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无水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工作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37306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905.电能源化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As a new battery system with high capacity, aqueous/non-aqueous double-electrolyte Li-air battery recently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In this battery, an aqueous electrolyte and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re separated by a lithium super-ionic conductor ceramic film, and are used as the electrolyte for air-electrode and the electrolyte for metallic Li-electrode, respectively. The concept of this system was first reported by Y. G. Wang in 2010.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battery is still at the infant state, and thus is facing a lot of challenges.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double-electrolyte Li-air batte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Firstly,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electrolyte interface problems occur on the ions diffusion process (e.g. interface resistance, interface electric field, etc.). Then, we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by the optimizations of interface, battery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temperature. Next, we will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battery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lithium super-ionic conductor ceramic film. Finally, we will develop the proper catalysts for rechargeable operation of double-electrolyte Li-air battery.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electrolyte Li-air battery in china, and build a serie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methods for double-electrolyte battery systems.
作为一种全新的超大容量电池体系,有水/无水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在近两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类电池中,水系电解液和无水电解液通过一个锂离子导体陶瓷膜结合起来,其中水系电解质被用为空气电极的电解液,非水电解质被用为金属锂的电解液。这类电池由申请人于2010年首次提出,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根据以前研究的结果,本项目将深入研究这类电池体系的工作机理,并根据其工作机理,优化和提升这类电池的综合性能。项目将首先研究离子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界面问题,即界面电阻和界面电场,继而通过界面、电池结构及操控温度的优化提升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综合性能,然后通过提升锂离子导体陶瓷膜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稳定性,实现体系整体稳定性的提升,最后为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可充模式优选合适的催化剂。项目的完成将推动国内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研究,并有望为双液电池体系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

结项摘要

依照项目申请的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有水/无水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体系的工作机理,并根据其工作机理,优化和提升这类电池的综合性能。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依次开展了如下研究:1. 双电解液中离子传输的界面问题、锂离子及质子在固体电解质膜中的扩散问题、相应的电解质膜稳定性,并证实锂离子导体陶瓷膜对锂离子的传输具有高度选择性,但是相应的高界面电阻仍旧限制体系的功率密度;2. 通过设计合成多功能催化电极材料(掺氮有序介孔碳),利用其在氧还原、吸附电容、析氢等反应的多功能性和双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结构特点,实现了锂离子电容器、锂-空气电池、锂-水电池在同一体系中的集成,弥补了锂-空气电池功率密度低的缺点;3. 针对固体锂离子导体陶瓷膜电阻率高的问题,制备了具有一定疏水特性的含有碘化锂的聚合电解质,成功用于锂-空气电池,研究了空气电极的复杂反应过程,通过其疏水性降低了空气中水分对金属锂的攻击,利用碘化锂氧化还原对实现了电化学氧化和化学氧化的耦合,降低了放电产物的分级电压,实现了锂-空气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4.优化设计了一系列空气电极催化剂,有效提升了空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抑制了电解液分解副反应的发生,并对金属锂保护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项目执行中合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SCI)论文21篇,申请专利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2名,项目负责人荣获2014年度国际电化学委员会应用电化学奖(ISE Prize for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6年度中国锂电青年研究奖,2017年获得中国电化学青年奖,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5)
A Long-Life Lithium-Air Battery in Ambient Air with a Polymer Electrolyte Containing a Redox Mediator
一种在环境空气中使用含有氧化还原介体的聚合物电解质的长寿命锂空气电池
  • DOI:
    10.1002/anie.201701290
  • 发表时间:
    2017-06-19
  • 期刊: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Guo, Ziyang;Li, Chao;Xia, Yongyao
  • 通讯作者:
    Xia, Yongyao
A Multifunction Lithium-Carbon Battery System Using a Dual Electrolyte
使用双电解质的多功能锂碳电池系统
  • DOI:
    10.1021/acsenergylett.6b0056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CS ENER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Guo Ziyang;Wang Ye;Song Yanfang;Li Chao;Su Xiuli;Wang Yonggang;Cai Wen-bin;Xia Yongyao
  • 通讯作者:
    Xia Yongyao
A lithium air battery with a lithiated Al-carbon anode
具有锂化铝碳阳极的锂空气电池
  • DOI:
    10.1039/c4cc07315k
  • 发表时间:
    2015-01-01
  • 期刊: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Guo, Ziyang;Dong, XiaoLi;Xia, Yongyao
  • 通讯作者:
    Xia, Yongyao
Flexible and Wire-Shaped Micro-Supercapacitor Based on Ni(OH)2-Nanowire an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基于Ni(OH)2-纳米线和有序介孔碳电极的柔性线状微型超级电容器
  • DOI:
    10.1002/adfm.201304001
  • 发表时间:
    2014-06-01
  • 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Dong, Xiaoli;Guo, Ziyang;Xia, Yongyao
  • 通讯作者:
    Xia, Yongyao
Flexible Aqueous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High Safety and Large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安全性高、体积能量密度大的柔性水系锂离子电池
  • DOI:
    10.1002/anie.201602766
  • 发表时间:
    2016-06-20
  • 期刊: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Dong, Xiaoli;Chen, Long;Xia, Yongyao
  • 通讯作者:
    Xia, Yongy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冲击载荷下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动态响应及微观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 DOI:
    10.11858/gywlxb.2021076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高压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洋;徐怀忠;汪小锋;李治国;胡建波;王永刚
  • 通讯作者:
    王永刚
激光功率对17-4PH丝材激光熔覆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1.03.017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Surface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强;李洋洋;杨洪波;牛文娟;苏成明;曹鹏;杨驹;王永刚;Dong QIU
  • 通讯作者:
    Dong QIU
脱矿牙本质基质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口腔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红梅;金岩;ZHANG Hong-mei,WANG Yong-gang,ZHANG Xiao-mei,TAN J;王永刚;张晓梅;谭家莉;荀文兴;杨海珍;李蓉;庞楠;曾光
  • 通讯作者:
    曾光
基于超高速相机的数字图像相关性全场应变分析在SHTB实验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爆炸与冲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申海艇;蒋招绣;王贝壳;李成华;王礼立;王永刚
  • 通讯作者:
    王永刚
蝙蝠葛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实用肿瘤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永刚;孙抒;杨万山;孙凤丹;刘全
  • 通讯作者:
    刘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永刚的其他基金

关于水系锌-有机物电池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锂-氧可充电池的机理研究及其性能优化
  • 批准号:
    2110302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