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不同功能摄食群底栖动物微囊藻毒素累积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732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1.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效应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Harmful algae blooms are recently widespread fresh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issue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lake water quality, also can produce microcystins which are highly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cyanobacteria. And benthic animal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ke ecosystem are direct contactors to microcystins, which can accumulate high levels of microcystins, seriously threating human health. This project chooses the dominant zoobenthic species of Lake Taihu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selects different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among the dominant species. Situ researches will carry out during April and November, which covers the time of the outbreaks of cyanobacteria blooms, studying the accumulation dynamics of microcystin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of zoobenthos. Meanwhile, we als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dynamics of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abolism strength, food sources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feeding zoobenthic groups.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 (NMT), we will find the dr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microcystin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feeding zoobenthic group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project can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icrocystins and its health risk assessment in freshwater lakes.
有害蓝藻水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淡水湖泊普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对湖泊水环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产生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底栖动物作为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中MCs的直接接触者,能够在其体内累积高含量的MCs,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项目以太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不同功能摄食群物种,研究其在蓝藻水华暴发期间(4~11月)自由态与结合态MCs累积特征。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种群特征、食物组成以及生化指标等因子的变化特征,结合室内控制实验以及活体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应用,获取影响不同功能摄食群底栖动物物种微囊藻毒素累积的驱动因子,并阐述不同物种对MCs及其他驱动因子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与MCs累积的关系。本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加深对有毒污染物在湖泊中迁移、转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其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作为淡水湖泊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全球气候升温的大背景下,有害蓝藻水华发生的范围、频次以及危害程度均呈增加趋势,而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则是其重要的危害之一,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甚至人类的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底栖动物作为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中MCs的直接接触者,其体内可累积极高含量的MCs,研究其MC累积特征及驱动机制对进一步了解MC的毒理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项目以太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调研了其在蓝藻水华暴发期间(4~11月)的MCs累积特征,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浅水湖泊影响底栖动物MCs累积的驱动因子,并阐述太湖底栖动物优势种MCs累积特征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功能摄食群底栖动物在蓝藻水华暴发期间均能够累积较高含量的MC,以寡毛类物种(霍甫水丝蚓-直接收集者)体内MC含量最高;在温度过高时,底栖动物活动减弱,体内MC含量随之降低;软体动物肝胰腺部分具有较高含量的MC,而可食用部分MC含量较低。(2)铜锈环棱螺体内MC含量与其壳高呈负相关,而与表层水和上覆水中的胞内MC含量显著正相关;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铜锈环棱螺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夏季时浮游植物中的产毒藻是铜锈环棱螺体内MC的主要来源。(3)将室内与原位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产毒藻的存在会导致铜锈环棱螺产生氧化应激与免疫反应,随着MC在体内的清除,相关酶的活性也随之下降;而在原位条件下,铜锈环棱螺体内酶活性受生境条件与MC含量等的综合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有毒污染物在淡水湖泊中迁移、转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其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项目执行期间,依托本项目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4篇,包括中科院1区论文1篇,2区论文2篇,EI以及CSCD论文2篇,培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小型湖泊修复区与未修复区对生态修复的响应与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小妹;薛庆举;万翔;谢丽强
  • 通讯作者:
    谢丽强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drive the concentrations of microcystin in particulates, dissolved water, and sediments peak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a large shallow lake
不同的环境因素导致大型浅湖中颗粒物、溶解水和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在不同时间达到峰值
  • DOI:
    10.1016/j.jenvman.2022.116833
  • 发表时间:
    2022-11-23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
    8.7
  • 作者:
    Xue,Qingju;Xie,Liqiang;Zhao,Yanyan
  • 通讯作者:
    Zhao,Yanyan
Risk assess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istorical concentrations of microcystin in Lake Taihu, China
中国太湖微囊藻毒素历史浓度影响因素的风险评估和识别
  • DOI:
    10.1016/j.jes.2022.03.043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Chen Cheng;Alan D. Steinman;Kaiye Zhang;Qi Lin;Qingju Xue;Xing Wang;Liqiang Xie
  • 通讯作者:
    Liqiang Xie
微囊藻毒素异构体产生的调控因子及其在自然水体中分布的研究进展
  •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2010700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顾毓蓉;程晨;赵雁雁;薛庆举;万翔;张凯晔;谢丽强
  • 通讯作者:
    谢丽强
Seasonal variation and potential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cystins in the sediments of Lake Taihu, China
太湖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季节变化及潜在风险评估
  • DOI:
    10.1016/j.envpol.2019.11388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Xue Qingju;Steinman Alan D.;Xie Liqiang;Yao Lei;Su Xiaomei;Cao Qing;Zhao Yanyan;Cai Yongjiu
  • 通讯作者:
    Cai Yongji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5种常见底栖动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DOI:
    10.18307/2015.0110
  • 发表时间:
    2015-01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永久;薛庆举;陆永军;龚志军
  • 通讯作者:
    龚志军
太湖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NH_4~+ -N和PO_4~(3-)-P的潜在释放量
  • DOI:
    10.18307/2017.021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志军;刘劲松;李艳;蔡永久;薛庆举;许浩
  • 通讯作者:
    许浩
温度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氮、磷排泄影响的初步研究
  • DOI:
    10.18307/2014.0608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湖泊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庆举;蔡永久;许浩;龚志军
  • 通讯作者:
    龚志军
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004020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万翔;薛庆举;顾毓蓉;谢丽强
  • 通讯作者:
    谢丽强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霍甫水丝蚓次级生产力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敏;蔡永久;薛庆举;许浩
  • 通讯作者:
    许浩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