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体研究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作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37152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701.磁共振成像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Liver fibrosis is a tissue repair reaction secondary to various forms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rtial liver fibrosis is reversible, and early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prognosis. But noninvasiv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is still difficult and be a hot-topic clinical problem. Variet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progress of liver fibrosis and among them angiogenesis is increasing more attentio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had demonstrated that angiogenesis coexisted with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variety cause, characterized by sinusoid capillarization. Pathological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vessel density and the changing of interlobular vessel diamet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Liver fibrosis grading has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giogenesis. Anti-angiogenesis treatment is recognized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liver fibrosis treatment and need further expl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giogenesis. Our study intend to use advanced MR vessel size imaging, to evaluate quantitatively vessel size, density and focal blood volume in vivo, discuss the microcirculation changing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 of liver fibrosis. We try to provide a new noninvasiv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fibrosis, and also for potential dynamic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anti-angi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的组织修复反应。研究证实部分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通过有效的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和分期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对肝脏病变的持续发展起作用,其中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在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中都存在血管生成过程,以肝窦毛细血管化为特征,病理上证实存在着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和肝内小叶间血管管径大小的变化。血管生成的程度同肝纤维化分级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已有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标,值得深入研究。本项目拟采用先进的MR微血管成像技术(VSI),通过实验研究,在体量化评估微血管大小和密度以及局部组织血容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微循环改变,有望为肝纤维化无创性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向,也为潜在的抗血管生成疗效动态监测提供理想的手段。

结项摘要

肝纤维化进程中存在着以肝窦毛细血管化为特征的肝脏微循环改变。本研究通过建立不同阶段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联合肝窦形态学定量、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肝窦毛细血管化动态演变。结果显示,肝窦面积(SA)、肝窦周长(SP)、肝窦面积百分比(SA%)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817、-0.820和-0.836),肝细胞面积肝窦周长指数(HA/SP index)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27),肝窦面积肝窦周长指数(SA/SP index)与纤维化分期呈轻度负相关(r=-0.364),肝窦内皮细胞(LSEC)窗孔数目、直径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825和-0.911,P<0.0001),MVDdensity、MVDarea均与纤维化分期呈中等正相关(r=0.623、0.590, P=0.000)。. 通过IVIM-DWI及DCE-MRI检查,得到定量参数D、D*、f值、Ktrans、Kep、Ve和iAUC,证实其与纤维化分期及血管生成指标具有相关性;通过MRI 血管大小成像(VSI)及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获得Q、VVF、Nu、mVD值及肝硬度(LS)值。VVF值与SA、SA%、SP值呈显著正相关(r=0.627~0.642, P=0.000),与HA/SP呈中等负相关(r=-0.467, P=0.004),其诊断F2和F3期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1.30%、73.68%,特异度为80.00%、85.71%,AUROC为0.917、0.857,与SW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368和0.3672),但不能诊断F4期肝纤维化。Nu值与SA、SP、HA/SP值呈中等负相关(r=-0.490~-0.418, P=0.002~0.01),其诊断F2~F4期纤维化的敏感度为86.96%、63.16%、85.71,特异度为80.00%、85.71%、69.23%,AUROC为0.765、0.767、0.764,与SW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2495、0.5949、0.4943、0.8302)。表明VSI可以反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微血管变化,可用于肝纤维化诊断分期,从而建立了基于微血管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多模态MRI灌注成像无创性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的诊断体系,为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6)
专利数量(0)
三维自旋晶格弛豫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若坤;强呼明;严福华;任新平;王韬;陈伟波
  • 通讯作者:
    陈伟波
Liver fibrosis detection and stag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1q MR imaging and 2D real-time shear-wave elastography
肝纤维化检测和分期:T1q MR 成像和 2D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bdominal Radiology
  • 影响因子:
    2.4
  • 作者:
    Li Ruo-kun;Ren Xin-pin;Yan Fu-hua;Qiang Jin-wei;Lin Hui-min;Wan Tao;Zhao Hong-fei;Chen Wei-bo
  • 通讯作者:
    Chen Wei-b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介入放射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琦;刘玉;胡曙东;黄蔚;王忠敏;陈克敏;严福华;田建明
  • 通讯作者:
    田建明
双能量CT在胃癌虚拟平扫应用的初步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琦;凌华威;陈克敏;严福华
  • 通讯作者:
    严福华
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阮玫;王丽君;柴维敏;严福华
  • 通讯作者:
    严福华
人关节软骨中对比剂扩散系数的同步辐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海宇;陈喆;李元超;陆勇;李智慧;蒋梅花;王成焘;严福华
  • 通讯作者:
    严福华
双源双能量CT碘值在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 DOI:
    10.16150/j.1671-2870.2018.02.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阳;张欢;闫静;杲霄源;谭晶文;武新洋;严福华
  • 通讯作者:
    严福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严福华的其他基金

基于LC-NE系统多模态MRI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在PD认知障碍中的纵向研究
  • 批准号:
    82271954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磁敏感性加权成像的胰腺铁沉积定量测定与β细胞功能评价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81671649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5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