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s末南海夏季降水与海温关系年代际转变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600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1.物理海洋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air-sea interaction over South China Sea (S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East Asian climate change. Previous researches paid most attentions on intra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CS air-sea interac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decadal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SCS. The air-sea interaction processes over SCS are investigated when precipitation-SST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ectively. The interdecad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SST relationship over SCS around late 1990s is the key research. Based on observational statistic analysis, evaluation of CMIP5 models and experiments with global couple model, the influences of remote factors, such as north Pacific SST and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SST et al., on atmosphere and ocean circulations over SCS are compared with the impact of local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late 1990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among ocean thermal-dynamic, wind-evaporation effect and cloud-radiation effect on SCS SST tendency before and after late 1990s. This research is favorabl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decadal change of SCS air-sea interaction and improving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of climate change over SCS. It also benefits to explore SCS climate effect.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西北太平洋-东亚气候变化影响重大,已有研究集中探讨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季节内和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本项目拟从南海夏季降水与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出发,分别研究南海夏季降水与海温正相关和负相关变化时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重点揭示南海夏季降水与海温的关系在1990s末发生转变的物理成因。基于观测资料统计诊断分析、CMIP5模式评估和数值模式模拟,揭示1990s末前后局地因子和遥强迫因子(例如北太平洋海温、热带中太平洋海温等)对南海大气环流和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厘清1990s末前后海洋热动力过程、风-蒸发反馈和云-辐射反馈过程等对南海海温变化的相对贡献。通过这些研究,加深对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年代际转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南海夏季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测,而且对南海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西北太平洋-东亚气候变化影响重大,已有研究集中探讨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季节内和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本项目着重从南海夏季降水与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出发,基于观测资料统计诊断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揭示了1990s末前后PDO位相转变,其调整前冬到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衰减过程,从而使得影响南海大气环流和海洋环境的主要遥强迫因子由热带印度洋海温向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转变,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增暖模态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环流的作用明显强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海温,进而在1990s末之后南海西南部海温的局地强迫作用凸显。1990s末前后南海东北部主要是大气强迫海洋过程,云辐射过程占主导;而南海西南部在1990s末之前以大气强迫海洋过程为主,海洋动力过程大于净热量通量的贡献,在1990s末之后南海西南部以海洋强迫大气为主,云-辐射反馈效应抑制局地海温的增暖。这些成果丰富了对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年代际转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南海夏季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测,而且对南海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Unusual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in Decaying August during Extreme El Nino 2015/16: Role of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and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SST
2015/16极端厄尔尼诺现象期间中国南方8月异常降雨:西印度洋和北热带大西洋海温的作用
  • DOI:
    10.1175/jcli-d-17-0827.1
  • 发表时间:
    2018-09-01
  • 期刊:
    JOURNAL OF CLIMATE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Chen, Jiepeng;Wang, Xin;Chen, Sheng
  • 通讯作者:
    Chen, Sheng
Relationship over southern China between the summer rainfall induced by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at by monsoon
华南地区夏季热带气旋降水与季风降水的关系
  • DOI:
    10.1080/16742834.2017.1248756
  • 发表时间:
    2017-01
  • 期刊: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CHEN Jie Peng;WEN Zhi Ping;WANG Xin
  • 通讯作者:
    WANG Xin
2015/2016超强El Nino对中国南方冬春季降水的影响分析
  •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6110800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洁鹏;温之平;王鑫
  • 通讯作者:
    王鑫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热带印度洋环流动力与季风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3.00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佳喻;徐康;陈更新;胡开明;陈洁鹏;杨磊;王强;王鑫;王卫强;王东晓
  • 通讯作者:
    王东晓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洁鹏的其他基金

冬季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海温对El Niño的响应和反馈机理
  • 批准号:
    4227603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冬季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海温对El Niño的响应和反馈机理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