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材料与基底之间吸附能的定量测量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67439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011.表面界面与低维物理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One-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1DNMs) have been served as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for fabricating various micro/nano-scaled devices,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rface adhesion of 1DNMs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ir preparation, assembly, manipulation and applications, but also provides an ideal model system for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surface physics and surface chemistr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originated from the measurement, it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accurate characterize this surface force at the one-dimensional interface, and thus is quite hard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origins. In this project,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oints will be included: to establish an optical nano-peel-off test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adhesion between individual 1DNMs and substrates, to investig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1DNMs and substrates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materials, sizes, roughness and aging) and the testing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o establish the dependence of the one-dimensional adhesion on the origins, such as van der Waals force, capillary and electrostatic force, and so on. The project is not only quit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adhesion between 1DNMs and bulk materials, and also for designing micro/nano-scaled devices and tuning the surface forces of nanostructures.
一维纳米材料因优异的理化性能而成为构建各种微/纳功能器件的基本单元。一维纳米材料的表面吸附,不但在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操纵和应用等多个环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也为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困难,人们很难准确表征出这种一维界面上的吸附能,因此也就无法深入探究和理解其起源机制。本项目中,我们拟开展如下研究:建立光学纳米剥离方法,定量测量单根一维纳米材料与基底之间的吸附能;探究单根一维纳米材料的吸附能与接触基底的界面特性(材质、尺寸、粗糙度和陈化时间)和测试条件(温度和湿度)的定量依赖关系;探究一维界面上的吸附能与范德华力、毛细力和静电力等物理起源之间的定量关系。该项研究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和解释一维纳米材料与宏观材料的表面吸附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而且对微/纳功能器件的设计和纳米结构的表面作用力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项摘要

一维纳米材料是制作微/纳机电系统和新型光电器件的主要功能部件。一维纳米材料与基底之间的界面吸附,不但在其制备、转移、组装和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也为表面和界面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然而,由于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人们很难准确表征和理解这类特殊的界面吸附行为。本项目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种能在大气环境中对单个一维纳米材料进行可视化操纵的新技术—“光学显微镜纳米操纵技术”,并通过这项新技术系统表征了单个一维纳米材料与基底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同时也深入探究了其物理机制。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合成了TaC、SiC、Al2O3、Sb2O3、ZnWO4、ZnO和ZnS等多种一维纳米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2) 通过对比测试发现ZnO纳米线与Si基底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的界面黏附能(1.09±0.33 J/m−2)比大气环境下(51.1±31.9 mJ/m−2)要高一个数量级;(3) 测定云母纳米片与云母基底之间的黏附能在大气环境下为221.5 ± 25.4 mJ/m-2,并随温度(25~300 oC)和湿度(10%~90%)升高而下降;(4) 测定云母纳米片与Si基底之间的界面黏附能为119.69 ± 20.47 mJ/m–2,且随温度(25~300 oC)升高而增大,但在80%的湿度下基本保持不变,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研究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黏附能的影响;(5) 对比测试了ZnO和SiC纳米线与SiO2、SiN、石墨和云母等不同基底之间的侧向黏附力,并定量分析了纳米线/基底的材质组合和粗糙度对侧向摩擦力的影响。该项研究结果,不仅能为一维纳米材料和宏观材料的表面黏附能(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一些动植物的某些奇特表面吸附现象提供了定量的物理解释,而且也为仿生表面黏附材料和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智能表面材料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指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kinetic frictional shear stress of ZnO nanowires on graphite and mica substrates
ZnO纳米线在石墨和云母基底上的动摩擦剪切应力
  • DOI:
    10.1016/j.apsusc.2018.09.14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Hou Lizhen;Mead James Lee;Wang Shiliang;Huang Han
  • 通讯作者:
    Huang Han
Facile Fabrication of Extremely Small CoNi/C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Microwave Absorber
轻松制造极小的 CoNi/C 核/壳纳米粒子,用于高效微波吸收器
  • DOI:
    10.1142/s1793292019500905
  • 发表时间:
    2019-08
  • 期刊:
    Nano
  • 影响因子:
    1.2
  • 作者:
    Wen Xiang;Hou Lizhen;Deng Lianwen;Kuang Daitao;Luo Heng;Wang Shiliang
  • 通讯作者:
    Wang Shiliang
The adhesion of a mica nanolayer on a single-layer graphene supported by SiO2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in air
空气中云母纳米层在 SiO2 基底支撑的单层石墨烯上的粘附
  • DOI:
    10.1088/1361-6528/abbf25
  • 发表时间:
    2020-10
  • 期刊:
    Nan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u Bowen;Hou Lizhen;Wang Shiliang;Huang Han
  • 通讯作者:
    Huang Han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of Ni-C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HCP-Ni phase
HCP-Ni相增强Ni-C核壳纳米颗粒的电磁波吸收
  • DOI:
    10.1088/2053-1591/aad66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Kuang Daitao;Hou Lizhen;Wang Shiliang;Yu Bowen;Deng Lianwen;Lin Liangwu;Huang Han;He Jun;Song Min
  • 通讯作者:
    Song Min
Characterizing the surface forces between two individual nanowires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based nanomanipulation
使用基于光学显微镜的纳米操作表征两个单独的纳米线之间的表面力
  • DOI:
    10.1088/1361-6528/aab3a5
  • 发表时间:
    2018-04
  • 期刊:
    Nan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Xie Hongtao;Mead James L;Wang Shiliang;Fatikow Sergej;Huang Han
  • 通讯作者:
    Huang H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单晶钨微/纳米晶须:气相合成、生长机理、性能测试和应用前景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钨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新利;贺跃辉;张泉;王世良
  • 通讯作者:
    王世良
一维W纳米材料的场发射性能及其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超;贺跃辉;彭超群;王世良;刘新利
  • 通讯作者:
    刘新利
超细Ni-C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磁学和微波吸收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07
  • 期刊: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邝代涛;文祥;梁冰冰;侯丽珍;马松山;王世良
  • 通讯作者:
    王世良
Research progress of Cu nanowires
铜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Fenmo Yejin Cailiao Kexue yu Gongcheng/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owder Metallur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世良;涂敏;张泉;喻博闻;王超;刘新利;贺跃辉
  • 通讯作者:
    贺跃辉
MoO_2微/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和光学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贺跃辉;邓意达;王世良;刘新利;张泉
  • 通讯作者:
    张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世良的其他基金

金属Cu微/纳米晶须的气-液-固催化合成、力学和电学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107418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难熔金属钨纳米线的可控制备、生长机理和力学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080405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