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跨种族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37511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307.导航、制导与控制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mechanism of cross-race face processing has been generally investigated by many behavioral studies. Converg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 perform better when they identify faces from their own race than those from other race. However,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such cross-race effect is not yet clear. Th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is one of the best effective methodologi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rain function.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cross-race face processing has not been systemically and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due to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experimental paradigm and advanced method of fMRI analysis. The current study uses fMRI methodology and method of brain netwok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network between cross-race face identification and ethnical categorization, the origin of the effect of cross-race face processing reflected by fMRI BOLD chan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own-race face or other-race fac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functional network of our brains.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the brain network model for cross-race face processing, and provide evidence about neural mechanism for the cognitive model. As a result, this sutdy can facilitate to discover the mechanism of cross-race face processing. Meanwhile, it may be helpful to address an important problem whether the mechanism of face processing is specific.
对跨种族面孔加工机制的探讨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发现人们识别本族面孔的效率高于外族面孔。但目前对这种跨种族效应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研究脑功能的有效技术,但是目前针对跨种族面孔加工的fMRI研究由于采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因而尚未对该问题形成较为系统和深入地探讨。本项目利用fMRI技术,基于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跨种族面孔个体识别与种族分类的网络差异,探查面孔加工中fMRI跨种族效应产生的根源,研究跨种族面孔加工能力与大脑功能网络组织的相关性,进而完善跨种族面孔加工的脑网络模型,对跨种族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本研究有望为目前的跨种族面孔加工认知模型提供功能神经影像学上的证据,进而加深对跨种族面孔加工效应机制的认识;同时本研究还能为探讨面孔加工机制是否具有特异性这一热点争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大量研究发现人们识别本族面孔的效率高于外族面孔。但目前对这种跨种族效应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基于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对跨种族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 基于动态因果模型脑网络,探查跨种族面孔个体识别与种族分类的神经机制的差异;2)基于Granger因果脑网络分析,探讨跨种族面孔加工的发展机制;3)利用“倒相关”实验范式对自上而下的面孔加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发现面孔个体识别任务和面孔种族分类任务分别在的传统的面孔加工脑区引起不同的激活模式。在负责面孔识别的主要脑区,即双侧“梭状回面孔加工区”(FFA)和双侧“枕叶面孔加工区”(OFA),对于本族面孔来说,个体识别和种族分类产生相同的激活强度;而对于外族面孔来说,个体识别产生的激活强度要显著强于种族分类。但是对于负责面孔动态特征加工的主要脑区,即右侧颞上沟(STS),激活模式却完全相反。这一发现表明对于本族面孔的加工侧重于个体识别,而对于外族面孔的加工则侧重于种族分类。另外,我们发现从FFA到STS的加工通路负责面孔个体识别;而从OFA到STS的通路负责面孔种族分类。而且这两条通路的功能连接强度成负相关的关系。这些发现表明面孔个体识别和面孔种族分类之间,在其信息传递模式上也存在trade-off效应。其次,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大脑皮层间的有效连接逐渐增强。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本族和外族面孔识别时的大脑有效连接差异受到了年龄的调制。也就是说,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也经历了儿童期的长期发展。第三,我们发现在所有传统的面孔加工脑区中,只有右侧FFA对面孔的虚幻加工具有特异性反应。同时我们提取了面孔虚幻加工下的神经网络。该网络包括前额叶高级认知皮层和视觉皮层的部分脑区。这些发现表明位于前额叶的高级认知脑区可能发出自上而下的信号提高视觉皮层面孔反应区的敏感性,因而使人们对外界视觉刺激的感知受到期望的影响而偏向面孔。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eeing Jesus in toast: neur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ace pareidolia.
在敬酒中看到耶稣:面部空想症的神经和行为相关性
  • DOI:
    10.1016/j.cortex.2014.01.013
  • 发表时间:
    2014-04
  • 期刊:
    CORTEX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Liu, Jiangang;Li, Jun;Feng, Lu;Li, Ling;Tian, Jie;Lee, Kang
  • 通讯作者:
    Lee, Kang
Linking Resting-State Network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to Executive Function: A 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将前额叶皮层的静息态网络与执行功能联系起来:一项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 DOI:
    10.3389/fnins.2016.0045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 影响因子:
    4.3
  • 作者:
    Zhao J;Liu J;Jiang X;Zhou G;Chen G;Ding XP;Fu G;Lee K
  • 通讯作者:
    Lee K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nnectivity during Own- and Other-Race Face Processing: A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在自己和其他种族面部处理过程中有效连接的发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 DOI:
    10.3389/fnhum.2016.0047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Zhou G;Liu J;Ding XP;Fu G;Lee K
  • 通讯作者:
    Lee K
Neural Trade-Offs between Recognizing and Categorizing Own- and Other-Race Faces
识别和分类自己和其他种族面孔之间的神经权衡
  • DOI:
    10.1093/cercor/bhu025
  • 发表时间:
    2015-08-01
  • 期刊:
    CEREBRAL CORTEX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Liu, Jiangang;Wang, Zhe;Lee, Kang
  • 通讯作者:
    Lee, K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解析冗余关系的法维莱制动机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铁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志武;刘建刚;刘伟荣;李烁;张佳洁
  • 通讯作者:
    张佳洁
深埋地下结构工程环境水水质异常成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路遥;刘建刚;吴继敏;孙少锐
  • 通讯作者:
    孙少锐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衰老小鼠血管老化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雷燕;杨静;赵浩;杜雪君;刘建刚;陈可冀
  • 通讯作者:
    陈可冀
企业并行开发过程耦合任务组的智能规划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统计与决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春;王宁生;唐敦兵;刘建刚;韩向东
  • 通讯作者:
    韩向东
一类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控制
  • DOI:
    10.3969/j.issn.1671-7449.2014.03.001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测试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碧玉;冯良文;胡顺新;颜爱民;王晓丽;刘建刚
  • 通讯作者:
    刘建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建刚的其他基金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自上而下(top-down)期望下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097077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