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长寿命活性焦脱硫关键技术基础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51134015
-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3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E0410.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
- 结题年份:2015
- 批准年份:2011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2-01-01 至2015-12-31
- 项目参与者:高继慧; 张翠清; 王晓雷; 朱玉雯; 陈国庆; 孙飞; 吴燕燕; 李阳; 王长江;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我国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严重与硫资源短缺、大量进口形成尖锐对比。我国内陆的煤炭主产区往往同时也是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脱硫技术是迫切需求。活性焦脱硫技术可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且节水无害,前景广阔。降低活性焦制备成本、提高使用寿命对于推动活性焦脱硫技术的产业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脱硫过程活性焦内S元素迁移及赋存机理研究是活性焦脱硫技术开发和工艺优化基础;通过研究孔结构参数、孔结构类型对吸附质赋存形态及吸附能力的影响,提出理想的孔结构类型和孔径分布模式;在单一活化气体活化成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活化气体混合活化或者分阶段复合活化机制,提出基于复合气体活化的微观孔结构设计方法;通过考察活性焦质量损失对活性衰减速度的影响,研究活性位在脱硫-再生过程中的微观作用机理及衍变规律。上述机理研究和设计方法的提出,可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活性焦制备技术以及先进再生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结项摘要
活性焦脱硫技术可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节水无害,是烟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项目针对活性焦制备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废焦难利用等应用瓶颈,凝练出制约技术进步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脱硫过程活性焦内S转化、迁移及赋存机理”、“气体活化过程活性焦孔结构特征及活化机制”、“再生过程孔结构和活性位演变规律及吸附质解析机理”。项目围绕科学问题完成了三方面的机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粉状活性焦的流态化烟气脱硫工艺,并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下建立了小型试验系统,并完成调试。项目研究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1)采用具有典型孔结构和官能团梯级分布的多孔碳材料(活性碳/焦、碳纳米管、模板碳)进行吸附特性实验,结合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揭示了分级孔结构内含S物种转化、迁移及赋存机理,创新性提出了吸附质H2SO4/SO3的极性致迁移机制;认为在活性焦脱硫过程中,分布在中孔内的极性官能团具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极性分子的吸附中心,是形成吸附质迁移动力的关键。.(2)提出“中孔通达、微孔发达”的分级孔结构是适宜脱硫的理想结构。通过气体组合活化实验研究,揭示了活化过程碳结构烧失机制,发现活化过程中存在两种孔结构发展机制的协调与竞争,是影响得碳率和制备成本的关键。提出了“复合气体活化的活性焦孔结构控制方法”,可为低成本、高性能不定型活性焦制备提供技术指导。.(3)通过对活性焦脱硫/再生过程中质量损失与脱硫性能进行关联分析,发现H2SO4与周围碳基质的反应使活性焦的中孔、大孔比例降低,从而使活性焦循环脱硫能力迅速衰减,揭示了“烧失反应”对脱硫性能影响的微观本质。提出了采用水蒸气吹扫和洗脱的复合再生工艺;发现采用微波再生,可对极性吸附质H2SO4进行选择性加热,是实现活性焦低损耗再生的理想手段。.(4)在不定型焦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粉状活性焦的流态化烟气脱硫工艺,并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状活性焦具有较高的初始吸附速率,循环流化床吸附系统可以实现对烟气中SO2的高效脱除。.(5)为加速技术转化和应用,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山东曲阜建立了“1500Nm3/h原位制焦及烟气综合净化小型试验系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工业性示范提供设计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9)
专利数量(2)
Controllable nitrogen introduction into porous carbon with porosity retaining for investigating nitrogen doping effect on SO2 adsorption
可控氮引入保留孔隙率的多孔碳中研究氮掺杂对 SO2 吸附的影响
- DOI:10.1016/j.cej.2015.12.044
- 发表时间:2016-04-15
- 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影响因子:15.1
- 作者:Sun, Fei;Gao, Jihui;Wu, Shaohua
- 通讯作者:Wu, Shaohua
Mechanism of SO2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n commercial activated coke
商品活性焦对SO2吸附和解吸的机理
- DOI:10.1007/s11814-011-0078-5
- 发表时间:2011-11-01
- 期刊: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2.7
- 作者:Sun, Fei;Gao, Jihui;Qin, Yukun
- 通讯作者:Qin, Yukun
Adsorption of SO2 by typical carbonaceous materi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activated carbons
典型碳质材料对SO2的吸附:碳纳米管和活性炭的比较研究
- DOI:10.1007/s10450-013-9504-9
- 发表时间:2013-10-01
- 期刊:ADSORPTION-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DSORPTION SOCIETY
- 影响因子:3.3
- 作者:Sun, Fei;Gao, Jihui;Qin, Yukun
- 通讯作者:Qin, Yukun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O2 adsorption on carbon surface I: A new insight into non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SO2 molecule and acidic oxygen-contaning groups
官能团对碳表面 SO2 吸附的影响Ⅰ:SO2 分子与酸性含氧基团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新见解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6.7
- 作者:Fei Sun;Zhibin Qu;Jihui Gao;Shaohua Wu
- 通讯作者:Shaohua Wu
活性焦孔结构演变规律及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玉雯;高继慧;孙飞;雷鸣
- 通讯作者:雷鸣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分数阶趋化模型在Besov空间中解的存在性
- DOI:10.1360/n012018-00048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中国科学:数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化;吕文斌;吴少华
- 通讯作者:吴少华
余甘多糖绿色合成纳米银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响应面优化
- DOI:10.16333/j.1001-6880.2017.8.025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作者:廖正萍;王芳;王文婷;刘靖媛;马鑫瑞;吴少华;李永裕
- 通讯作者:李永裕
一株印楝植物内生真菌 Epicoccum sp. 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少华;李绍兰;李治滢;王立东;余莹;陈有为;杨丽源
- 通讯作者:杨丽源
滇牡丹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 作者:苗翠苹;余莹;陈有为;王皎;吴少华
- 通讯作者:吴少华
煤粉再燃对600MW锅炉NOx排放的影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28(增).149-152.2007年8月
- 影响因子:--
- 作者:邱朋华*;刘辉;吴少华;孙绍增
- 通讯作者:孙绍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吴少华的其他基金
燃煤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过程表界面介尺度行为及调控机制
- 批准号:91434134
- 批准年份:2014
- 资助金额:80.0 万元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