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诱导αTAT1/HDAC6调控α-tubulin乙酰化稳态改善AD轴突运输的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90431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18.中医针灸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mproving synaptic plastici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cupuncture i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α-tubulin acetylation mediated by αTAT1 and HDAC6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axonal transport.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this research, we will use APP/PS1 mice as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employ sever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neural electrophysi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vivo manganese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blocking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effect relationship of “acupuncture -αTAT1、HDAC6 - α-tubulin acetylation - axonal transpor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onify kindy and marrow to improve cogni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will add new content to the mechanism of aupuncture in improving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provide new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 tonify marrow to improve cogni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增强突触可塑性是针灸实现神经康复的基础,正常的轴突运输则是突触功能发挥的基础。结合αTAT1、HDAC6介导α-tubulin乙酰化稳态平衡调控轴突运输的新前沿,我们提出“α-tubulin乙酰化稳态是针刺改善轴突运输的机制之一”假说。并在中医“补肾—益髓—醒脑”理论指导下,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载体,运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针刺—αTAT1、HDAC6—α-tubulin乙酰化稳态—轴突运输”级联效应展开研究。初步揭示针刺调控α-tubulin乙酰化稳态,改善轴突运输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补肾—益髓—醒脑”理论和针灸介入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针灸促神经康复的科学内涵。

结项摘要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具有优势;实验研究也基本明确了“促进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发挥是针灸实现神经康复的基础”。在神经元微管损伤的病理下,针灸能否有效改善轴突运输功能,维持突触活动所需物质的胞内转运?其机制是什么?我们在中医“补肾—益髓—醒脑”理论指导下,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载体,围绕“针刺—αTAT1、HDAC6—α-tubulin乙酰化稳态—轴突运输”级联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能促进模型小鼠的学习能力,但是目标蛋白在模型组、正常组和针刺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根据AD多病因、针刺起效多途径的特点,为更好了解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聚焦重点通路,我们采用了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小鼠粪便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证实了APP/PS1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粪便代谢轮廓变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扰乱嘧啶的代谢参与AD认知障碍相关的病理过程。B. firmus、Rikenella、Clostridium sp.Culture-27和deoxyuridine可能是AD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针刺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能力可能与肠道菌群调节有关;我们找到了44个共同差异菌群和10种粪便差异代谢物,其中Bis(2-ethylhexyl) phthalate和Bacillus firmus、Alcaligenes sp、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可能是重要的针刺靶点。针刺对差异菌群和差异代谢物的调控趋势基本与正常组相同,这从另一角度证实了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从宿主-微生物串扰角度为针刺治疗AD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有助于AD标志物和针刺治疗靶点的发现。研究结果丰富针灸促神经康复机制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补肾—益髓—醒脑”理论和针灸介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ut microbiota may be involv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by dysregulating pyrimidine metabolism in APP/PS1 mice.
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调节 APP/PS1 小鼠的嘧啶代谢而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
  • DOI:
    10.3389/fnagi.2022.967747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 通讯作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圣锋;王欣君;封敏;于美玲
  • 通讯作者:
    于美玲
21世纪初中国农作物与自然植被物候时空差异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遥感技术与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封敏;李再明;邱炳文;王重洋;罗钰涵
  • 通讯作者:
    罗钰涵
针刺治疗脑病的主穴规律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钮飞峰;翁晟捷;封敏;卢圣锋
  • 通讯作者:
    卢圣锋
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P8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封敏;熊殷艺;鲁娟;张承舜;于美玲;吴巧凤;卢圣锋;余曙光
  • 通讯作者:
    余曙光
快速老化小鼠P8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的AMPA受体表达异常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解剖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封敏;张英俊;鲁娟;熊殷艺;吴巧凤;于美玲;卢圣锋;余曙光
  • 通讯作者:
    余曙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