态捕捉系统、力学测量系统、在体测量技术、颈椎CT/MRI扫描技术等多种多学科交叉技术和手段,对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的生物力学和手法力学机制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经过改良和优化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清晰完整地模拟了颈椎的几何特性和内在材料属性,成为了有限元模型研究的理想数字平台,病理有限元模型在骨性结构、韧带、椎间盘、椎动脉等结构上与正常人模型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反应了病理颈椎模型的异常应力状态,能够大致解释和反应临床病理颈椎的主要特征,经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和有限元分析,整复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可以改变病理颈椎原有的异常应力状态,使整个颈椎及其附件的应力发生改变和重新分配,从而从治疗上取得临床疗效,同时,仰卧位拔伸手法可以降低椎间盘髓核内压,起到临床治疗作用。以上研究可以初步证实,通过手法作用力干预颈椎结构,改变病理状态下颈椎骨性结构及其附件等力学性能,使得颈椎椎体及其他结构应力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化和良性化。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石氏伤科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动力学参数在体测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医正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真;王辉昊;王宽;沈知彼;陈威烨;詹红生
  • 通讯作者:
    詹红生
力学测量在评估颈痛及手法治疗领域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骨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宽;邓真;王辉昊;牛文鑫;詹红生
  • 通讯作者:
    詹红生
人体全颈椎及椎动脉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
  •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5.03.003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辉昊;沈知彼;邓真;王宽;詹红生
  • 通讯作者:
    詹红生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Head Position on the 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
自然头位对颈椎矢状排列的影响
  • DOI:
    10.1155/2017/294104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Journal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ang K;Deng Z;Li Z;Wang H;Zhan H
  • 通讯作者:
    Zhan H
颈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研究
  •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7.12.02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吉林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正言;王宽;邓真;王辉昊;詹红生
  • 通讯作者:
    詹红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刍论膝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痹痿并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上海中医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庞坚;罗明江;曹月龙;石瑛;杜炯;詹红生;石印玉
  • 通讯作者:
    石印玉
补肾益精中药调控体外培养成骨细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上海中医药杂志. 40(12).4~6,2006年12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咏芳;詹红生;徐宇
  • 通讯作者:
    徐宇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颈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辉昊;陈博;詹红生
  • 通讯作者:
    詹红生
miRNAs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医正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博;曹月龙;詹红生;石印玉
  • 通讯作者:
    石印玉
关于脊柱“半脱位”内涵及名称之思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骨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元唯安;詹红生;房敏;程英武;YUAN Wei-an,ZHAN Hong-sheng,FANG Min,CHENG Ying-wu
  • 通讯作者:
    YUAN Wei-an,ZHAN Hong-sheng,FANG Min,CHENG Ying-wu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詹红生的其他基金

揉拨手法通过内化循环调节整合素及其下游FAK/RhoA/ROCK1信号通路修复骨骼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37448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筋骨和合理论研究手法与功法协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力学调控机制
  • 批准号:
    82074466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温肾阳中药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分子信号平衡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07311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补肾方促成骨作用与核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关系
  • 批准号:
    30371793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