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活化-协同催化效应的g-C3N4@MOx变价体系的构筑及其CO2催化转化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70212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205.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With serious global warming and shortage of carbon resources, the design of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catalyst for CO2 catalytic conver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both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al fields. For CO2 convertion, the traditional photocatalysts have some drawbacks, i.e., easy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low photo conversion efficiency, low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metal oxide (g-C3N4@MOx) nanocomposites with variable valence, large surface area, controllable pore size and relatively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could be synthesized through one facile hard-template method. A series of functional g-C3N4 based nanocomposites would be synthesized by fully taking advantage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strong absorption ability, g-C3N4 samples’ high stability and visible light sensitivity, and some metal oxides’ easy alternation property of valence. More importantly, 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MOx on the catalys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and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g-C3N4 and metal oxide will be investigated. This research could not only offer scientific support to the photocatalyst design for CO2 catalytic conversion, but als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mesoporous g-C3N4@metal oxide with variable valence.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设计高效的催化剂用于CO2催化转化逐渐成为材料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针对常见光催化剂普遍存在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光利用率低、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不理想等问题,本项目提出通过简单的一步硬模板法,制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可调控尺寸、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介孔类石墨氮化碳@易变价金属氧化物(g-C3N4@MOx)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用于CO2催化转化。充分利用介孔材料吸附能力强、g-C3N4的高稳定性和强吸光能力等特点,以及一些金属氧化物的易变价性质,制备功能化g-C3N4基纳米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同时开展MOx对催化剂性能和光电子传输行为的改性机制、材料组分间双活化-协同催化作用机制等研究。本项目的开展将为CO2催化转化催化剂的设计与催化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对拓展介孔g-C3N4@MOx纳米材料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活动的增强,自然界非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同时,因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显著。因此,设计高效、低廉、性能稳定的光催化剂,将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化学能逐渐成为材料化学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针对常见光催化剂普遍存在的光生电子易发生光腐蚀现象、光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本项目以类石墨氮化碳(g-C3N4)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调控、纳米复合结构的构筑、光生电子传输行为的研究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1)采用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探讨了g-C3N4@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对材料微观结构、光电性能以及光催化活性等的影响。并结合测试结果分析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材料对光的“遮蔽现象”,造成核-壳结构内层的g-C3N4难以被光激发。本工作为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设计提供思路。.2) 为了减少贵金属的材料的使用、降低光催化剂制备成本,选择镍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Ni-MOFs)原位衍生的多价态金属Ni/NiOx修饰类石墨氮化碳材料。平行测试条件下,修饰后的类石墨氮化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提升了22.1倍。该合成方法制备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共催化剂具有分散性好、材料利用效率高等优点。.3) 此外,项目组成员采用原位水热酸刻蚀法剥离g-C3N4块体材料,制备形成类石墨纳米片。以三聚氰胺缩聚形成的类石墨氮化碳材料为例,剥离后类石墨氮化碳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材料的厚度大大降低,与块体材料相比,类石墨氮化碳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提高了11倍。更加有趣的是,纳米片表面的Pt颗粒以“原子级Pt”形态存在,比现有文献报道的Pt原子利用效率高得多。.4) 最后,以现有工作基础为依托,研究了原子级共催化剂对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作用:1)采用简单的一步微波合成法制备碳量子点修饰常见的光催化剂,并用于CO2光催化还原反应。2)开发了一种质子酸介导的自上而下策略用于原子化金属颗粒构筑单原子Fe活性位。该催化中心可有效利用光生电子促进CO2向CO的光催化转化反应。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Facile Top-Down Strategy for Direct Metal Atom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chieving a High Turnover Number in CO2 Photoreduction
直接金属雾化和协调的简便自上而下策略,在 CO2 光还原中实现高周转数
  • DOI:
    10.1021/jacs.0c09060
  • 发表时间:
    2020-11-11
  • 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影响因子:
    15
  • 作者:
    Li, Yunxiang;Wang, Shengyao;Ye, Jinhua
  • 通讯作者:
    Ye, Jinhua
MOF-templated in situ fabrication of surface-modified Ni/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MOF 模板原位制备表面改性 Ni/石墨碳氮化物并增强光催化析氢
  • DOI:
    10.1039/c9cy01093a
  • 发表时间:
    2019-07
  • 期刊: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李孟丽;宋双;苏常盛;李雷;严政;曹雪波
  • 通讯作者:
    曹雪波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求解合作对策解的带有正不定临界项的对称交替方向法
  •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5.00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孟丽;张俊容
  • 通讯作者:
    张俊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