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围护结构层间界面湿传递机理及吸放湿动态特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20829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803.建筑物理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Humidity controlling building envelope could adjust the indoor humidity through moisture transfer and buffering, however, the moisture transfer could not be calculated precisely based on the present mathematical model. The water vapor transfer drived by the 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ir and the building envelope is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of moisture controlling building envelope, while the water liquid transfer brought by the material contact is ignored.Meanwhile, the liquid water transfer could not b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based on the current buiding envelope hygrothermal model, because of the moisture discontinuity of the interface of different layers.The problem exists in the multi-layer porous media hygrothermal transfer field, such as the soil engineering,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so on.The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moisture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in the moisture controlling building envelope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will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which the moisture buffering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investigated. The study contents include: (1)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and obtain the liquid water transfer coefficient experimentally; (2) verify the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through experiment; (3) study the vapor transfer and liquid transfer quantitatively and obtain the liquid water impacting factor coefficient to revise the traditional model; (4) based on the above model, conduct the sensit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isture controlling building envelope; (5) study the moisture buffer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to obtain the moisture buffering performance in the whole year, and validate the results by field test.
调湿围护结构能够通过吸放湿来调节室内湿度,但是现有数学模型难以准确计算调湿材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湿传递。在目前的热湿传递数学模型中主要考虑了水蒸气渗透,而忽略了材料接触引起的液态水传递。同时,由于层间界面的湿不连续性,使得现有模型无法计算层间液态水传递。该问题在多层多孔介质热湿传递中普遍存在,如岩土、纺织工程等领域。本课题将围绕调湿围护结构层间界面的水蒸气渗透与液态水传递问题展开机理研究与实验研究,建立能够反映层间界面液态水传递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调湿围护结构的吸放湿规律。研究内容有:(1)建立调湿围护结构湿传递机理模型,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液态水传递系数;(2)调湿围护结构热湿传递机理模型的实验验证;(3)对水蒸气渗透传递与液态水传递的定量分析,修正传统模型;(4)对调湿围护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5)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调湿围护结构吸放湿规律研究,得到全年调湿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

结项摘要

一、背景.调湿围护结构能够通过吸放湿来调节室内湿度,但是在调湿围护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围护结构与室内空气的湿传递系数未知;温度对围护结构与室内的湿传递的影响未知;调湿围护结构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应用的效果未知;调湿围护结构面临的实际边界条件较为多变,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描述调湿围护结构 的数学模型,则无法计算及预测调湿围护结构的动态调湿效果。所以,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为调湿围护结构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调湿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理论基础研究.2、调湿围护结构湿传递系数的实验研究.3、调湿围护结构的实际应用研究.4、内保温围护结构的结露问题研究.三、重要成果.首先,通过对于调湿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理论基础研究,建立了能够反映调湿围护结构层间湿传递的热湿耦合传递方程组,并且进行了数值求解。.然后,调湿材料的等温吸放湿特性以及水蒸气渗透系数实验,研究了不同调湿材料(硅藻泥抹面板、纸面石膏板和玻镁板)的湿传递特性,设计并制作了调湿围护结构实验箱,以模型实验的方式探究了调湿围护结构的调湿效果。.设计并搭建了以轻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及MgO调湿材料为调湿围护结构的现场实验房,并进行了长期监测。.最后,对采用内保温的围护结构的结露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采用调湿材料有降低内保温建筑结露的作用。.四、关键数据.1、通过等温吸放湿曲线测试实验的结果表明,玻镁板材料相比硅藻泥抹面板及纸面石膏板有着更出色的吸放湿能力。三种典型的调湿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WVP硅藻泥>WVP纸面石膏>WVP玻镁板。2、调湿板材对室内相对湿度的调节效果受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依次为:湿源运行>通风换气>湿源面积>调湿板材面积。3、采用调湿围护结构的房间在冬季的空气含湿量高于一般房间1g/kg以上。.五、科学意义.建筑围护结构对于建筑室内环境和建筑能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建筑围护结构由于结构复杂、内部不可见等原因一直难以被人们主动利用来调节室内环境。调湿围护结构是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大惰性的特点,对建筑湿环境进行调节的手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调湿围护结构的材料、湿传递特性、数学物理方法、应用效果等都有了第一手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建筑围护结构来优化建筑室内环境奠定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A novel system of the isothermal dehumidification in a room air-conditioner
一种新型房间空调等温除湿系统
  • DOI:
    10.1016/j.enbuild.2012.10.039
  • 发表时间:
    2013-02
  • 期刊:
    Energy and Building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韩星
  • 通讯作者:
    韩星
MgO板的吸湿性能实验及在建筑环境中的调湿效果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暖通空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星
  • 通讯作者:
    韩星
干燥剂抑制冷冻冰柜内表面结霜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翁文兵;王腾飞;韩星;刘红冰
  • 通讯作者:
    刘红冰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稳定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制冷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亢友立;韩星;李贺;王玉
  • 通讯作者:
    王玉
基于运行数据的上海市办公建筑集中供暖经济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暖通空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星;陈秋火
  • 通讯作者:
    陈秋火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铸造速度和混合稀土对Al-23%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东涛;张海涛;韩星;崔建忠
  • 通讯作者:
    崔建忠
高精细度光学微腔中原子内态的高效制备和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星;杨鹏飞;葛瑞芳;贺海;李刚;张鹏飞;张天才
  • 通讯作者:
    张天才
农村地区居民年门诊服务利用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蕾;张翔;王洁;韩星;湛大顺;闫朝阳;方华
  • 通讯作者:
    方华
农村卫生机构连续性互动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医学与社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翔;王洁;王蕾;韩星
  • 通讯作者:
    韩星
强耦合腔-QED系统中原子的纳秒脉冲激发光谱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量子光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葛瑞芳;杨鹏飞;韩星;张鹏飞;李刚;张天才
  • 通讯作者:
    张天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