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0122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three-lines"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soybean hybrid breeding. Breeding for strong restorer line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restoring ability can only be identified by testcross with male sterile line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F2 segregating population, which was obtained by crossing between the gametophyte genetically RN-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and its near-isogenic line with strong restorer gene, will be used for the Rf1 gene mapping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pattern by sterility identification of each generation and further polymorphism analysis by high density of SSR markers. Then for fine mapping of the Rf1 gene, SNPs and InDels will be developed by target sequence capture microarray and re-sequencing of restorer gene location region of the fertile and sterile DNA library, respectively. Finally, candidate Rf1 gene will be screened in the fine mapping region based on the soybean genome sequencing and re-sequencing database,combined with other plants Rf gene characteristic. In conclusion, the linked markers Rf1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will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RN-restorer lines, meanwhile the identified candidate gen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f1 gene cloning and RN-CMS fertility resto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in future.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大豆杂交种选育的基础材料。其中,强恢复系的选育非常繁琐,且恢复力只能通过与不育系的测交来鉴定,既耗时又费力。本研究以配子体遗传的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导入强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杂交获得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单株育性鉴定,明确恢复基因遗传模式;再利用高密度SSR标记,定位恢复基因Rf1。然后,利用可育和不育DNA文库分别与Rf1基因定位区间特异序列捕获芯片杂交,对杂交片段进行重测序,开发该区间SNPs和InDels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精细定位Rf1基因。最后,参照大豆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数据库,结合其它植物已克隆的Rf基因特征,对精细定位区段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分析,并初步鉴定候选Rf1基因。通过本研究所获得的连锁标记,有望加速RN型恢复系的选育进程;同时,筛选鉴定的候选基因,也将为今后克隆Rf1基因和解析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制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大豆杂交种选育的基础材料。其中,强恢复系的选育非常繁琐,且恢复力只能通过与不育系的测交来鉴定,既耗时又费力。本研究以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导入强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杂交获得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单株育性鉴定,明确恢复基因遗传模式为显性单基因配子体遗传;再利用高密度 SSR 标记,定位恢复基因至16号染色体上SSR标记SSRBARCSOYSSR-16-1065和BARCSOYSSR-16-107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0.2 cM。然后,利用恢复系和不育系亲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重测序,开发SNPs和InDels标记,最终将恢复基因定位于40 kb区间。通过比较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预测出1个候选基因。该基因序列长度为1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6.75,等电点为8.77。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恢复系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始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均显著高于不育系。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定位分析发现该基因是跨膜蛋白,具有线粒体信号肽,能进入线粒体作用于线粒体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是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通过本研究所获得的连锁标记,有望加速RN型恢复系的选育进程;同时,筛选鉴定的候选恢复基因,也将为今后解析育性恢复机制奠定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适于基因组测序的高纯度的大豆线粒体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化;费晓燕;赵丽梅;董英山
  • 通讯作者:
    董英山
Sequencing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and male-fertile lines of soybea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markers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雄性可育系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多态性标记鉴定
  • DOI:
    10.1016/j.plantsci.2014.09.005
  • 发表时间:
    2014-12-01
  • 期刊: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Lin, Chunjing;Zhang, Chunbao;Dong, Yingshan
  • 通讯作者:
    Dong, Yingshan
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春晶;张春宝;董英山
  • 通讯作者:
    董英山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农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志华;赵丽梅;许志茹;张春宝
  • 通讯作者:
    张春宝
线粒体ISSR与SCAR标记鉴定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大豆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宝;王鹏年;董英山;赵丽梅
  • 通讯作者:
    赵丽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大豆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大豆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秋;赵洪锟;刘晓冬;张春宝;董英山
  • 通讯作者:
    董英山
密度与施氮量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春宝;张井勇;彭宝;赵丽梅
  • 通讯作者:
    赵丽梅
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模拟失重骨丧失中的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春宝;史真;陈庚;郭慧慧
  • 通讯作者:
    郭慧慧
八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与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玉秋;赵洪锟;谭化;刘晓冬;张春宝;董英山
  • 通讯作者:
    董英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春宝的其他基金

大豆Rf2基因调控CMS-RN不育胞质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解析
  • 批准号:
    32372149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鉴定及分子机制解析
  • 批准号:
    3197196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