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多糖通过“小肠-大脑对话”控制葡萄糖吸收及其代谢通路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729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2005.食品与肠道菌群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White Hyacinth Bean, 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s, has been confirmed to possess health benefits on maintaining glucose homeostasis. Meanwhile, our previous study has elucidated that White Hyacinth Bean polysaccharide (WBHP) could trigger the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neuron injury in brain. Interestingly, in a recent research, Yale University scientists demonstrated that brain neurons exerted a vital effect in glucose homeostasis via sensing blood glucose signal feedback.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WBHP could control glucose absorption by the cell-cell contact between intestine and brain.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BHP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volved in glucose absorption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on the basis of glycemic signal. Various technological methods are integrated in this work like metabonomics,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Furthermore, we extend the innovative view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intestine and brain” to neuronal excitation-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 coupling signal molecules---AMPK. Therefore, AMPK is applied as a spot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related pathways-the host response (plane) via the correlation of metabolic transformative principles. And subsequently to propose the mitochondrial mechanism and targeted metabolic pathway referring to WBHP control glucose via “the dialogue between intestine and brain”. In brief, our study elucidates a unique nutritional value of White Hyacinth Bean and provides a novel target and strategy for the research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regard to the overall effect and material basis through dietary pattern.
白扁豆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具有血糖稳定作用。项目组前期研究亦发现白扁豆多糖(WBHP)具有脑保护作用。有趣的是,最近耶鲁大学科学家,突破传统观念,证实大脑神经细胞能感受到血糖水平的改变,在血糖稳定中起重要作用。然而WBHP能否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对接,通过“小肠-大脑对话”共同发挥血糖稳定作用亟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血糖感受信号,拟将大脑和小肠关联,以葡萄糖吸收为主线,整合代谢组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手段,体内、外研究WBHP对小肠上皮细葡萄糖吸收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 “小肠-大脑对话” 的新视角,以神经元兴奋-线粒体能量代谢偶联信号分子AMPK为点,关联代谢转化规律,研究差异代谢物-相关通路-整体效应(面),阐明WBHP通过“小肠-大脑对话”调控血糖的线粒体机制及靶向代谢通路,最终诠释白扁豆的独特营养价值;为解决膳食稳定血糖的整体效应和物质基础提供新靶标和新方法。

结项摘要

(1)白扁豆多糖(WHBP)的理化性质鉴定:WHBP 具有吡喃环结构,平均分子质量 2.3×105 Da,其单糖组成由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23.23:6.2:5.09:2.76:2.4:0.48,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该多糖表面微观形貌为片状。 WHBP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性能,可为白扁豆的深加工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2) 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II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研究WHBP降血糖作用及代谢通路。实验发现,WHBP能够显著降低T2DM大鼠FBG水平和血清INS含量,改善T2DM大鼠体重减轻和糖耐量受损症状;WHBP能够降低T2DM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同时提高血清HDL-C含量。WHBP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水平.WHBP可通过减轻胰腺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发挥胰腺保护作用,抑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水平,进而发挥降血糖作用。通过建立UPLC-Q-TOF/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PSG对T2DM大鼠血液、尿液中代谢物的影响。PSG通过调控T2DM大鼠体内甲基化途径、三羧酸循环和尿液代谢、维生素B12代谢、色氨酸代谢、脂代谢吸收和胆固醇的分解过程、脂肪酸的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和脂蛋白代谢等途径发挥其降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保护作用。.(3)基于肠脑对话白扁豆多糖通过“小肠-大脑对话”控制葡萄糖吸收作用。.WHBP显著提高了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增加了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减轻了肠道氧化应激并改善了T2DM大鼠的肠道病理性损伤。此外,WHBP显著改变了T2DM大鼠的肠道菌群,包括门水平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以及属水平的乳酸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使菌群组成趋近于正常水平。白扁豆多糖能够显著降低 II 型糖尿病大鼠血清 CRH、ACTH 和 CORT水平,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及AMPK的活性。同时,WHBP能显著抑制小肠组织中的高血糖介导的 SGLT1 mRNA 高表达水平。因此,WHBP 可通过调控肠脑对话抑制高血糖介导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和小肠组织 SGLT1 的高表达,减少葡萄糖吸收入血,改善 II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发挥降血糖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9)
Polysaccharide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ameliorates chronic inflamm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mpairment in rats
鱼腥草多糖可改善大鼠慢性炎症引起的肠道损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Ye-Hao Song;Hui-Ting You;Wen-Juan Li;Sang Ting
  • 通讯作者:
    Sang Ting
Protective effect of Ganoderma atrum polysaccharides in acute lung injury rats and its metabolomics
灵芝多糖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
  • DOI:
    10.1016/j.ijbiomac.2019.10.010
  • 发表时间:
    2020-01-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影响因子:
    8.2
  • 作者:
    Li, Lu;Fu, Wang-wei;Xie, Ming-yong
  • 通讯作者:
    Xie, Ming-yong
Polysaccharides as antioxidants and prooxidants in manag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多糖作为抗氧化剂和促氧化剂来控制活性氧的双刃剑
  • DOI:
    10.1016/j.biopha.2023.114221
  • 发表时间:
    2023-01-10
  • 期刊: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 影响因子:
    7.5
  • 作者:
    Zeng,Fan-Sen;Yao,Yu-Fei;Li,Wen-Juan
  • 通讯作者:
    Li,Wen-Juan
白扁豆非淀粉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现代食品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付王威;吴睿婷;万敏;李睿城;初悦雷;吴琼琳;李文娟
  • 通讯作者:
    李文娟
鱼腥草多糖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慢性炎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现代食品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也好;游慧婷;姚于飞;吴睿婷;付王威;万敏;李文娟
  • 通讯作者:
    李文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增氧条件下的碱性硫脲浸金实验
  • DOI:
    10.19476/j.ysxb.1004.0609.2017.11.2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白安平;宋永胜;李文娟;屈伟
  • 通讯作者:
    屈伟
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洪涛;张天托;邹小玲;王艳红;李文娟
  • 通讯作者:
    李文娟
脑的内在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娟;陈惠金
  • 通讯作者:
    陈惠金
互联网信息服务政策工具的变迁研究——基于1994-2018年的国家政策文本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电子政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娟;王国华;李慧芳
  • 通讯作者:
    李慧芳
PTFE及UHMWPE改性PA6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摩擦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娟;游一兰;李笃信;邓鑫
  • 通讯作者:
    邓鑫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文娟的其他基金

黑灵芝多糖通过甘露糖受体(MR)调控单核巨噬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 批准号:
    8186071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黑灵芝多糖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其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1560460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β-葡聚糖受体Dectin-1的黑灵芝多糖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 批准号:
    31201326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