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地气之间能水循环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106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6.冰冻圈科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land surface - atmosphere interac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na, Asia and ev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to forecast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by understanding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Water and energy cycle are organic connection together. Energy cycle process is mainly achieved by water cycle.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es play decisive role in the region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process. The high frequency of freeze/thaw cycles at the ground surfac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s between ground and atmosphere. In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data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 (SHAW) model, Community Land Model (CLM), an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the soil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e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water and heat, and land - atmosphere interaction process on different land surfaces (i.e. permafrost, seasonal frozen ground, alpine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grassland et al.)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so as to quantitatively recognize energy and water cycl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under different undersurface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and water recycles in observational sites, expanding the observ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long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highway, besides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to simulate the energy and water cycles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n different land surface type. From these, the energy and water cycle processes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ill be further clarified.
青藏高原上的地气相互作用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均有重大影响,理解地气之间的能水交换是预报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条件。能量和水分循环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能量循环过程主要通过水循环来实现。土壤冻融在区域的能水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土壤冻融状态的频繁变化,极大地影响着陆面和大气之间水分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本项目拟通过野外观测和资料分析以及数值模拟(陆面过程模式SHAW和CL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来详细研究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多年冻土、季节冻土、高寒草甸、荒漠草原等)土壤冻融过程、水热时空分布特征、地气相互作用及能量水分循环过程,通过对单点(观测点)的地气之间能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将其扩展到对青藏公路沿线站点的观测分析和模拟,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研究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地气之间的能水循环过程。从而对青藏高原区域尺度上的地气相互作用及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

结项摘要

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在地气能水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土壤冻融状态的频繁变化,极大地影响着陆面和大气之间水分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本项目通过野外观测和资料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青藏高原中部土壤冻融过程、水热时空分布特征、地气相互作用及能量水分循环过程。将单点的地气之间能水循环过程扩展到对青藏公路沿线站点的观测分析和模拟,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研究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地气之间的能水循环过程。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能再现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和夏季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但是对降水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通过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对青藏高原区域尺度上的地气相互作用及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刻系统的的认识。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关键地区之一,具有全球变化研究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目前,观测资料的缺乏是青藏高原地气之间能水循环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综合使用可靠的原位观测、遥感测量及改进的数值模式对于未来的研究至关重要。本项目执行期内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0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view on simulation of land-surface process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 DOI:
    10.3724/sp.j.1226.2019.0009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Chen Rui;Yang Meixue;Wang Xuejia;Wan Guoning
  • 通讯作者:
    Wan Guoning
Th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during1961-2015
1961-2015年青藏高原降水变化
  • DOI:
    10.3390/atmos805008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tmosphere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Wan Guoning;Yang Meixue;Liu Zhaochen;Wang Xuejia;Liang Xiaowen
  • 通讯作者:
    Liang Xiaowen
The Tibetan Plateau cryospher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 for current status and recent changes
青藏高原冰冻圈:现状及近期变化的观测与模型模拟
  • DOI:
    10.1016/j.earscirev.2018.12.01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12.1
  • 作者:
    Yang Meixue;Wang Xuejia;Pang Guojin;Wan Guoning;Liu Zhaochen
  • 通讯作者:
    Liu Zhaochen
Evaluation of climat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ERA-Interim reanalysis and gridded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79e2012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和网格观测对1979-2012年青藏高原气候进行评价
  • DOI:
    10.1016/j.quaint.2016.12.04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Wang Xuejia;Pang Guojin;Yang Meixue;Zhao Guohui
  • 通讯作者:
    Zhao Guohui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impacts on runoff in the upper Taohe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1956 to 2014
1956—2014年西北洮河上游气温、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 DOI:
    10.1007/s12665-019-8399-5
  • 发表时间:
    2019-07-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Cheng, Lizhen;Ma, Longjian;Wang, Xuejia
  • 通讯作者:
    Wang, Xueji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新型卫星降水产品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以SWAT模型为例
  •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20.0002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高原气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兆晨;杨梅学;万国宁;程立真
  • 通讯作者:
    程立真
人工建植对多年冻土区“黑土滩” 冻融过程的影响
  •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1-0496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草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淼;陈生云;魏培洁;贾映兰;侯光良;徐浩杰;杨梅学
  • 通讯作者:
    杨梅学
基于水热变化的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研究进展
  • DOI:
    10.18306/dlkxjz.2020.11.01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瑞;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
  • 通讯作者:
    王学佳
CLM3和SHAW模式在青藏高原中部NMQ站的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冰川冻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晓磊;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罗小青;梁小文
  • 通讯作者:
    梁小文
过去6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高原气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学佳;杨梅学;万国宁
  • 通讯作者:
    万国宁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梅学的其他基金

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中上游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 批准号:
    4177106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青藏高原中部土壤冻融过程及其对地气能水循环的影响
  • 批准号:
    4107500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5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批准号:
    40571036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青藏高原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 批准号:
    40201012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冰芯中的气候突变事件检测、机理研究及气候趋势预测
  • 批准号:
    40171020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