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脉冲电场增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疗效的基础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0701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708.生物电磁技术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micro-invasive treatments and the non-thermal therapies of tumors are promising prospects in the bio-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domain. This study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pose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tumors ablation using the synergistic electric field to treat the tumor with large size based on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and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into mechanism of enhanced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blation area.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we will build the dielectric model with Multidimensional feature of cell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lectroporation, then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enhanced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Secondly, the mimic model based on 3D gel culture was built to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lation region and the pulse parameter, then the multi-objective dosimetry optimization model base synergistic electric field was built to optimize pulse parameter. Thirdly, animal experiments in vivo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using synergistic electric field. In conclusion,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this new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roject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equipment based on synergistic electric field with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good prospect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肿瘤的微创与非热治疗是生物电磁领域极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本项目围绕不可逆电穿孔临床应用中对大尺寸肿瘤治疗效率低下的难题,提出协同脉冲电场增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疗效的新思路。对其增强性不可逆电穿孔效应机制及其生物组织消融范围的调控机制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考虑多维特征信息的细胞介电有限元模型,研究协同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的动态电穿孔发展过程,揭示其增强不可逆电穿孔效应的机制;构建生物组织模拟实验平台,得出组织消融面积与协同脉冲参数间的量效关系,最后建立协同脉冲电场消融肿瘤综合疗效的多目标剂量学模型,摸索有效的协同脉冲参数;同时开展荷瘤动物消融实验,验证协同电场脉冲消融生物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项目旨在揭示协同电场脉冲治疗肿瘤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最终成功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医疗技术设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项摘要

本项目围绕不可逆电穿孔临床应用中对大尺寸肿瘤治疗效率低下的难题,提出协同脉冲电场增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疗效的新思路。①通过脉冲电场作用期间细胞响应电流阐释电穿孔集聚、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电穿孔动态变化过程中脉冲参数效应;研究发现,细胞膜上微孔的集聚会导致细胞响应电流在脉冲作用期间再次上升;微孔集聚过后随脉冲时间增加缓慢发展,因此细胞响应电流缓慢上升。实验与仿真细胞响应电流变化趋势表明,高场强有助于缩短微孔集聚开始时间与提高微孔密度,但不助于微孔尺寸的发展,而宽脉冲能够维持微孔尺寸的发展。②研制了协同脉冲电场发生装置,能够满足实验室生物电学实验要求。开展协同脉冲电场不可逆电穿孔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实验,研究表明,协同脉冲电场不仅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与同个数的传统脉冲电场对比,杀伤效率能够显著性增强。但是反向施加协同脉冲,即先施加低压宽脉冲再施加高压窄脉冲,细胞杀伤效果不及协同脉冲。③研究了协同脉冲电场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电穿孔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协同脉冲电场与传统脉冲电场对比,能够产生宽范围的电穿孔区域和不可逆电穿孔区域;采用组织仿真模型计算阈值场强,建立多脉冲电场作用下电穿孔与不可逆电穿孔电场阈值差值的数学函数关系,发现协同脉冲电场作用下电穿孔阈值更小,而且电穿孔与不可逆电穿孔电场阈值差值与传统脉冲电场相比,具有更小的差异。④ 研究协同脉冲电场消融在体生物组织的剂量学参数效应与安全有效性。在体兔肝组织消融实验表明,单位脉冲剂量下的协同脉冲电场消融效率更高,因此能够产生显著性的宽范围消融区域。消融在体兔肝组织期间协同脉冲电场不会产生热损伤,与传统脉冲相比,也不会产生更强烈的肌肉收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表明协同脉冲电场消融在体肿瘤组织的安全有效性。为协同脉冲增强性不可逆电穿孔临床消融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12)
不可逆电穿孔多因素动态电导率模型的研究与分析
  • DOI: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0027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电工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潇;姚陈果;郑爽;刘红梅;董守龙
  • 通讯作者:
    董守龙
Nanosecond pulses targeting intracellular ablation increase destruction of tumor cells with irregular morphology
针对细胞内消融的纳秒脉冲增加了对形态不规则肿瘤细胞的破坏
  • DOI:
    10.1016/j.bioelechem.2019.10743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Bioelectr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Yao Chenguo;Ning Junyi;Liu Hongmei;Lv Yanpeng;Zhao Yajun;Dong Shoulong
  • 通讯作者:
    Dong Shoulong
双极性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的研制
  • DOI:
    10.11884/hplpb202133.21007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潇;孙文杰;何明祖;姚陈果;余亮;董守龙
  • 通讯作者:
    董守龙
基于静态与动态电导率的组织不可逆电穿孔电-热耦合场及消融效果分析
  • DOI:
    10.13336/j.1003-6520.hve.2020051503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高电压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陈果;郑爽;赵亚军;刘红梅;王艺麟;董守龙
  • 通讯作者:
    董守龙
协同纳微秒的全固态脉冲发生器研制
  • DOI:
    10.13336/j.1003-6520.hve.2019072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高电压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艺麟;马剑豪;董守龙;曾伟荣;余亮;姚陈果
  • 通讯作者:
    姚陈果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一种升压模式的可调极性高频Blumlein脉冲形成线功率调制模块
  • DOI: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19142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电工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映江;余亮;马剑豪;董守龙;姚陈果
  • 通讯作者:
    姚陈果
高压纳秒脉冲电场杀伤化疗抗性肿瘤细胞的实验机理研究
  •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3.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红梅;王莉;董守龙;马剑豪;王艺麟;姚陈果
  • 通讯作者:
    姚陈果
全固态电感储能形成线纳秒短脉冲功率调制器
  • DOI:
    10.11884/hplpb202234.210580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剑豪;余亮;马久欣;贺大钊;董守龙;姚陈果
  • 通讯作者:
    姚陈果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提取与多目标优化集成修剪的选择性集成学习软测量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控制与决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怀平;王建军;董守龙;钱斌;杨彪;陈祥光
  • 通讯作者:
    陈祥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