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Ge/Si量子点阵红外探测材料的溅射生长机理及其物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27426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001.凝聚态物质结构、相变和晶格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Silicon is the key materials in the filed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which has abundant reserves and low production cast. Bulk silicon is an in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 and therefore has very low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The three dimensional Ge/Si quantum dot array will become a new high-efficiency photoelectric material because the transition between electrons and holes don't need phonons assist. Based on the industrialized fabrication of sputtering technology,this project proposed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the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Ge/Si quantum dot array. For this study, in theory,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molecular dynamics and Monte-Carlo method are used to simulate sputtering de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rface atomic behavior of quantum dot array. We explore new methods for spontaneous uniform, ordered grow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quantum dot arrays, and a new theory for the control grown organization Ge/Si quantum dot array. Experimentally sputtering growth temperature, growth rate, Ge and Si atomic 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n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condition are researched, and their resulting various physical effect are considered for the growth of space quantum dot array. Micro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The inversion images of three dimensional quantum dot array spaces are studied. Then we map out high response rate infrared detecting materials using space quantum dot array. The physical mechanism for controllable growth of sputtering 3D Ge/Si quantum dot array is revealed; further apply to the fabrication of infrared detector. These researches will establishes a good foundation to realize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 using silicon-based materials.
Si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占统治地位。三维空间Ge/Si量子点阵可不受Si、Ge间接带隙光跃迁需声子参与的影响,而成为新型的高效光电材料。项目采用可产业化的溅射生长技术,进行Ge/Si量子点阵生长的物理机制及其光电性能研究。理论上采用格林函数、分子动力学及Monte-Carlo方法等,计算模拟溅射沉积量子点阵过程中表面原子行为,探索三维空间量子点阵自发均匀、有序化生长的新方法和自组织Ge/Si量子点阵控制生长的新理论。实验上研究溅射生长温度、沉积速率、Ge与Si原子的沉积量、热处理工艺等动力学、热力学条件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理效应对生长空间量子点阵的影响;进行微结构、光电性能表征及三维量子点阵空间反演图像研究,获得高响应率的空间量子点阵探测材料。揭示溅射三维Ge/Si量子点阵可控生长的物理机制,进一步应用于红外探测材料的研制实践,为实现硅基材料的光电子集成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三维空间Ge/Si量子点阵研究是实现硅基光电集成的重要基础。项目的主要研究是:理论方面,通过计算获得Ge/Si量子点的空穴态在不同耦合距离下的特性、溅射量子点过程中表面原子行为、密度对不同形状量子点应变分布的影响及纵向PIN型Ge/Si量子点红外探测器暗电流特性。实验方面,观察并发现SiGe量子点二次生长的演变行为及物理机制、离子枪极板间距等工艺的优化参数;获得了退火过程中激活能对量子点生长的影响、模板上溅射生长有序量子点的优化工艺和机制;通过碳诱导获得高密度量子点以及石墨烯复合Ge量子点的生长工艺。在器件研究方面,观察到单个量子点的共振隧穿和库伦台阶特性、分析了量子点的PL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试制了Ge量子点/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原型器件、表征了该器件在不同光照下的输出和转移曲线以及光电响应率。课题期间共发表论文32篇,SCI收录14篇,EI收录11篇;项目实施期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人及2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东陆学者及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研究生38名;获得国家光电子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重要结果和关键数据:提出了简单、准确、快速的新型格林函数法求解弹性方程,计算不同形状量子点的三维空间应变分布,空间分辨率为0.08 nm;获得高质量的量子点时离子枪极板的优化间距为2 mm;碳诱导量子点的密度高达1.3×1011/cm2,高宽比为1:5;退火温度调控量子点密度过程中Ge原子需克服2 eV的激活能阈值才能自由迁移;观察到Ge原子向下迁移克服的势垒小于向上迁移,在纳米孔内成核生长的Ge点更容易释放积累的应变,Ge原子倾向于在纳米孔内聚集,溅射制备有序量子点较优的温度为450 °C;二次生长的量子点在700 °C时呈现优先生长模式,在730 °C时呈现Ostwald熟化模式;Ge沉积量可调控量子点与石墨烯间的相互作用,500 °C下石墨烯上的量子点尺寸较均匀;随着量子点尺寸的减小和互混度的增加,启始电压增加,电流阶跃宽度减小;量子点的发光峰峰位位于650-750meV,红外吸收峰峰位为3.4μm;Ge量子点/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在808 nm近红外光下的光电响应率为4.3AW-1,β绝对值为0.9。这些研究成果为硅基光电集成器件的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5)
专利数量(0)
Advance in the fabrication of ordered GeSi nanostructure array on Si patterned substrate by nanosphere lithography
纳米球光刻在硅图案衬底上制备有序GeSi纳米结构阵列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Feng Qiu;Rong-fei Wang;Chen Li;Yu Yang
  • 通讯作者:
    Yu Yang
SiGe:H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材料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柯少颖;王茺;杨宇
  • 通讯作者:
    杨宇
耦合锗量子点中空穴态对称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王茺;崔灿;施张胜;杨宇
  • 通讯作者:
    杨宇
温度对绝缘层上应变SiGe沟道p-MOSFET电学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茺;杨洲;胡伟达;杨宇
  • 通讯作者:
    杨宇
渐变带隙氢化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化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Pan Tao;He Peng;Yang Jie;Yang Yu
  • 通讯作者:
    Yang Y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关闭矿井次生沉陷监测、预测与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和展望
  • DOI:
    10.13225/j.cnki.jccs.2022.1385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炳乾;刘辉;李振洪;郑美楠;于洋;余昊;秦璐;杨家乐;杨宇
  • 通讯作者:
    杨宇
影响细粒煤振动流化床分选的关键因素
  • DOI:
    10.13225/j.cnki.jccs.2016.044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煤炭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亚东;王翔宇;董鹤翔;杨宇;赵跃民;蒋勇;朱冉;杨旭亮
  • 通讯作者:
    杨旭亮
自主致密LCD和改进的广义局部频率解调方法
  • DOI:
    10.19650/j.cnki.cjsi.2016.01.01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仪器仪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占涛;程军圣;张桂香;杨宇
  • 通讯作者:
    杨宇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青年学者笔谈
  •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2.201981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世界地理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丰龙;胡志丁;刘承良;安宁;王雨;杨宇;李灿松;李振福;熊理然;殷冠文;黄耿志;李禕;黎斌;侯璐璐;周佩玲
  • 通讯作者:
    周佩玲
不同法规关于核动力厂竖向地震动要求的分析
  • DOI:
    10.16432/j.cnki.1672-5360.2015.01.00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核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春林;李小军;潘蓉;杨宇;王树国
  • 通讯作者:
    王树国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宇的其他基金

中南半岛“春烧”影响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230503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硅离子自注入改性硅薄膜发光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批准号:
    1096401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Ge/Si纳米薄膜红外探测材料的研究
  • 批准号:
    60567001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